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7 科技苑

[科技苑]野果子的故事(3) 沙棘 20160602

来源:央视网2016年06月02日 19:41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采访】村民:没有卖的地方没人用这个东西也就没必要剪这个东西。

【解说】:沙棘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当地人也就不愿意去管理这些沙棘林,时间一长,沙棘林就开始老化死亡。

【采访】华建龙: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大力推这个沙棘的加工,如果它不利用,自然就枯死了。

【解说】:加工就是把果摘下来进行处理,这和沙棘林的死活有什么关系呢?

【采访】高海飞:因为它这个如果你不利用,十年之内它就自然枯死。

这个苗本身有这么高,一年年它不剪就是一年年死死死,现在老根都死掉了这苗子马上今年过去,明年就彻底死掉了,就没有了。

【解说】:原来,沙棘的特性是越修剪,萌发的新枝条越多,不剪的话,老枝干枯,树体慢慢就死亡了

【采访】高海飞:这一铰,新芽就从这上来,冒这么高,再不铰,这越老越老一年年就退下去。

【解说】:沙棘林一旦枯死,生态效益也会跟着消失,山坡上的土壤又面临着流失的风险。而另一方面,因为山里的资源少,山里人的收入很低

【采访】:

村民:因为我们这都是旱田,收入太少了,根本维持不了生活。

村民:2015年天旱了,庄稼不好,没有收成了,像洋芋连工钱都没回来,化肥钱都没收回来,玉米就更差,五毛钱一斤。

【解说】:眼看大家守着满山金子般的果子却只能过穷日子,这让高海飞心里很不是滋味

【采访】高海飞:这么好的东西 为什么带不来经济效益,我就在这方面慢慢开始想,我在想能不能把这个产业发展大。

【解说】:高海飞的想法得到了县里有关部门的鼓励,2012年,高海飞投资几千万建厂房买设备,准备大干一场。

当时的高海飞还没想到要做沙棘油,而是准备做沙棘果汁。

然而高海飞没料到,沙棘产业做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刚开始沙棘果的采摘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采访】:

高海飞:沙棘这个也是确实太难摘了。

记者:这沙棘确实太难摘了,为什么呢?它上面全是刺,我现在是恨不得把我的脸给包起来,因为它上面刺太多了,要从这中间钻过去都难,更别说采摘了,这上面的刺一不小心就扎伤人了,看我这手,刚刚不知道在哪被扎伤了。

【解说】:沙棘别名叫酸刺,也有的地方叫它“黑刺”,从树干到树枝,到处都是又尖又硬的刺,即使戴着手套也还是会被它扎伤

【采访】村民:扎在这个筋上了,整个手背都肿了,你看我带手套不是,这个指头都是被扎过的,有黑点,这个刺特别扎人,你看这个手套都被扎的这不是,你看全部是眼眼,就这扎的眼。

【解说】:沙棘刺太多,所以不好摘,但更不好摘的原因是沙棘的果皮太薄,稍微一用力,果子立刻就破了。要在刺丛中小心翼翼地把沙棘一颗颗地采摘下来,效率低而且也没人愿意干

【采访】村民:这个太费劲了,慢的一天摘不了多少,一天摘不了几斤,没有效益,没人干。

【解说】:怎么才能把沙棘快速地大量采摘回来呢?高海飞到处寻找办法,为此还特意到新疆取经,可到新疆一看,人家的沙棘根本不一样。

【采访】高海飞:人家新疆青海那边出发点就是以收果为目的,人家结果的颗粒比我们的大,人家改良过品种,颗粒比我们大,人家栽是几米到几米距离一整行你看起来整行整行的,可是你看咱们山上的果是随便种想咋栽就咋栽没有个距离有时候人都过不去,这边到那边长得密密麻麻的人都进不去。

【解说】:新疆栽种的是改良后的果用沙棘,刺少果大而且栽种整齐,可以直接采摘,而陕北这边的沙棘当初是造林护土用的,果小刺多林子密,没法像新疆那样摘。无奈的高海飞又到内蒙古去学。

【采访】高海飞:模仿人家的采摘办法 天一冻,地下铺个东西,上面敲个果什么的。

【解说】:等上冻之后把果子敲下来,这个办法看起来不错,但内蒙古地区每年大约10月份地就开始上冻了,而陕北到11月份还没上冻,等到上冻时已经超过了采果的最佳时间。

【采访】高海飞:沙棘饮料果汁的必须得10月15日到11月15日,我们11月15日果浆的生产就完毕了,是这一个月的时间必须要采完。

【解说】:为什么做沙棘果汁非得在这期间采果呢?

【采访】高海飞:10月15日之前这个果子还没成长到位,这果的营养成分还没有上来,在11月15日之后,这果的水份已经跑失了。

【解说】:这意味着内蒙古上冻之后采摘沙棘正合适,而陕北这边就太晚了,果子大多已经开始干瘪失水,不适合做果汁了。到底怎样才能采回大量的沙棘呢?当时高海飞有些沮丧

【采访】高海飞:也是各种办法都想遍了,真的太难摘了。

【解说】:但骨子里的韧劲让他不愿轻易放弃,一次他无意中发现山区有的人家会连枝带果把沙棘剪下来榨汁。

【采访】高海飞:把它捣成果汁,兑点白糖,兑起来喝得挺好的。

【解说】:兴奋的高海飞回来后也让大家按这个方法采果,效率果然很高(现场展示)。

【采访】:

村民:一天能绞二百来斤。

村民:三百多公斤三百多公斤。

【解说】:然而让高海飞失望的是,这样大批量连果带枝压榨出来的果汁,远远达不到产品的要求。

【采访】高海飞:果汁是发黑的,整个味道也变,反正果汁也变了味道了。

【解说】:高海飞请来专业人士一检测,发现问题还是出在连枝带果压榨的工艺上。

【采访】钱翠弟:枝果压榨的过程中会把枝条里面的色素还有单宁,这两种物质会造成以后我们配成的饮料很暗沉,单宁带进去之后会对口感造成酸涩的涩味。

【解说】:既然不能连枝带果榨,那有什么办法能把堆积如山的果和枝分离呢?高海飞他们到处请教,反复试验,最终成功地把果和枝分离开。

【采访】钱翠弟:先把枝果放到冷库里面,然后把果子冻住,小果果的皮特别薄,冻住之后果子变硬了,然后放到脱果机里面,就开始打 一部分就把果子打下来然后把枝条分出来了。

【解说】:原来,沙棘是浆果,果子含水量高,果皮又特别薄,一扎就爆裂,果浆就流失了。冷冻后,果浆冻成冰块,即使果皮破损果浆也不会流失,可以放心地用脱果机把果子和枝条分离。纯沙棘果榨出来的果汁,投放到市场上后很快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这大大增强了高海飞做沙棘产业的信心。和沙棘打交道的时间长了,高海飞观察到一个现象。

【采访】高海飞:你看农民秋天挖土豆掰玉米,一秋天下来这个手全部裂开了,有时裂得手都干不了活,可是绞沙棘的农民绞上一冬天沙棘,越绞手越是柔的。

【解说】:农民们干其他农活时手是糙的,采摘沙棘却越干手越润,而修车的时候,高海飞发现汽修工人每天修车用机油很伤手,但只要用沙棘果擦擦手,很快就能恢复。

他仔细一研究,才发现是沙棘油的作用。

事实上,沙棘原本就是药食两用的植物,除了具有营养价值还有药用价值,而它的药用主要在沙棘油上。但沙棘油含量很低,一般提取率只有千分之八,千分之八是什么概念呢?先看看沙棘的重量。10个沙棘果才1.2克,平均一个果只有0.12克,也就是说要提取出一吨沙棘油,至少需要10亿个沙棘果。

正因为产量太低,所以很少有人去生产沙棘油。沙棘油既是做药又是做化妆品的原料,所以售价高昂。既然市场上很少人愿意去做,那不正好是机会吗?高海飞喜欢赛车,就是因为骨子里有一种冒险精神,面对这个近乎空白的沙棘油市场,他决定再冒一次险。

【采访】高海飞:光提油这套设备下来就花了三百多万,就是买设备就花了三百多万加上安装一起四百万。

【解说】:没想到高海飞重金砸下去,却狠狠地栽了个跟斗。

【采访】高海飞:榨了一年果,几乎没出油,没榨出来油。

【解说】:花了四百多万,却没榨出油来,当时高海飞心里压力非常大,但他清楚,这就如赛车比赛,越是有危险的时候,越需要沉着冷静。山上的沙棘果不等人,春季一来果就没了,如果光等技术问题解决,季节一过,这一年就再也没机会了。

沙棘油分籽油和果油,籽油就是从芝麻般大小的籽里榨油,果油则是从果浆里提取油,高海飞当时就困在了果油的提取上。

【采访】高海飞:主要的原因还是温度,温度的高低,高了也不行,低了也不行,这个温度掌握不定还是不行。

【解说】:冷静下来的高海飞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请行业里的高手来解决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把山上不适合做果汁的沙棘果收购回来,取核榨油。

在专家指导下,高海飞放弃原来采用发酵提取沙棘果油的方式,通过果浆与果油的高速分离技术最终把果油提取出来了。

而因为生产沙棘油所需要的果比较多,当地采收沙棘的村民们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

【采访】:

村民:收了十二、三天卖三千多元。

村民:赚三、四千元钱,收的话1.3元/公斤。

村民:这个一天能收一、二百元钱比打工效益还好一点,还又自由。

【解说】:不光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山上的沙棘林因为不断的剪枝采摘,也重新焕发了生机,恢复了生态效益。

【采访】华建龙:如果你每年采摘利用,剪这个枝条,它就这个生命力越剪越强。

【主持人】: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扶贫,高海飞精准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沙棘产业,使沙棘林重焕生机,有了生态效益;农民采果卖钱,有了经济效益;企业做出健康产品,有了社会效益,三者结合真正做到了产业扶贫。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6月02日 19:41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一千元一斤的到底是什么油,为何连枝带果冻成冰疙瘩就能收获好果实。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中国西北部大量种植沙棘,用于沙漠绿化。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沙棘可以榨成油,营养极为丰富。(《科技苑》 20160602 野果子的故事(3)沙棘)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