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探索发现》节目预告(11月20日-11月26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0 探索·发现 来源:央视网2017年11月17日 10:10 A-A+


        2017考古进行时第三季  《乌孙古道科考纪实》(下)    播出时间:2017年11月24日     22:50

石人,见证了数千年来草原上的世事变迁

石人,见证了数千年来草原上的世事变迁

青铜时代墓葬,3000年前,乌孙古道里曾有古人居住

青铜时代墓葬,3000年前,乌孙古道里曾有古人居住

参照地图,决定下一步行程

参照地图,决定下一步行程

早期墓葬一字排开,修筑形式很是讲究

早期墓葬一字排开,修筑形式很是讲究

穿行于乱石的怪阵,需要格外小心

穿行于乱石的怪阵,需要格外小心


        科考第三天,一路下山,在一条汹涌的宽过了百米的大河边上科考队停住了脚步,钢索,铁筐,科考队将要凭此过河。铁筐里只能载得下三个人,白色的江面很是晃眼,铁筐忽悠忽悠的,像是随时都会跌落江底,耗时两个多小时,科考队员才全部过了河。框里塞不下马,马怎么过河呢?第四天一早,全体队员被领队叫到了河岸边,监护马匹过河,原来如此,人过钢索,马得自己游过来,至于说在早晨让马渡河在于这时的河水水量较小。在等候马匹过河的时候,科考队员意外地发现了一处3000多年前的古墓群,圆形的墓廓,方形的墓室,体现着天圆地方的理念,这与同时期中原人的天象观是雷同的。骑上马,走出去了三个小时以后,科考队突遇山体滑坡,牦牛般大小的落石轰鸣而下,趁着滑坡的间隙,最快速度,科考队员全部安全通过。就在科考队员的心态稍事平稳的时候,突见死马,马头上的伤痕说明它是被落石砸死的,马背上的行囊完好无损,骑马的人去哪儿了?继续前行,科考队员一路无语,一直到了又有了重大发现,河对岸有着面积很大的古代聚落遗址和诸多的古墓。再往前走,岩画与石人与科考队员不期而遇——夸张的岩羊,怪异的舞人,稚萌的石人,自3000年前至1000年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铸就了乌孙古道上的璀璨的文化遗产。


        2017考古进行时第三季  丝路天山科考记    播出时间:2017年11月25日     22:50

科考途中,换车为马,因为很多科考地点根本通不了车。

科考途中,换车为马,因为很多科考地点根本通不了车。

敖包,科考途中很是常见。

敖包,科考途中很是常见。

左一,科考队顾问,巴音郭楞州人大主任包热,中间是科考队领队巫新华教授。

左一,科考队顾问,巴音郭楞州人大主任包热,中间是科考队领队巫新华教授。

黄庙,新疆最大的佛教寺庙,这是专家们科考的第一站。

黄庙,新疆最大的佛教寺庙,这是专家们科考的第一站。

草原上的古墓葬,常以石头在墓表垒出特定的图形。

草原上的古墓葬,常以石头在墓表垒出特定的图形。


        巴音布鲁克,天山环抱,水草丰茂,物产丰富,被誉为天堂草原。扼守丝绸之路天山道,这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节点,充任着东亚文明的核心。2017年6月,权威专家齐聚巴音布鲁克,对这里的丝绸古道做全方位的、综合性科学考察。科考的学术团队由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术单位的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生态地理学的专家组成。原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大主任包热带领当地专家担当科考的向导。
        本次科考计划20天完成,预计行程2200千米。
        第一天出发没多久,科考队就有了重大发现,在一处峡谷沟口处有着明显的认为垒筑痕迹的巨石建筑引起了专家的注意,经过细致地探查,专家认定新的发现是一处距今2000多年的戍堡,戍堡扼守沟口,依山脊自下而上修建,半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石围组合成了整个建筑。2000年前,正值武帝打通了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贸易的交流有了安全保证之际,在丝路天山到修筑戍堡,为的是确保商路的通畅,此戍堡体现着中原建筑方式,建戍堡的是来自中原的汉朝工匠。
        接下来的科考,重大发现接踵而至,内方外圆的石圈墓葬、水滴状、胡须状的古墓、成片的史前聚落、怪异的方城遗址和高筑于山巅的近代防御工事。







860010-1119060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