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年以来,受全球疫情、地区局势等多重影响,世界经济低迷,中国外贸特别是出口遭遇严峻挑战。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有效推动外贸稳大盘、扩优势、增活力,为国民经济恢复向好作出积极贡献。
12月7日,在苏州市商务局办公室,大家核对行程、打包装箱,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这是疫情三年来,苏州政府首次组织商务包机,满载政府招商人员和外贸企业代表共两百多人,飞赴德、法两国展开经贸合作。
在浙江宁波,“百团千企万人拓市场促招引”行动的第一支团队,也于12月6日出发,13天的行程里,他们相继走访阿联酋、印尼、日本等国,洽谈订单和招商引资工作。
放眼全国,随着各地采取更为优化的疫情防控措施,这种政府带队包机出国抢订单的活动,在福建、广东、四川等多个省市都有开展。组团出海,抢的不仅是订单,更是外贸行业的信心。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如果通过这个月的抢订单可以进一步稳定12月份的订单,甚至可以稳定明年1月份、2月份或者一季度的订单,对于明年外贸的稳定增长也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积极作为、主动出击,是各级政府和外贸企业在应对风险挑战时的一个缩影。外需走弱、订单不足,是不少外贸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不可否认的是,外部环境的多重不利因素,的确给2022年的中国外贸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梁明:“今年外贸所面临的环境,我个人认为是史无前例的。疫情已经三年了,产业链还有供应链依然没有完全恢复。俄乌冲突,今年对世界油气等能源价格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部分国家今年加息还有缩表的速度也是史无前例的,给双边汇率造成了非常大的波动,这个波动势必会影响相关外贸企业的订单签订。”
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外贸供应链一度严重受阻,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资稳外贸相关政策措施,从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到帮助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再到物流通关方面给予多种贸易便利化措施,各种实招新招针对的都是企业的痛点难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东艳:“比如通关便利化、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以及海南提出了加工增值可以减关税等一系列措施,这些稳定的措施和制度性开放相结合,一方面稳定了市场主体对未来的预期,同时也对开放的预期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落地见效,我国外贸顶住了压力。最新出炉的外贸“成绩单”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21.84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进口16.5万亿元,同比增长4.6%。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今年前11个月,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还有进口额都创了历史同期新高。我们作为贸易第一大国能够实现增长,而且还能创历史新高,我觉得这个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外贸展现出来的强大韧性,离不开稳外贸的政策“组合拳”,更依托于“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11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2.47万亿元,同比增长8.4%;尤其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的出口增长迅速。这正是过去十年,中国出口主导产业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此外,中国还在很多关键产业链上打造了产业链集群,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国制造的难以替代性。
梁明:“外贸韧性来自哪里呢?关键还是中国制造的强大竞争优势,包括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还有配套系统的完善,只要世界有需求,中国就能提供它需求的商品。”
东艳:“中国是唯一具有联合国所有产业门类的国家,有220多个门类,我们完善的产业体系是构建制造业产业升级强大的基础,同时中国的制造业不断依据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备体系,不断地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在江苏靖江的一座码头上,为新加坡船东建造的21万吨双燃料动力散货船已基本完成舾装,即将试航。这是由当地一家企业研发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船型。与普通的燃料油船相比,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更为绿色环保,在国际船舶市场颇受欢迎。今年,该造船企业接单量达到了35艘,主要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双燃料集装箱船和化学品船。在手订单中,一半以上为双燃料动力船舶,在大型双燃料动力船市场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面对国际航运市场的深刻变化和新冠疫情冲击,靖江造船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源源不断的订单,体现的正是靖江造船业出色的交付能力,更是中国造船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成功实践。作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近年来,靖江市还发展了船用电机、锚链、泵阀、电缆、装饰材料等一批船舶制造配套企业,本土化配套率达到40%以上。
梁明:“中国的船舶产业跟中国的制造业、中国的外贸出口结构也是息息相关的,他们相互促进带动了整体经济的高质量提升,进一步提高中国相关商品的出口附加值、出口质量、出口价格,这样既能稳定份额,还能稳定整体的外贸出口额度。”
外贸结构进一步升级优化,高技术产品出口增加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一大亮点,不断扩大的“朋友圈”同样激发着外贸的增长潜力。近日,一批机械设备、工程车辆从山东港口烟台港出发,驶往非洲国家坦桑尼亚。今年以来,山东港口烟台港相继开通了至东非乌干达、西非尼日利亚等多条直航海运新线路,预计全年中非班轮发运量将突破180万吨,创历史新高。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外贸进出口均保持增长势头,同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0.4%和7.9%,区域合作紧密、多元化国际市场布局继续优化。今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带来的不仅是便利,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进出口产品的关税减让。位于湖南云溪绿色化工产业园的一家企业,主要生产化工原料远销海外,今年3月起,该企业累计拿到16份海关签发的RCEP成员国原产地证书,通过城陵矶口岸运营的出口货物均按货值5%的比例减免税费,企业直接享受到了累计近2000万元的关税减让。
该企业所依托的物流大通道,湖南岳阳城陵矶港,坐拥11.9公里长江黄金深水岸线,是湖南连接世界的水运大通道,货物年吞吐量在本月预计将突破100万标箱。近年来,岳阳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加大对RCEP签署成员国外贸合作力度,新开通了至港澳直航航线和澳大利亚、东盟、日本等“接力航线”,开展对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到37个,对外贸易“朋友圈”不断扩大。同时,在全国首创推出内河运费不征关税、综合保税区优化进出区管理新模式等20多项普惠性制度创新成果,大大提升了通关效率和便利化水平,消除了内河与沿海港口的成本差距。
外贸发展的根基在产业。放眼全国,2022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再扩围,出台进一步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的政策措施,我国外贸在制度、政策、业态和模式方面持续创新,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新机遇,也为全球贸易投资注入新动能。
梁明:“ 我们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好多年了,已经成为货物加服务第一大国,怎么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提高贸易收益、增强贸易质量,势必是发展的一个关键。”
东艳:“二十大报告已经提到了,要继续推进高水平开放,这使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更多通过高标准的开放,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也产生了一定的稳定作用,使我们的贸易伙伴以及来中国进行投资的外企,对中国的市场更具有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外贸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更强,在经济引擎中发挥的作用更大,长期向好发展的基础更雄厚。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在与国际市场的深度互动中,将展现出更大担当,倡导多边、力促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稳住了”的中国外贸,也必将给予世界经济更多信心。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