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探索发现》节目预告(8月14日-8月20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0 探索·发现 来源:央视网2017年08月10日 14:14 A-A+

《走过大陕北——寻迹河西长城》    8月14日    22点01分


  长城是战争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为了互相防御而在形势险要的地方据险设关、修筑长城。由公元前657年楚国的方城到齐、魏、燕、赵、秦的长城相继而筑,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而如今陕北大地上能够看得见的最早的长城遗迹当属战国魏长城了。
  本集故事便从陕北魏长城遗迹的发现开始,讲述2300年前曾经威名显赫的秦魏两国之间争霸河西事件的过程中,魏国长城的修筑和败落始末。故事以两条线交叉叙述,既有雕阴和少梁等重要历史事件的表述,又有专家采访及史料遗迹的论证,详实反映了魏国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渊源。
  从历史角度来看,魏长城在御秦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长年不断的战事中,随着魏城少梁、河东安邑、固阳的失守,到后来的商鞅攻魏以及献阴晋邑向秦求和,魏国大势已去,无以抵抗。但从现今的遗址看,魏长城当年宏伟壮观的气势可见一斑,它在中国的长城史上涂上了难以抹煞的一笔。

《走过大陕北——踏访昭王长城》   8月15日    22点01分

  战国末年,秦国将魏国彻底击败,魏国退出陕北。至此,陕北的大部分区域已归于秦国版图。因此,陕北的土地上便有了许多秦时修造的长城遗迹,其中最常见的是秦昭襄王所修筑的“昭王长城”。
  本集故事将主要围绕秦昭王长城的修筑背景、人物以及修筑工序及功效特点等做了全面的解析。并分别阐述了秦代长城如何由最初简陋的防守屏障发展构建为集点、线、面结合一体的完整的军事防御系统工程,使得长城这样一个纯粹的战略设施逐渐演化为民族文化融合的纽带,从而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功效。在长城遗迹的寻访过程中,加入了曾经徒步考察陕北战国秦长城的专家学者彭曦教授再次回访故地、感怀历史的片段,提升了人文高度。
  在此后的千百年间,秦昭王长城一直被修葺沿用。秦始皇长城修筑时,即沿用了秦昭王长城的大部分路段。汉代继续修缮沿用,吴起境内至今留有保存比较完整的汉代的障城遗址。片中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环境都做了必要的真实表述。

《走过大陕北——发现秦直道》    8月16日    22点01分

  它是世界高速公路的鼻祖,中国古代超级工程的标本。它是可与秦长城、兵马俑、阿房宫齐名的鸿篇巨制——秦直道。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入侵,在修筑万里长城的同时,集全国之力修筑了一条南起甘泉宫,北达长城脚下的军事补给线,从此,这条750公里的道路上战马嘶鸣、烽烟不断。
  历经2200多年,历史的尘埃一度淹没了它的踪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开始了发现秦直道,研究秦直道的艰难探索。很快,秦直道的起点,陕西咸阳市淳化县梁武帝村的汉甘泉宫遗址,终点,内蒙古包头市麻池乡的麻池古城就被确定。然而,秦直道中间部分的路径和途径之地却成为了最大谜团。围绕着秦直道的线路之争,学术界分为东线说和西线说,展开了长时间的争论。随着考古挖掘的深入,真相正离人们越来越近……
  历史人文纪录片《直道沧桑》——讲述秦直道的发现之旅,讲述它的前世今生,欢迎收看。

《走过大陕北——探秘钟山石窟》    8月17日    22点01分

  在陕西省子长县钟山南麓的秀延河畔,有一座开凿于北宋治平年间的石窟—钟山石窟。这座千年石窟对于研究陕北这片土地具有极高的价值,被称为研究陕北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陕北,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佛教经甘肃河西走廊到山西大同传播通道上的重要一环。隋唐时期,陕北是内迁少数民族聚居的中心地域,加上唐代佛教中心转移到长安,佛教很自然地在陕北兴盛起来。
  在距石窟不远处,有一座始建于北宋的古城。北宋仁宗时期,党项李元昊进犯宋夏边境,延州成为主战场。一代名臣范仲淹驻守延安,采取了修筑寨堡,开凿石窟的战略,安抚军民,震慑敌人。钟山石窟就是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开凿的。
  地域性和世俗化是钟山石窟区别于其他北宋时期石窟的两大特点。钟山石窟的造像继承了前代石窟造像的精华,又不拘泥于一味的格套,真正与陕北这片土地融为一体。甚至于每个造像的身上都可以看到普通陕北人的身影。跨越千年时光,钟山石窟所凝固的信仰和这些无言的造像背后,还有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860010-1119060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