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姚同山也不知道,这个成功离他还有多远,但只要一天不成功,他就要坚持一天。其实姚同山进沙漠,是为了他许下的一个承诺,这是个什么样的承诺呢?
2008年,轰动全国的牛奶行业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多家乳品企业涉及其中,整个牛奶行业陷入信任危机。
姚同山当时是一家知名乳品企业的首席财务官,事件发生后,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他作为企业发言人被记者追问,中国企业生产的牛奶,以后还能不能喝了?这个尖锐的问题深深刺痛了姚同山的心。
姚同山:“牛奶消费者都不放心,让外国人说,我们的牛奶不能喝,心头是非常难受的,我当时做了很重的承诺,说我们中国人能把航天飞机送上天,我们相信,一定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牛奶。”
要造出全世界最好的牛奶,这句承诺从此刻进了姚同山的心里。国内的乳品企业一般是从农户家里收购原奶,品质很难管控,姚同山打算,他要自己种草,自己养牛,自己生产加工,全程都要达到有机标准。他花了一年时间在全国各地考察,想找到最适合建立牧场的地方。内蒙古自治区的领导,向姚同山推荐了乌兰布和沙漠。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副主席 郭启俊:“乌兰布和沙漠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是非常独特的,沙漠它可改造可利用,关键是要有水资源,乌兰布和沙漠的东部,它有比较丰富的水资源,这个气候的条件,北纬40度左右,无论是养殖也好,还是饲草料的种植也好,它都是一个黄金地带。”
乌兰布和沙漠旁边有水源,可以引水灌溉,用滴灌技术种植牧草。沙层下面有黄土,与沙子搅拌后,能增加土壤黏性。最重要的是,在沙漠中间建牧场,几十公里的沙丘就是天然隔离带,隔开了污染和病源,不用上化肥、打农药,让有机生产成为可能,而干旱少雨的沙漠气候非常适合奶牛生长。正是了解到这些独特的优势,姚同山才辞职进了沙漠。
为了把风沙治住,让牧草顺利生长,姚同山在草场周围种起了树木,这样的大树做为一级防护,乔木和灌木是二三级防护,这样全面阻挡风沙。
员工给姚同山起了个代号“717”,因为他一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17个小时,身上穿的是20元钱的T恤衫,吃更是没啥讲究。
姚同山:“兄弟们吃面片了,面片已经上来了,抓紧吃,这面片好面片。”
面片是姚同山最喜欢的食物,他告诉记者,面片做起来简单,而且吃起来快,最省时间。他心里憋着一口气,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种出最好的草,造出最好的牛奶,为行业争口气。
姚同山:“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牛奶,想到已经许下的诺言,也考虑到我们中国人不能给自己丢脸,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自我,去克服困难。”
整整两年,他带领400多人的团队,种下8000多万棵树木,22万亩沙漠被改造成草场,风小了,天蓝了。
2012年初,牧草种植成功后,姚同山要养牛了,一个养殖外行要怎么做呢?他还是那句话,财聚人聚共同富裕。他发动周边的养殖企业合并进来,用奶牛、资金和人才入股,这样迅速扩大了规模,也有了一批懂养殖技术的人员。
武建邺是一家企业的董事长,他也带着自己的员工、奶牛和资金加入进来。
武建邺:“让大家把有钱的,有基础的,有养牛经验的聚集到一起,然后我们共同来做这个事业,因为这是,本身是一个发展趋势,有机是一个发展趋势,而且我们未来的收益肯定要比单打独斗要强得多。”
财聚人聚,加入进来的人都成了股东,都把牧场当成自家的牧场管理。菅荣是一家牧场的经理,他说合并后比以前单干还要用心。
菅荣:“每个人,像我们这些股东,大小也算个股东,动起来,得多动脑子,然后想了好多(创新)措施。”
记者:“想把(工作)做得更好?”
菅荣:“对,做得更好。”
财聚人聚的方法,让24座像这样的牧场,在沙漠中迅速崛起,奶牛养殖量达到8万多头。
姚同山:“牛喝的水我们也能喝,为什么要这么高的标准呢?为了产好牛奶,是不是。”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8月16日 22:14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他原是一家企业的首席财务官,年薪百万,2009年他辞职,从城市来到沙漠。夏天这里的沙子温度超过60摄氏度,被人称为“火焰山”。这里荒芜人烟、寸草不生,很多人断言,这片沙漠不可能生长财富。5年时间,他的企业在香港上市,2015年,全年营业收入31亿元。本期《致富经》看姚同山怎样赤脚踏平“火焰山”,找到亿万财富。 (《致富经》 20160816 赤脚踏平“火焰山” 沙中掘出亿万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