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50910 精准扶贫在行动:大山的脊梁

来源:央视网2015年09月10日 23:50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江西省遂川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当年红军长征的始发地之一。这里复杂的地形、连绵起伏的山脉,曾是红军战胜敌人的有利条件。但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今天,同样是这片大山,却成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障碍。该如何改变交通不便、地质灾害频发的不利条件,尽快脱贫呢?】

  骑摩托车走遍乡里大小村庄  动员搬迁二三百户

  江西省遂川县黄坑乡党委副书记赖国琛:我叫赖国琛,我从事基层扶贫工作已经五六年了。

  赖国琛是江西省国家级贫困县遂川县黄坑乡的一名扶贫干部。六年来,他和他的摩托车翻山越岭,走遍乡里大大小小的村庄。眼下,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说服大山里的人们离开大山,把家搬到更适宜生活的地方,从而摆脱贫困。经他之手搬迁的居民已经有二三百户。

  六年来,赖国琛和他的摩托车翻山越岭,走遍乡里大大小小的村庄。

  赖国琛:老板,买点小孩喝的牛奶,就那个酒。

  超市老板:在这边,牛奶在这边,整箱的在那边。

  出发前,赖国琛特意买了一箱牛奶和一瓶酒。今天他要去的付老汉家,之前已经跑过很多趟了。但他还是想再努努力,劝老人搬迁。

  赖国琛:我就说这么多年他搬都没搬,而且他那里就只剩下他没有搬了,我说今天再找一下他,再拉动一下感情,看看可不可以感动一下他。

  位于昆岗村半山腰的这两间土坯房就是付老汉的家。如今他和儿子孙女生活在这里。破旧的房子四处是裂缝,房顶上还露着窟窿。已经70多岁的付老汉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儿子智力有些问题,一家人只能靠吃低保度日。生活在这生活条件并不好的山里,付老汉一家却不想搬迁。他觉得,种地至少还能有东西吃。如果搬走了,将来没有了自己,儿子没办法独自生活。赖国琛知道老人的心思,针对老人最关心的问题,讲了起来。

  付老汉的家是两间土坯房,破旧的房子四处是裂缝,房顶上还露着窟窿。

  赖国琛:你的山上还是你的,你的水田还是你的,你的土地都还是你的,如果你愿意流转,你也可以流转给别人,你也可以取得一部分收入。如果你不愿意流转,你自己耕作还是你的,这个政府不会收回去的。

  与付老汉一家一同住在这里的,本来有4户人家,如今都已经陆续搬迁走了,只剩下付老汉一家孤零零的住在这里。赖国琛反复向付老汉解释,即使搬走了,原有的土地也并不会被收走。说着说着,他发现,一家人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坚持说不搬,而是低头不语,情绪显得有些低落。

  付元松的儿子付建:她(女儿)妈妈今天夏天是这样说,我要建房子建到那街上去,要建到别的地方,她就永远都不回老家,她这样说。

  原来,付建3岁的女儿前段时间得了肺炎,花光了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现在还没有治好。本来和他一起外出打工的妻子因为又要搬家建房,又要给女儿看病,家里根本负担不起,日子没法过,就离开了家,再也没回来。

  村民付元松:儿媳走了,不跟他(儿子)了。

  记者:离婚了吗?

  村民付元松:没有,她去打工,就彻底走了。

  儿媳离家出走,现在因为给孙女治病又花光了积蓄。守着破旧的老房子,一家人进退两难。赖国琛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付老汉一家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不过,越是住在偏远的山里,这一家人就越是摆脱不了贫困。赖国琛心里盘算着,一定要帮帮这家人。他告诉付老汉,搬迁的话,政府是有补贴的。

  赖国琛:可以补助30500块钱,补助就可以补助这么多。

  赖国琛告诉付老汉,针对他们这样的贫困户,政府的补助款会有30500元。不过,这些钱还不够。到山下盖一层房子最少需要五六万元,为了补上这些差额,赖国琛继续帮他们想办法。

  赖国琛告诉付老汉,针对他们这样的贫困户,政府的补助款会有30500元。

  赖国琛:到时你看你的亲戚朋友多少支持一点,往那个,在银行如果没有欠款,我们也可以帮你争取一点贷款。

  其实,眼看着乡亲们都搬走了,付老汉也动了搬家的念头。他家房子不仅四面透风,岌岌可危,而且因为当初是依山而建,所以每到汛期,都特别担心山体滑坡,担心这土房子随时会倒塌被埋。

  赖国琛:如果他有这个思想我们尽量再做工作,看推迟半年,就到明年,明年这个补助标准更高一点的话就可以顺利地把他搬出来。

  赖国琛离开付老汉家,打算回去想想办法,尽量筹集到钱,帮付老汉搬家。他说,类似付老汉这样居住在危旧土坯房里的,在黄坑乡有一百多户。搬迁对于这些群众来说,既是为了扶贫,更是为了安全。

  赖国琛:最大的一个意义就是让这个群众他脱离了一个,有的有山体滑坡的,脱离生命的危险,那第二个就是他的交通更加方便,他在大山里边,他运个东西也运不进去,他要卖点农副产品也卖不出来,很困难。

  离开昆岗村,赖国琛骑上摩托车又赶往太坪村。虽然这两个村在同一个乡镇,但隔着一座大山,跑一趟得需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天公不作美,山里突然下起了雨,山路更加湿滑难走,坑坑洼洼颠簸个不停,赖国琛告诉记者,乡里的基层干部每一个都是摩托车驾驶高手。

  赖国琛:说实在话,还是有危险的,但是我们也习惯了。

  记者:走上去大概还有多远?

  赖国琛:大概二十分钟。现在是汛期,在汛期的时候这雨比较多。

  记者:那汛期的话,你们还要经常来这,到移民点去跑吗?

  赖国琛:要,从这里,因为这个移民的工作,反正有时间要追进度,随时都要去的。

  上了山,路变得越来越窄,再往前走,即便是摩托车也没法通过了。

  梁小坚是村里的另一个贫困户。这次赖国琛到梁小坚家,带来了移民指标申请表。填了这个表,意味着梁小坚一家很快就可以搬入新居了。

  梁小坚今年刚刚满20岁,他是外出打工时,在一次事故中不幸失去了右手。

  赖国琛到梁小坚家,带来了移民指标申请表。

  梁小坚:当时,那时候我也记不清楚了,反正出事那时候人都蒙了。

  记者:手可以看么?

  梁小坚:假肢。出事是弄了这里的,然后又截肢。

  梁小坚今年刚刚满20岁,他是外出打工时,在一次事故中不幸失去了右手。

  因为这次事故,梁小坚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再也不能去打工了。连性格也逐渐变得内向了许多。

  梁小坚的哥哥:一个人也不爱太说话,主要是可能有点自暴自弃,刚开始。后来在家里人的开导之下,看了家里的情况以后,自己觉得如果太自暴自弃了,对不起家里也对不起自己来到这个世上。

  梁小坚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家里除了80岁的爷爷,就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哥哥。不过,虽然遭遇了这么大的变故,一家人搬出大山的梦想却没有改变。梁小坚家的老房子门前只有不大的一小块平地,下面就是几十米的深山。见过外面世界的兄弟俩知道,就是面前的大山挡住了他们的幸福,甚至未来。

  梁小坚的哥哥:住在这里意味着贫穷、落后,然后在这里太不方便了,去镇上也有二三十公里,走个路也要两三个小时,路又难走。

  家里一直都有搬迁的愿望,但苦于没钱,只能一拖再拖。这个50多年的老房子如今已经风雨飘摇,从外面看,裂缝像蜘蛛网一样爬满了墙壁。而十年前的一场大雨,让兄弟俩至今记忆犹新。

  梁小坚的哥哥:那个时候因为山体滑坡,整片的山都倒在房子里面去了。然后你看这里面不是看到这些土砖构的墙,这一大片都是以前被这山里滑坡给打下去的,然后上面那个房,那个瓦梁全打下来了,现在只是暂时把它修回去了。

  梁小坚一家居住的老房子如今已经风雨飘摇,裂缝像蜘蛛网一样爬满了墙壁。

  如果不是当时兄弟俩碰巧出门,他们的人生很可能就此终结。而这次山体滑坡,也让一家人搬出大山的愿望变得更强烈。根据遂川县移民搬迁政策,梁小坚一家5口每人可以得到5000元的移民补助,加上针对贫困户的14500元特殊帮扶基金,总共可以得到将近4万元国家补贴。

  梁小坚的哥哥:这40000块钱给了我们说,就是雪中送炭。

  记者:就是搬出去的一个希望?

  梁小坚的哥哥:对,搬出去的一个希望,如果没有这笔钱的话,我们根本想都不敢想。

  现在全家都在积极筹钱建房,而失去右手的梁小坚打算等搬了家,他就在新的地方开个小商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食其力。

  从梁小坚家出来,天已经黑了,赖国琛独自一人骑着摩托车下山了。行进在黑黢黢的山里,摩托车的灯光仅能照亮脚下的路。

  回到宿舍,赖国琛洗了把脸,顾不上吃饭,赶忙打开电脑开始搜索。

  赖国琛:梁小坚他从山上搬下来之后,他自己有想法,就说想开个小商店,那我知道了这个情况,我建议他可以开个网店,他又可以帮周边的老表推销一些土特产,他自己也可以,因为他也年轻,对这个电脑接触也肯定比较快,上手也快的。

  赖国琛希望年轻的梁小坚能靠开网店摆脱贫困和内心的阴影,甚至帮助更多的人脱贫。

  夜深了,赖国琛就在乡政府的办公室休息。这些年为了扶贫,他几乎每周至少有6天要住在单位,很少能和家人团聚。

  赖国琛的妻子李正香:有的时候差不多半个月才回来一次。

  赖国琛的妻子在县里的一家福利院负责照顾孤寡老人,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也是经常值夜班。十岁的儿子马上要开学了,却没有人管,他们觉得对孩子亏欠得太多了。

  赖国琛的妻子李正香:就是还没安排好小孩子啊,小孩子的事情,现在开学了,万一没人带不知道放到哪里去啊。

  赖国琛:我老婆上班就用那个保温杯把饭放在家里,小孩回来自己吃。

  记者:你心里怎么想的?

  赖国琛:这个没办法。

  带着对家人的愧疚,赖国琛依旧骑着他的摩托车穿梭在这片大山里,惦记着那些还住在山里,盼着搬出去的乡亲。

  赖国琛还继续奔波在大山里,努力帮助更多人搬出大山。因为交通不便,大山里的人们长期处于贫困当中。要致富路先修路,对于那些渴望脱贫的群众来说,修路究竟有多重要?修路又究竟有多难呢?来看另外一个贫困村的故事。

  蔬菜合作社种出“脱贫菜”  70%以上村民摘掉贫困帽子

  村民:这次我一定要去,不管你怎么说我一定要去。

  江西遂川县泉江镇太盆村支部书记黄五香:大家都想去,根据我们村里的情况和合作社的经济条件,都去不太可能,大家也知道合作社资金比较少。

  这个正给大家开会的人叫黄五香,是江西遂川县泉江镇太盆村的村书记,明天村里要组织合作社骨干,去井冈山学习大棚种植技术。这个难得的机会,大家都想争取。

  村民:你上次去了,你们怎么又要去。

  村民:以前没想到,现在想到了。以前以为种菜很简单,现在知道咱没技术种不好菜。

  村民:他们以前去了已经有点技术了,我们没技术嘛。

  村民:我们没去过,没他们条件那么好,现在这一次肯定要去。

  太盆村原本是个贫困村,但这几年,村里发展大棚蔬菜,很多村民都脱了贫。眼下,看到有机会学技术,大家都争着报名,要去100公里外的井冈山参观学习。可村委会的钱不宽裕,只租了一辆车,只能去12个人。

  村民:我们农村的文化不高,有的时候是听不懂,如果去了看到人家种的那个菜,怎样怎样,自己看一下肯定学的比较多。

  会开完了,有人高兴有人失望。但看到大伙都非常想去,黄五香虽然对不能去的村民有些歉意,但也很欣慰。这与合作社刚成立的时候,已经完全是冰火两重天。那时村里穷得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路。

  江西遂川县泉江镇太盆村支部书记黄五香:宽的地方就有80公分左右,我们最小的地方,就是这么小,30公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岂不是特别窄?

  黄五香:是特别窄,人家走路的时候都是一个脚,一个脚走过去的,以前是这样,我不骗你,真的是。

  合作社刚成立的时候,那时村里穷得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路。

  太盆村是个三面环山一面邻水的小村落,原来只有两条路可以进出,最宽的地方也仅能容纳一人经过,是典型的交通设施落后的贫困村。不过由于紧邻国家一级水资源保护区,这里的土壤和水分得天独厚,各家地里的蔬菜都长得很好。村里人当初本指望能靠卖菜挣些钱,可是因为没有路,他们只能挑着担子把菜运出去卖。
  村民:我们去的时候挑过,人家都走掉了,剩下的就是人家卖完,人家选(剩下)烂茄子,烂辣椒,丢在那里,没有什么,人家商贩都走掉了,那我们自己都叹息了,自己没得买,没得买就只好挑到那个河边就倒掉。

  村民们说,虽然自家种的菜品相好,可是因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每次把菜好不容易挑到集市上的时候,别人早就已经卖完了,自己好好的菜,却卖不上价。所以,要想有收入,他们只能笨鸟先飞,半夜就出发去赶集。

  村民告诉记者,虽然自家种的菜品相好,却因为交通不便卖不上价。

  黄五香:一般都在12点左右,就是我们以前那个队长,有那个哨,吹一下,大家起床了,就一起挑,也有分几段的,妇女一段。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夜里12点?

  黄五香:夜里12点就挑出去。

  山里人不怕苦,但勤劳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多收入。因为山高路远,他们靠肩挑手扛,根本也运不出去多少菜。多年来,村民们一直盼着能修一条通往山外的路。曾担任太盆村妇女主任的黄五香对此记忆犹新。

  黄五香:每个人10块钱人家都拿不出来。

  2008年,县里开始扶贫修路,太盆村也得到了项目机会。尽管由于资金紧缺,过程有些漫长,但终于还修通了这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

  黄五香:特别高兴,都放鞭炮放了三次了。

  路修通了,村里又有那么好的自然资源,种菜卖菜肯定错不了,但是怎么才能把太盆村的菜卖出一个好价钱呢?曾经当过工厂车间主任的黄五香,开始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种菜脱贫上,查问题,想办法。她发现,抢上市,是保证收入的一个关键点。

  黄五香:我们那个莲藕如果抢在大批量上市之前,就是一斤可以卖到5.5元,如果到了大批量上市以后就是1.5元。

  黄五香发现种菜脱贫,抢上市,是保证收入的一个关键点。

  物以稀为贵道理,大家都懂。但怎样才能比别人的菜上市更早呢?想来想去,黄五香觉得只有大棚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县里给太盆村先后划拨了二十几万元贷款,用以建立村一级金融服务机构——互助社,把资金的管理和支配权都交给了村集体。这一下,黄五香的难题化解了。

  江西省遂川县县委书记张平亮:过去我们把这个钱直接给农户去,买一头猪买几只鸭几只鸡一头牛,我们过去也搞过这样的扶贫,一次性消费掉了。现在我们把这个钱放到合作社里去,作为贫困户的入股资金,长期受益。

  很快,村里成立了以大棚蔬菜为主的产业合作社。利用这难得的扶贫资金,黄五香带着乡亲们种起了绿色大棚蔬菜。

  利用合作社的资金,黄五香带着乡亲们种起了绿色大棚蔬菜。

  黄五香:有一户人家,他两个小孩那个时候在上高中,两个都在上高中,上高中他两夫妻又没有职业,全部在家里种菜。第一年种三个大棚,第二年种五个大棚。
  村支书黄五香说的这个人叫叶诗法,全家六口人,只有他一个劳力。父母年岁大了,妻子患病在身,还要供两个孩子读高中。种菜之前,他们家几乎一贫如洗。

  村民叶诗法:就是有一年,我连过年的,我们吃的食盐,就是七毛五块钱一包,那时候我就没钱买,为什么?家里好穷。

  尽管家里穷得连买盐的钱都没有,但叶诗法还是咬牙坚持着,供孩子上了高中。这时,黄五香开始组织大伙种菜。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的叶诗法也从互助社贷了10万元,先种了三个大棚,后来又发展到五个大棚。几年下来,叶诗法成了种菜大户。他的菜甚至已经卖到了南昌、赣州等地。

  村民叶诗法:现在闺女已经考入了长沙理工大学,现在在读研究生。

  记者:儿子呢?

  村民叶诗法:儿子是北京理工大学,现在是读大三了。

  记者:那这两个孩子一年的学费要多少钱?

  村民叶诗法:现在一年的学费要五万。

  要在几年前,五万元的学费是叶诗法想都不敢想的,但现在,通了一条路、建了几个蔬菜大棚,他的家里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15年,叶诗法已经承包了20亩土地,全部种的是大棚蔬菜,每亩收益接近一万元。除去给孩子交学费和继续扩大种植所需要的投入,家里还能有不少盈余。他的成功,让村里那些曾经依靠水稻为生的农户们看到了榜样,纷纷转行种蔬菜。

  黄五香:种蔬菜的时候,这里白茫茫的全是大棚,这是我们村种蔬菜最好的地方。

  如今,全村有70%的人跟着黄五香种起了大棚蔬菜。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节目开始时大伙你争我抢想去参观新型大棚种植技术的场面。

  坐上村里租来的车辆,村民们来到离家100多公里的吉安县现代农业培训中心。

  黄五香:看一下人家的辣椒。那边就是滴灌,那个就是滴灌。

  作为农民,大家对种菜都很熟悉,但看到这里的大棚蔬菜,大家还是吃惊不小。宽大的现代化玻璃棚,足够开进汽车,而各式各样的蔬菜品种,更是让这些与庄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看花了眼。

  作为农民,大家对种菜都很熟悉,但看到这里的大棚蔬菜,大家还是吃惊不小。不少村民掏出手机拍下蔬菜的种植情况。

  看到先进的大棚,听到这么高的产值,太盆村的村民们充满了羡慕。但作为村支书的黄五香来说,心中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黄五香:我们就是还是要注册商标,不要说我们的茄子、辣椒,就是像现在那些,还有些豆角都准备要注册商标以后,能够全部由那个统购统销,全部卖到外地去
  在黄五香的带领下,太盆村合作社里一半的成员都凭着种蔬菜脱掉了贫困的帽子,现在,村里有70%的人住上了新盖的房子。

  江西省遂川县县委书记张平亮:比如我们县里面六大扶贫产业,包括我们茶叶、金橘、板鸭、油茶、毛竹,要扶一个产业。

  以蔬菜、茶叶作为主导发展的支柱产业,形成了统一的品牌意识与产业规模。从种植、采摘到加工包装,全部控制在本县区域内,保护产业附加值不再外流,并且通过精准扶贫政策,针对种植鼓励产业的农户进行具体奖补。

  江西省遂川县县委书记张平亮:用荒山一亩,我们奖励300元。用梯田,奖到1200元一亩。马路旁边公路旁边的好山好土地,就奖到2000元一亩,因为要建精品茶园。

  半小时观察:

  到2014年底,遂川全县贫困人口已经由2011年底的12.4万人减少至7.99万人,减幅达35.6%。但是,在面对成绩的同时,我们要始终关注那些依然没有脱贫的人口。他们有的是健康原因,有的是观念问题,有的是家庭负担过重的原因。但无论什么原因,精准扶贫要做的,就是针对具体困难,进行具体帮扶,直到脱贫为止。这需要我们的扶贫干部付出更多的辛劳,拿出更多的智慧,还要保持常人难以体会的耐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一定要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现在离2020年只剩下五年左右的时间,扶贫攻坚,仍然任重道远。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09月10日 23:50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江西省遂川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当年红军长征的始发地之一。这里复杂的地形和连绵起伏的山脉曾经是红军战胜敌人的有利条件。但是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今天,同样是这片大山,却成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障碍。而这里交通不便,地质灾害频发的不利条件则成为了这里的群众尽快脱贫的难题。 (《经济半小时》 20150910 精准扶贫在行动:大山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