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7 科技苑

[科技苑]一立方米养出80公斤鱼 20160413

来源:央视网2016年04月13日 19:44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解说】:从养殖池里出来的脏水,先会进到这个叫“生物滤筒”的大罐子,罐子里养着很多很多特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分解水里的饵料残渣、粪便等脏东西,等脏水从这个滤筒里出来的时候,就干净很多了。

接着,经过初步净化的水,还会流进这个叫“滴滤式生物滤筒”的大罐子,罐子里除了有细菌以外,底部还有个鼓风机,目的是,让水在向下滴落,不断净化的同时,能跟空气充分接触,最大量地溶入氧气。

最后,再经过紫外线灯的消毒,就成了又干净、含氧量又高的新水,通过管道,就再次进入养殖池了。

亲眼看到了整个过程,蔡惠海在信服的同时,也陷入了沉思,他觉得,林永南的方法,省水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省土地资金。

【采访】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鳌冠村养殖户 蔡惠海:现在土地是最贵的,一亩地现在都要好几十万的,如果这个移到我那边的话,就不到一半的土地,就可以产生现在的价值。

【解说】:蔡惠海只是算了一层节省的土地面积,其实,这种养殖模式,是可以搞多层的。

【采访】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 王志勇:像他这种可以搞多层的,你两层三层甚至四层都可以,那无形之中就可以用有限的土地,可以养殖很多的鱼。

【主持人:林永南还说,他的技术,还能大大缩短养鱼的时间,比如说,用土塘或者高位池,需要养一年多,才能上市的珍珠龙胆石斑鱼,他根本不需要一年,就能养成。

那林永南的鱼,究竟会长多快呢?

【采访】:

林永南:蔡总,帮忙看看这条鱼有多重?

蔡惠海:差不多有一斤三四两吧,有没有,有。

林永南:那你猜猜看,我们这个鱼,养了多长时间呢?

【解说】:蔡惠海知道,自己的经验,在这里起不到参考作用,就懒得去猜,他想让林永南自己,说出答案,然后,自己再从细节上,来判断真假。

【采访】:

蔡惠海:你是几月份投的苗呢?

林永南:我们是去年七月三十号投的苗,投的时候多大,投的是七八厘米左右长的苗,到现在差不多养了七个月吧。

蔡惠海:这里面都是这种规格的吗?对,我们基本上都是这个规格。如果也是从,跟他一样七月份,投七八厘米长的苗的话,养到现在,大的也是有这样子,但是小的还会更多一点。

【解说】:在用土塘或者高位池养殖的时候,蔡惠海发现,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长势很不均衡,通常只有四分之一,特别壮的苗,才能在七个月,长到一斤三四两,达到上市的要求,而剩下的大多数,都要长一年多才行。

而之所以需要长一年多,主要是受低温的限制。

【采访】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鳌冠村养殖户 蔡惠海:因为受季节影响,一般到十一月份以后,水温就开始降低,它就不生长了,长这么大,都是在七八九十那几个月长起来的。

【解说】:当水温低于15度以下,珍珠龙胆石斑鱼,就不吃东西了。

而厦门从十一月到来年的二月,有近四个月的平均气温,都在15度以下,所以,常规养殖的鱼,在这些日子,就不吃食了,所以就长得慢。

那林永南是用什么办法,让他的鱼,长这么快的呢?

【采访】:

蔡惠海:你们是怎么让它,长这么快呢?

林永南:这样,你看我们这个车间,都是全封闭的车间,我们这个鱼是生长在这个恒温的环境里面,我们用的是恒温机,通过空气作为介质,实现恒温,我们的水都是恒温的。像厦门地区的话,现在的室外温度,今天是2月27日,室外温度在13℃,如果是传统的,这时候鱼不进食,它就不生长,那我们这个车间里面的话,这个鱼一天还在喂三次,并且每次喂食的状态都非常好,那下面的话,我们来试一下,让大家看看我们喂食的状况。你们看,吃得非常的好,这些鱼很快就把这些饲料吃完了。

【解说】:看到了鱼的吃相,大家都明白了,林永南的鱼不用躲低温,天天这么吃,可不长得快嘛。

【采访】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鳌冠村养殖户 蔡惠海:可信的,等于是把它休息的时间,都给他腾出来长了。

【解说】:看到林永南的养殖环境,蔡惠海有点羡慕了,他觉得,如果自己的鱼也能在这样的环境生长,最起码,不怕天灾了。

【采访】:

蔡惠海:起码像一些天灾,寒潮有点避免作用。

王志勇:像今年冬季,广东那边,鱼就死的非常多,就是受了寒害。

【解说】:除了不怕天灾,王志勇教授想得更远,他觉得林永南这项技术,优势之一,就是养殖条件完全可控,像水质、水温、光照、饲料等都能人为管控,这么一来,连内地,都能养海鱼了。

【采访】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 王志勇:用完全封闭式的循环水养殖,在内地来养海水鱼,应该还是可行的。

【解说】:为什么以前觉得内地养海鱼不行,是因为两个难题,一是内地没有海水,二是如果靠运海水来支撑养鱼,成本会高的,不敢想象。

而现在,“淡水海水化技术”已经很成熟,内地有便宜的海水,不再是难事。

【采访】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 王志勇:因为海水可以用盐卤,叫做什么海水素,就是一些粗盐去调,这样成本并不是很高。

【解说】:有淡水就能变海水,再加上海水是循环使用的,需要补充的量很少,这样一来,内地养海鱼的成本,就跟沿海差别不大了。

特别是一些名贵的海鱼,内地养起来,可能会更有优势。

【采访】:

王志勇:目前这些比较名贵的种类,有特别是长途运输比较困难的种类的话,在内地养殖应该是会有经济效益的。

蔡惠海:你说你这个鱼,长在这么小的空间里,然后又这么大的密度,生长速度又这么快,那肉质怎么样,会不会比外面一般的会差?

【解说】:蔡惠海担心,林永南的的鱼长那么快,品质肯定要打折扣。专家也有这方面的担心。

【采访】:

王志勇:肉会不会比较松?

林宥琳:吃起来没有那么甜,比较松,就是肉质松一点。

林永南:因为我们是循环水养出来的,水质非常好,然后肉的品质绝对没问题。

蔡惠海:这个我不相信,这个好不好吃,还是要嘴巴说了算的。

林宥琳:拿去吃,走,拿去尝尝,现场品鉴,对,才有说服力,行不行,林总。

林永南:行啊,没问题。

蔡惠海:这七八年吃的比较多,好坏一口就能分出来,大概吧,别谦虚了,吃七八年了都,反正是比土塘的要好,有硬度,嚼劲,肉的韧性,各方面还不错。

林宥琳:以前野生的什么的,我是经常钓鱼的,相对来说,真的是这个鱼还不错,很好吃。

王志勇:它生长速度这么快的情况下,吃起来肌肉还是很结实的,有嚼劲,而且鲜度各方面还是不错的。

【解说】:长得快,为什么鱼的口味还很不错呢,林永南解释说,首先是“好水出好鱼”。

【采访】林永南:我们水的水质的话,是通过循环系统,然后通过生物过滤的方式,物理过滤的方式,然后提供给鱼最好的水质,这个好水养好鱼。

【解说】:在新鲜的鱼肉里,水分就占了75%左右的份量,可见好水对鱼肉品质的重要性。林永南说,鱼肉鲜美的另一个原因,是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没用使用过药物,保证了鱼肉本身的味道。

而之所以能不用药物,是因为养殖池里的水,不断在经过生物过滤,水里的病菌等,很难在水里存活下去,所以根本用不着药。

而鱼肉有嚼劲,很大程度,是跟养殖池里的水速快有关。

【采访】林永南:因为我们整个循环水系统,水的流速非常快,然后鱼的话,它本来就有个被动的运动过程,像我们平时做水疗SPA,水在冲着我们的身体,它也是一个运动。

【解说】:正因为养殖密度高,生长速度快,品质有保证,林永南在400多平方米的面积里,每年都能获得很高的收益。

【采访】:

林永南:这一套循环水系统,上下两层一共有四十个养殖槽,每年我们可以养两茬,一年可以养四十吨左右这样的鱼,按照目前近海的行情,一年的产值差不多在三百万元左右。

福建省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所长 卢小宁:这种养殖方式,我认为是我们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宝贵,可是蛋白源的需求也非常大,依靠人工养殖给我们中国人民提供蛋白源,这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主持人】:内地也能养海鱼,平均一吨水一年养出100多公斤鱼,这些曾经只敢想的事,现在通过林永南和华纳高斯的技术创新,成为了现实,科技造福人类,科技创造财富。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4月13日 19:44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平均一吨水,怎么能养出80公斤鱼?有了循环水,内地怎么也能养海鱼?高密度养殖,肉质为什么还有嚼劲?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的秘密,《科技苑》为您讲述。 (《科技苑》 20160413 一立方米养出80公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