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50928 秋收调查:葡萄的财富密码

来源:央视网2015年09月28日 22:02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每年的八月十五,在阖家团圆的时刻,葡萄、苹果、梨和月饼,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标配。因为这些时令水果,正是成熟的季节。其实,说起葡萄,可能有的朋友还不清楚,有的摘了就能吃,叫鲜食葡萄;有的不能直接吃,只能用来酿造葡萄酒,叫酿酒葡萄。在山东,这两种葡萄的种植面积都非常大,今年他们的收成如何呢?我们的记者前往烟台和威海个葡萄产区进行了调查。】

  价格好没产量  丰收了价格又低  葡萄散户“心好累”

  王朋铎是山东莱州的一位葡萄种植户。葡萄就要成熟了,他正抓紧和工人们忙着给葡萄搭上一层纱网。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他都要忙这个,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防范有鸟类来偷吃葡萄。

  山东省莱州市金城镇滕南村葡萄种植户王朋铎:它不是全吃,吃一个就坏一大穗。就得弄上网,想了很多办法呢,这是唯一的一个办法。这个鸟特别精,专门挑红的吃,只要上色只要红了就来吃,不红就不来吃。

  王朋铎忙着给葡萄搭上一层纱网,防范有鸟类来偷吃葡萄。

  王朋铎种植鲜食葡萄没几年,开始的时候,由于种植技术跟不上,不是病虫害,就是天气影响,收成总不是很好。今年由于雨水较少,光照充足,再加上田间管理到位,王朋铎的葡萄长势明显好于往年。

  王朋铎:去年一颗树上顶多两穗,今年一颗树上五六穗了。去年这个穗没有这大,去年这个穗小,今年丰收是肯定的,质量也比去年强多了。
  不过,面对美好的丰收前景,王朋铎却依然心事重重。原来,今年葡萄价格不如去年。就像前些天开始上市的玫瑰香葡萄,价格不仅比去年低,而且销量也上不去,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恐怕价格还会跌。

  王朋铎:销售不好,价格特别低,而且很难卖,卖得也不好。去年一天可以有时候七八盒。

  《经济半小时》记者:一盒有多少斤?

  王朋铎:一盒有30多斤。

  记者:今年呢?

  王朋铎:今年三四盒,四五盒,顶多四五盒,也就是三四盒。

  面对美好的丰收前景,王朋铎却高兴不起来。原来,今年葡萄不仅价格比去年低,而且销量也上不去。

  按照往年的经验,到了葡萄上市的季节,早早就会有水果收购商开车到地里采购,根本不用王朋铎操心葡萄的销售问题。但是今年却大不一样。自打葡萄成熟开始下架,一直就没见到有水果收购商主动来采购的。眼看着地里的玫瑰香葡萄已经快熟透了,王朋铎只能先把一些葡萄送到附近的集市上,批发给当地的水果摊点和超市售卖。

  王朋铎:多少钱?

  当地水果摊主:两块五。

  王朋铎:太便宜了,两块五这都便宜,哎呀。

  当地水果摊主:今年不好干,卖不动。

  当地水果摊主:今年葡萄价格卖不动。卖十块钱四斤都没有人要的。

  王朋铎:只给两块钱,太低了,赔钱了这样就赔大了。我再去别的地方看看吧。

  王朋铎觉得,摊主给的价格太低,他只能到别的水果摊位去看看。

  王朋铎:多少钱?

  水果摊主:2.5元。

  王朋铎:这个市场价格没法卖,看到这个就走了。这个价基本上就是卖不上价,你2.5元怎么卖。

  水果摊主:卖(10元)三斤我就不挣钱,现在街上基本四斤五斤这么卖。现在卖葡萄的比买葡萄的都多。

  王朋铎:能给多少钱?

  水果摊主:一块多钱。

  当地水果摊主:今年葡萄不好卖,现在就是说比较多,摆摊的都全部在卖,自己家种也在卖,现在就是说这个价格就是很不稳定,无法卖。

  王朋铎:还是不行,卖不了,把这个带回去吧。这个价格确实没法卖,不能往下摘了,让它长树上吧。

  《经济半小时》记者在集市上看到,除了大大小小的水果摊点之外,还有很多附近的村民也在街边售卖自家种植的葡萄。

  葡萄种植户:你这卖多少钱一斤?我卖四斤。自己种的,薄利多销。今年水果价格确实不好。不卖怎么办这个东西放不住就得烂。

  葡萄种植户:这个玫瑰香多少钱?十块钱三四斤,有时候四五斤也卖,今年不好卖。去年价格挺好,今年价格就不行。尽量卖吧,尽量能卖多少钱能卖出去就行。

  面对无法接受的价格,王朋铎最后还是没舍得卖,他又把葡萄原封未动地带了回去。他说,这些葡萄卖不出去,只能自己给亲朋好友分一分。对于地里剩下的葡萄,他想等上几天,看看未来的价格走势再进行采摘。

  王朋铎:顶多再挺十天,连十天也挺不上,挺时间长了就烂了,一分钱就没有了。这几年投资基本都在这葡萄上了,从载上到现在,可以说投入有三四十万这块地,到现在一直也没赚钱。

  王朋铎告诉记者,种植鲜食葡萄这几年,刨去投入的农药、化肥和人工成本,他几乎没有挣到什么钱。眼瞅着今年是一个丰收年,但是过低的价格同样让他无法赚到钱,他说作为单打独斗的种植户很难摸准市场的脉搏。

  王朋铎:老百姓个人看不透市场,去年价格挺好,产量没有,收益不行,今年倒丰收了,价格估计是肯定不好,不过今年能保持不赔就可以。

  价格好了,产量却不大;葡萄丰收了,但是价格又低了。总之,收入低、销售难、供应不足这些问题,是大多数像王朋铎一样的农户每年都要面对的。不过,近年来,山东葡萄种植的模式正在改变,集中种植、集中经营的也不少。我们再去看看。

  集中种植集中经营  葡萄承包管理人坐等收钱

  张裕种植基地葡萄种植户王富春:采摘的时候这个果一定要轻放,树叶不要(采),一定要轻放。

  当王朋铎为今年的葡萄销售发愁的时候,王富春也在葡萄地里忙活着。所不同的是,他完全没有销售的焦虑。他种的是酿酒葡萄。今天上午,他要把这十亩葡萄采摘完,送到公司的发酵中心进行压榨。在采摘葡萄的过程中,王富春还不断地跟工人强调,不好的葡萄要扔掉。

  王富春:这些腐果不要,要留优质的。你看看这个,这个属于干果,上面都有霉。有霉的话,你发酵不出好酒来,这个酒就完了。这样我就是送过去,我送到发酵中心,发酵中心也会给我打回,那样就麻烦了。

  在采摘葡萄的过程中,王富春还不断地跟工人强调,不好的葡萄要扔掉。

  王富春正在采摘的葡萄品种叫西拉,是酿造葡萄酒的其中一种,另外王富春还种了100亩的蛇龙珠葡萄,距离采摘还有一段时间。从目前的生长的情况来看,今年王富春管理的这些葡萄,获得丰产已成定局。

  王富春:今年葡萄总算说还不错,从这个技术上这个公司给的技术,调配的这个还不错,从这个葡萄可以说今年的葡萄丰收了。

  王富春管理的这140多亩葡萄,是属于烟台张裕公司的。2013年王富春与张裕公司签订了承包合同,来到这个种植基地进行承包管理。比较省心的是,公司已经为他们这些承包管理人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有机肥和农业机械,王富春只需要按照技术标准要求,定期进行施肥、打药、修枝。葡萄售卖之后,只需扣除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的支出,他就可以按照比例获得分成了。

  2013年王富春与张裕公司签订了承包合同,公司为他们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有机肥和农业机械。

  王富春:公司四六分成,公司是四我们拿六,我们拿大头。

  人工费公司还给管一半,还给一部分人工费,化肥农药公司也管,基本上是纯收入,稍微倒贴一点,从六拿出一点当人工费还行。

  王富春告诉记者,在承包种植基地的葡萄之前,他自己也曾经种了十几亩的鲜食葡萄,但是几年下来,基本上没有挣到什么钱。

  王富春:那时候自己干还是有点累,一个是化肥农药没有保障,就是怕买到假货。再一个就是技术方面,技术把握不住,每年的收成基本上没有什么收成,没有什么好的收成,保障也没有什么保障。

  正是因为有种葡萄的经历,2013年王富春来到这里。当时来到这里的时候,这些葡萄还是一棵棵小苗,如今这些葡萄树开始第一年结果。对于今年能有什么样的收入,现在王富春心里也没有底。

  王富春:今天是第一天干,还算不出来,因为现在还没有装车,一装车就知道了亩产多少了。

  经过工人们紧张的工作,一上午的时间,这一片近10亩的葡萄已经采摘完毕,王富春赶紧指挥工人装车准备送往发酵中心。

  记者:现在估计算出来多少斤?

  王富春:这个应该亩产达到500公斤多一点。现在车上装了9000斤左右,地里还有50筐没有上车,一筐大约在40斤左右。总共这十亩地出一万多斤,亩产在500公斤能多一点。

  经过工人们紧张的工作,一上午的时间,这一片近10亩的葡萄已经采摘完毕。

  葡萄装好车之后,王富春马上就和司机一起前往发酵中心。在发酵中心经过称重、抽检之后,王富春的葡萄被送上了压榨生产线。

  在葡萄进行压榨的过程中,控制室的显示屏上显示着葡萄的即时糖度,而王富春的眼睛也紧紧盯着即时糖度数字的变化。

  王富春:压榨完了之后,糖度已经出来了,20度7,公司规定是19度,我们超出了,太好了,第一年结的葡萄,这么好不容易,挺好的,以后干劲还得足。

  在葡萄进行压榨的过程中,控制室的显示屏上显示着葡萄的即时糖度。

  发酵中心技术人员:这车葡萄应该说感觉质量不错,从外观它的色泽,包括它的果粉都非常完整,糖份比较高,比较适合酿酒,整体质量比较不错。

  王富春告诉记者,他们这些种植基地的葡萄,只要符合公司规定的限制产量,发酵中心都会敞开收购,而且会根据葡萄的质量,给予相应的保护收购价格。当拿到盖有红章的收购单时,王富春非常地开心。

  王富春:净重是4560公斤。

  记者:跟你预估的怎么样?

  王富春:差不多吧,正好,丰收了,今年挺好的,这下赚着钱了,今晚上上我们家喝酒吧。这一车应该能达到3块钱一斤,6块钱一公斤,两万来块钱。三年了,第一次看见钱,这个心情太激动了。

  当拿到盖有红章的收购单时,王富春非常地开心。

  王富春算了一下,按照这样的收成,今年他承包的145亩葡萄园,差不多能够收入10万元以上。其实,像他这样的承包户还有很多。在张裕公司莱州市种植基地,占地8000多亩的葡萄园区,有32户和王富春一样的承包户,他们吃住在园区修建的房子里,每户管理着150亩到200亩的葡萄。

  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总工程师李记明:通过我们这种龙头企业,建立基地这种模式呢,能够克服一家一户农民种植葡萄,第一个卖难的问题,可能有些年份好卖,有一些年份卖不掉;第二个技术落后,不能采用先进的技术;第三个就是价格波动性比较大。

  为了确保生产稳定,也确保农户规范管理,种植基地的农药、物资、化肥由公司统一采购,技术由公司的技术人员统一负责,而农业机械也由公司统一提供。对于承包农户来说,只需尽心尽力地管理好葡萄就行了,不用发愁葡萄的销售。在张裕公司总工程师李记明看来,这样的种植基地模式能够克服农民一家一户种植葡萄的难题。

  李记明:第一个实现葡萄园管理的规模化,第二个实现葡萄园的管理机械化,第三个实现农机技术统一,第四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实现葡萄的收购和买卖,从而保证农民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益,风险最小这样的效果。

  看来,通过产业化、规模化的种植,种植户不只是省心,收入还稳定。其实在山东其它的葡萄产区,也在探索保证农民收入的种植模式,有的甚至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在采访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曾经也是单打独斗的鲜食葡萄种植户。现在,他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后,已经成了农业产业化大潮中的一名产业工人。每天按时上下班,每个月领取固定的工资,跟城市里的上班族没什么两样。他的工作生活究竟是怎么改变的呢?

  从葡萄种植户变葡萄园产业工人  按时领工资 打卡上下班

  这位正在修剪葡萄叶子的工人叫杨桂爽,是附近台依村的村民。2011年他来到台依湖葡萄产业园做了葡萄园生产小组组长。眼看着葡萄就要进入成熟采摘期,杨桂爽带领工人要把这些葡萄下部的叶子剪掉。

  山东省乳山市夏村镇台依村村民杨桂爽:采摘之前先把这些东西处理一下,糖分能上的快一些,阳光能照射上面,品质能好一点。

  台依村村民杨桂爽正在修剪葡萄叶子,2011年他来到台依湖葡萄产业园做了葡萄园生产小组组长。

  杨桂爽家的承包地就在这片葡萄园里,2010年,他把自己家的3亩多山坡地流转给台依湖葡萄产业园,如今这里的葡萄已经硕果累累。

  杨桂爽:这块有趟沟,沟这边是人家的地,沟这边是我的地,我的地有三亩多。我这个地还是好地,它这个泥土好,不是薄砂地,就这产量都不行。天一干,不能浇,这个地太干了,都是泥土地儿。

  杨桂爽铲起一块泥土让记者看。他说,这地含沙量不高,土地的保墒性要比周边的山地好一些。不过,在没有种植葡萄之前,杨桂爽只在这里种一些小麦和玉米,但是生产粮食的收入,有时连投入的成本也不够。

  杨桂爽:哪年的行情好,取产量能取600多斤,不好的话就得赔钱,现在的成本挺高。一亩地60块钱,肥料超过110块钱,再加上人工,基本就是没钱可挣。

  杨桂爽告诉记者,这片土地属于丘陵沙土地,因为没有水,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粮食的产量非常低。所以出现很多村民宁可让土地撂荒,也不愿意赔本种玉米小麦,现在周边仍然有不少撂荒的土地。

  因为靠地里的收入不能保障生活,杨桂爽常常去县城做装卸工挣钱。虽然他也曾经和别人一起种过鲜食葡萄,但是种了几年始终不赚钱,就再也没有种过。

  2010年,杨桂爽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了台依湖葡萄产业园,他也被这里的农业公司聘请为葡萄园生产小组组长,每天按时过来刷脸打卡上班。公司每个月给他付2000多元的工资。目前他管理的葡萄有500多亩,手下还有30多个附近村民的村民,他们大多也是附近流转土地的村民。

  记者:他们收入能到多少钱?

  杨桂爽:收入也就是2万多块钱,一年。

  《经济半小时》记者在这里看到,每天都有上百村民骑着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来到基地上下班,他们像杨桂爽一样要来刷脸打卡,按时领取自己的工资。

  台依湖葡萄酒庄产业园种植公司负责人刘凡启:都是咱们附近的村民,大部分应该都是我们流转土地以后过来上班的一些工人。我们平时的话大概在一百八九十个人的样子,到高峰的时候能到二百六七十号人。

  自从到了台依湖葡萄产业园上班,杨桂爽才知道,这样的沙土地虽然不适合种小麦玉米,但是却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如今杨桂爽地里的葡萄已经生长了四五年,秋天到了,他的葡萄树上也结满了沉甸甸的葡萄。

  杨桂爽:你看现在的葡萄长的。这个地正好,喜欢种植葡萄。因为葡萄喜欢干,怕涝,你看这个葡萄长的。

  台依湖葡萄产业园地处胶东半岛南部海岸,这里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光照时间长,与法国著名葡萄酒产区波尔多纬度相近。在上世纪70年代,乳山曾经大面积种植酿酒工业葡萄,当时生产的葡萄酒还获得不少奖项。在产业园的展览室里,摆放着一些当年生产的白兰地和葡萄酒。

  上世纪70年代,乳山曾经大面积种植酿酒工业葡萄,当时生产的葡萄酒还获得不少奖项。

  台依湖葡萄酒庄产业园投资商陈春萌:乳山有悠久的葡萄的种植历史,后来因为体制(问题),葡萄园和老百姓这种合作的模式,再加上当时的市场经济环境不好,老百姓的权益保证不了,就把大面积的葡萄树全部给砍掉了,是很痛心的。

  为了避免过去分包模式的弊端,2010年台依湖葡萄酒庄产业园建立伊始,采取了全新的葡萄种植模式。首先将土地从农民手中流转过来,每年给予农民一定的租金,然而再把这些农民吸收培训为葡萄园的产业工人。

  陈春萌:这样老百姓就避免了靠天吃饭,靠市场吃饭的这种不利因素,让老百姓所有的收益有所保障。

  在杨桂爽的土地流转合同上,记者看到每亩土地的租金是550元,3亩多土地的租金一年就是将近1800元,如果加上杨桂爽的工资收入,远远超过了他自己种地的收入。然而种植模式有了,如何让农民的收益保持长久呢?

  在杨桂爽的土地流转合同上,记者看到每亩土地的租金是550元。

  2014年10月,产业园与原拉菲首席酿酒师高林签订了合作协议,在这里酿造高端定制化的酒庄葡萄酒。然而这位在拉菲工作了31年的法国酿酒师刚刚来到台依湖不久,就和杨桂爽他们产生了剧烈冲突。高林将工人们辛辛苦苦一年眼看着已经结果的葡萄,硬生生地剪掉了三分之二。

  台依湖葡萄酒庄产业园酿酒师热拉尔?高林:如果我们想要酒质量好的话葡萄的产量要严格限制。所以这方面这个问题有的时候我可能,跟员工说起来可能比较难理解,因为农民的话可能更喜欢像其他谷物一类更喜欢丰收,产量越高越好,从酿酒的角度这个观点是不合适的。

  作为高林先生亲自管理的葡萄,也是产业园实验生产的优质葡萄,高林要求每亩的产量必须控制在300斤以下,多余的葡萄必须剪掉。

  杨桂爽:剪了之后上边来说,你剪的不行,再过来剪,实际上这个剪了三遍了,剪了三遍才剪到这个份上。

  酿酒师高林要求每亩的产量必须控制在300斤以下,多余的葡萄必须剪掉,这让很多村民不理解。

  当地村民:因为一开始留的都是18到20个穗,这一剪就剩六七个穗,就觉得心里不得劲,一年的成果,一年才成,再把它剪掉,就觉得心里舍不得,用咱老百姓说话就是比较心疼。

  酒庄产业园种植公司负责人刘凡启:确实老百姓这种心理,就是我们舍不得这些葡萄,毕竟我们辛辛苦苦忙了多半年的时间,已经马上到了丰收的时间,要狠心地把它剪掉三分之二以上,老百姓都说高林是败家子。

  尽管有冲突,有不理解,但是杨桂爽还是按照高林先生的要求,对自己管理的葡萄产量进行限制。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今年5月份,他们生产的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得金奖,这使得杨桂爽更加相信,在这里能够给他带来更好的收入和未来。

  台依湖酒庄葡萄产业园的陈春萌告诉记者,未来这里将建成一个规模面积达30000亩,集葡萄种植与酿造、度假与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体。未来不仅能够带动周边村民收入的增加,而且还为村里的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

  陈春萌:它可以给年轻人提供很多的就业机会,包括销售人员,包括电商、厨师、服务、司机,所以说这样就改变了原先这片土地上,都是年龄比较偏大的,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就业的架构,所以说给年轻人也提供了一片天地。

  半小时观察:

  关于农业,我相信大家都特别熟悉的一个说法,就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但是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如何让农业能够产业化,可能就不那么清晰了。今天,山东的葡萄种植户,让我们看到了两种模式下的真实生活,也看到了产业化和非产业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同样的勤劳,却不是同样的收获,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产业模式的不同,和机制体制的不同。前一种,是原始的自给自足,什么都要亲力亲为,常常顾得了东顾不了西;后一种,是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守好岗位,合作共赢。两厢一比较,优势劣势清晰可见。对于生产基础薄弱、技能相对单一、市场适应力相对较弱的农业人口来说,产业化是方向,是出路,是希望。希望我们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开拓思路,扩就业、增收入,让“农业强”和“农村美”来为“农民富”贡献力量。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09月28日 22:02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本期节目记者来到圣诞树莱州市金城镇滕南村进行秋收调查,当地葡萄种植户王朋铎种植的葡萄价格却赔钱卖。价格虽低葡萄也要卖出,否则葡萄会烂掉。接着记者来到山东省乳山市台依村调查当地的葡萄种植户,乳山的葡萄因为不好卖,当地工人将多余的葡萄剪掉。更多详情,敬请收看。(《经济半小时》 20150928 秋收调查:葡萄的财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