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 20150630 夏收一线报告:麦客家乡的夏收

来源:央视网2015年06月30日 22:35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作为全国产量大省,2014年江苏省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五。夏收以来,苏北地区天气晴好,各地夏收工作逐步进入抢收抢种高峰期。对于赶场收割的麦客们来说,每一天都非常宝贵。在这个产业大军里,记者认识了一位叫张成中的资深麦客。过去收割机少,他不用走多远就能有干不完的活儿。而今年的夏收,他需要转战更多的地方来找活儿挣钱。]

  夏收时节抢收忙  麦客也与时俱进

  进入6月份,江苏各地的农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作为全国产粮大省之一,2014年江苏省实现粮食总产698.1亿斤,位居全国第五,其中苏北地区占到了一半以上。江苏省的粮食种植以稻麦两熟为主,眼下正是冬小麦收割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在趁着天晴抓紧收割晾晒地里的麦子。

  眼下正是江苏省冬小麦收割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在趁着天晴抓紧收割晾晒地里的麦子。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像这一亩地估计能收多少斤麦子?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黄泥村村民村民:大概七八百斤,八百来斤。

  江苏省宿迁市黄泥村麦客张成中:我一共已经收了七百多亩了。

  他叫张成中,家住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黄泥村,是当地的一名农机收割手。早在1998年,张成中便购买了家里的第一台收割机,成为村里最早的一批麦客。

  张成中:每年就在5月20日出去,5月20日出去 (六月份)回到家搞,搞到七月十几(日)又走了,走了就是搞到九、十月份。

 

  早在1998年,张成中便购买了家里的第一台收割机,成为村里最早的一批麦客。

  张成中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每年他和村里其他的农机手们都要一起组队外出,按照各地小麦成熟时间的不同,由南到北进行收割。

  张成中:一年要跑四五个地方。

  记者:都是在江苏附近?

  张成中:江苏的,东北的,江南,浙江也去,我们到浙江,最远到四川。

  张成中告诉记者  每年麦收的时候他们都要走南闯北去割麦子  最远到过四川

  走南闯北多年,张成中最大的感受是,农业机械化普及的程度日益提高。过去他们这些麦客活动的范围主要集中在长三角,随着本地收割机数量的日渐增长,这些麦客也不得不扩大自己的作业范围,到更远的省份去收割。

  张成中:咱们这机器最近这几年,光我们一个镇上面好像是一千多台。

  记者:一千多台?

  张成中:对。像我们乡一年最少要十几台、二十台。

  6月上旬,苏北地区的小麦开始陆续进入收割期,6月11日,张成中和妻子也从安徽省赶回老家,立刻投入到村里的小麦收割队伍中。

  张成中:今天定了有将近一百亩田了,将近一百亩田了。

  就在张成中忙着收割小麦时,妻子蒋秀娟也没有闲着。平时外出收割小麦时,张成中负责开收割机,蒋秀娟则忙着量地谈价钱。眼下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收割的都是同乡的地,丈量的工序省去了,先收谁家的地、什么时候收便成为了她最主要的工作。

  张成中的妻子蒋秀娟:你下次机子到地里了,你打电话你说机子到我地里了,你赶快来,懂吧。你不要先,人都找了,人家急得要命,知道吧。

  眼前的这家人从早上便预约了张成中的收割机,本以为十点钟收割机就能开到自家的地里,于是提前雇好了几辆拖拉机来收粮食,没想到半天过去了,张成中的收割机还没有收到他的地,于是来找蒋秀娟询问。

  蒋秀娟:他说刚才(收粮的人)骂他了,我说骂你就骂两句,你找人太早了。你要不找人家早,下次要注意了,咱家的机子到地里再找人来。

  记者:您这是早上几点约的机器?

  蒋秀娟:他说十点的,十点,十一点。

  蒋秀娟告诉老乡,忙完眼前的这块地,就立刻去他家收割,这才终于安抚了老乡。随着机械化收割的普及,每年的麦收季节,一个地区的小麦几天便会完成大部分的收割。为了尽快收完地里的小麦,这些农机手们吃过早饭便下地收割,中午不再吃饭,直到忙完当天的活才能休息。尽管就在自己的家门口收割,但是到现在张成中和蒋秀娟家里的十来亩地却只收了两亩。

  为了尽快收完小麦,农机手们吃过早饭便下地收割,中午不再吃饭,直到忙完当天的活才能休息。

  记者:像你家地种了几亩小麦?

  蒋秀娟:我家14亩。

  记者:14亩?现在收了吗?

  蒋秀娟:收了2亩。

  记者:收了2亩?

  蒋秀娟:嗯。

  记者:怎么没收完呢?

  蒋秀娟:得紧人家收,人家老百姓不收,你自家收完了要下雨人家急了,我们都是先收人家的,人家收了没有了,再收自家的,今天收(完别人的),明天我们就可以收自家的。

  张成中开的这台收割机已经是家里买的第五台机子了。对于这些麦客来说,收割机就是他们最为珍贵的家当。蒋秀娟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由于每次麦收都是长途跋涉,再加上夏季天气炎热,收割机长时间作业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甚至有一次由于车身太烫烧毁了一块麦田。

  蒋秀娟:就是给那地里边烧过,烧过机子没坏,我叫他人赶忙跑,后来正好到地头人家弄点水泼泼,就赔人家两块地小麦,赔人家千八百元钱。

  从最早的第一台收割机发展到现在,不仅收割机的效率在提高,功能也日益完善。从2013年开始,江苏全面禁烧秸秆。收割机要求安装秸秆粉碎装置,收割时直接将秸秆粉碎,再通过拖拉机等机械配合作业,就可以保障秸秆还田的顺利执行。为此,每个村也安排了巡视员,监督村民是否焚烧秸秆、收割机是否安装了粉碎设备。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黄泥村秸秆禁烧巡视员施冬云:你像那收割机,它一收过来,它那个收割机的后屁股后面,就好像粉末状的出来,说明它是既能粉碎抛洒效果又好,像这样的收割机才算是过关的。

  施冬云是黄泥村的一个秸秆禁烧巡视员,眼下正是她巡视最为繁忙的时候。每天她都要骑着电动车在自己负责的4公里范围内检查秸秆粉碎和禁烧情况。

  秸秆禁烧巡视员施冬云,每天都要骑着电动车检查秸秆粉碎和禁烧情况。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今年巡查的过程中,有多少不合格的?

  施冬云:我们整个村有两台这样的情况。

  张成中:过去那都是整草,都是整草,不像现在这个碎草,都是整草。

  张成中家里已经换过5台收割机,最早的3台并没有秸秆粉碎装置。2013年江苏省全面推广秸秆禁烧以后,张成中家也更换了新的收割机,达到了秸秆粉碎的要求。

  张成中:粉碎肯定有好处,第一它这个国家不给烧,它不污染环境,这个可以这个有机肥,做有机肥料,粉在田里面。

  从早上8点钟到现在,张成中已经连续收割了7个多小时,每收割完一家,就有两三家在后面排队等待着收割。

  记者:到现在为止已经收了几家了?

  蒋秀娟: 11家子,(算上)表叔家12家子,这头还有一家,13家子。

  蒋秀娟告诉记者,由于小麦收割后便是水稻种植,因此大部分村民收完小麦晾晒几天后便直接卖掉,好为接下来的插秧播种储备资金,个别心急的甚至刚收割完就让收粮的车拉走。在等待的过程中,村民们聊得最多的就是近两年小麦的收购价格和自家地里的收成,看到有人亩产比自家高时,也会交流一下经验。

  记者:你们家一亩收了多少小麦?

  蒋秀娟:收了700多斤。

  记者:像他呢?

  蒋秀娟:他收900多斤。

  记者:也是你家机器给收的。

  蒋秀娟:嗯,机器是一样的。

  记者:怎么你家多出两百斤?

  村民:这与品种有关系。

  晚上7点,今天预约的村民家的地终于全部收割完,张成中趁着天还微亮又收割了自家的一块麦田。他告诉记者,眼下乡里的大户还没开始收割,他们打算趁着这几天晴天晒一下麦子的水分再集中收割。今天预约的都是村里的小户,地块比较零散,因此天黑就收工。

  记者:像您今天是收了多少亩?

  张成中:今天收了60亩了。

  记者:正常的话,每天要收到几点?

  张成中:正常的话都在夜里10点到11点。

  记者:那今天怎么?

  张成中:今天这个田是小田了,老百姓他不喜欢加班了划不来了。

  记者:就是田的块比较小?

  张成中:田块太小了,对。

  经过11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晚上七点多,张成中终于开着收割机回到了家里。夫妻两人将自家地里收割的小麦装袋放好后,张成中终于可以洗去脸上的灰土。妻子蒋秀娟立刻做起了饭,十来分钟后,夫妻俩吃上了热腾腾的晚饭,明天等待他们的又是繁忙的一天。

  张成中:估计要到13日,13、14日差不多。休息到我们隔壁那连云港那边。

  张成中一家只是夏收时节江苏勤劳的麦客们抢收小麦的一个缩影。随着农业政策的扶持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农村土地流转,种粮大户日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全省经农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已达2.18万家,其中从事粮食生产的有9000多家。从事粮棉油生产大户达20000多个,专业化服务组织达6000多家。那么这些种粮大户是怎么种粮的,他们的夏收又有怎样的喜和忧呢?

  合作社夏收充满喜与忧  水利设施大投入 保驾护航

  这里是江苏省洪泽县,麦田里随处可见收割机的身影。眼前的这台收割机刚下地不久便遇到了一个小故障,合作社的修理员立刻赶到地里修理这台机子。

  农机修理员:实起来了,里面实起来了,把(草)掏出来就好了。

  十几分钟后,这台收割机终于恢复正常,重新加入收割的队伍中。这台收割机收割的麦田属于洪泽县祥发农机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到2014年,合作社共承租流转土地15860亩,实现经营服务收入5160万元,创收760多万元。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说要成立合作社的时候,你当时是什么样的?

  江苏省洪泽县祥发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梁加祥:我心里不愿意,说实在话,因为我们懒散惯了,对这一块不了解,就是合作社是什么样的概念,当时不清楚。

  梁加祥,祥发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他告诉记者,成立之初,合作社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机械化农业。最初合作社没有自己的土地,资金也是来自于成员们的自筹。作为合作社的理事长,他感到心里很没底。

  梁加祥:刚成立的时候,人员就是15个人。自筹资金是130万元钱,机械这一块,就是插秧机,包括农民的还田机,也就是20台左右。

  此时合作社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收割服务,每亩地为70元。经过一年多的积累,到了2010年,合作社的收割机数量突破了一百台。2011年,数量突破了200台,也就在这一年,一项政策改变了合作社的发展。

  梁加祥:当时我们合作社已经达到,省内达到四星级的水平了。(江苏)省农机局有一个文就是,要求流转土地不低于三千亩,这一块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这个我们当时土地从2011年底,我们一次性流转土地是5856亩。

 

  在2011年,一项政策改变了合作社的发展。

  按照每亩地850元的流转费用,5000多亩地一年的流转费用就在400万元以上。资金成为了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难题。

  梁加祥:政府执行担保,就帮助我们2012年贷了300万。

  记者:从银行吗?

  梁加祥:银行贷了三百万,到了2013年政府也帮助我们贷了七百万。

  资金问题暂时解决了,如何整合流转的土地、配套水利设施又成为了一道难题。

  梁加祥:一个就是从农民手里转过来的地,像这地是大块,当初都是小块,我们小块变大块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水利设施这一块我们也出现了问题,像现在要这个涵管配套,包括桥梁这方面事情。

  为了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近年来洪泽县在合作社范围内共计投入约1500万元,完成渠道护砌13.14km,疏浚沟渠5.6km。这些水利设施不仅保障了合作社的水稻用水,也为干旱时期补充水源。梁加祥告诉记者,今年2月底,这里曾经发布过小麦干旱预警,正是通过田间地头的水渠集中放水灌溉,才保障了地里的小麦顺利生长。

 

  为了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近年来洪泽县在合作社范围内共计投入约1500万元用于水利设施

  梁加祥:我们水利部门及时通知也是,农委也是提前发布了干旱(预警),防止冻害,你们要及时对小麦进行灌溉,水利部门它们也及时放水,保障小麦受不到冻害。

  对于普通的种粮户来说,地里收上来的小麦通过院子、道路上的翻晒便能够满足晾晒的需求。但是像合作社这样的种植规模则必须依靠专业的设备才能够保障粮食的收储和存放。目前祥发农机合作社的土地流转规模已经达到了15860亩,今年的夏收小麦产量预计在1000多万斤。如何储存这些小麦也是梁加祥每年都会遇到的问题。

  梁加祥:烘干(设备)我们远远还不够,远远不够,我现在目前为止有烘干设备,也就是八台套,八台套,基本上我要达到多少,应该达到28台套才能够满足这块粮食(烘干)的正常运营。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为什么现在还一直没有上?

  梁加祥:经济跟不上,资金困难。

  记者:上一套设备需要多少钱?

  梁加祥:配套整个一套要20万。

  眼前的这个仓库便是合作社用来储存粮食的粮仓。合作社目前共有5个这样的仓库,平均每个仓库可以储存250万斤小麦。不过由于缺少足够的烘干设备,每年有几百万斤的小麦只能收上来后立刻出售。

 

  这个仓库便是合作社用来储存粮食的粮仓。

  梁加祥:没办法烘干,就低价出售,价格低就出售,我烘干以后放到这边,这一块的价格肯定是,我觉得肯定就是,正常它卖到1元1角,我最后就能卖到1元2角,效益上来了。

  记者:那预计什么时候能把烘干设备全都给。

  梁加祥:三年。赶上国家的好政策。

  记者:现在国家对这一块有什么补贴政策吗?

  梁加祥:就是每台烘干机省(里)补(贴)三万六千元钱,我们洪泽县这里又出台了,每台烘干机县里拿出资金,每台补助两万元钱。

  算下来,每台烘干设备能够拿到5万元的补贴,占到了成本的四分之一。这些政策支持也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2014年祥发农机合作社实现经营服务收入5160万元,创收760多万元,大部分收入都用于合作社的发展。

  梁加祥:去年下来买了20台拖拉机,这块就两百万元钱,就是到处占用啊。

  眼前的这些账本就是合作社近两年的部分收支簿,上面详细记录了合作社的每笔开支。

  梁加祥:成立合作社以来,就是每年都有这个账本,每年十二个月,一个月一本 一个月一本都有账本,就是买机械,买种子,买化肥,买农药,包括年底发工资都有账本记录。

  记者:现在我们在银行还有多少借款?

  梁加祥:700万。我们到年底到期,比如年底到期之前,我们把700万全部还掉。还掉以后,它根据你这个社的诚信,它有一个评估,信用好了,就是及时还款了,下一年他如数做给你(贷款),甚至还帮助你降低利息。

 

  这些账本就是合作社近两年的部分收支簿,上面详细记录了合作社的每笔开支。

  江苏省洪泽县地处淮河下游,西接洪泽湖,全县耕地面积54.97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7.5万亩,其中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于洪泽湖。

  江苏省洪泽县水利局副局长陈万学:每年大概,接近一般三个亿立方左右的湖水淌下去,包括生活用水和其他用水。

  和一般的湖泊相比,由于洪泽湖为有名的悬湖,湖水水位高,因此洪泽县大部分农田水渠在建设时便利用这一地形条件设计成了自流灌溉的模式。

  陈万学:每亩地提灌大概要10元钱以上,一般多的15元钱,少的最起码有10元钱,就是我们自己自流灌溉,就是把这块每亩田(提灌费用)节省下来,我们大概如果(自流灌溉)30万亩地,每亩节省10元钱就是300万。

  近年来,洪泽县农田水利的建设重点是保障农田最后一公里的用水问题。目前全县共有农渠级以上灌溉渠道2655公里、小沟级以上排涝河道3234公里,728座农村小型机电灌排固定站以及9497座规模以上各类灌排渠系配套建筑物。

 

  近年来,洪泽县农田水利的建设重点是保障农田最后一公里的用水问题。

  陈万学:平均算下来,我们每平方公里大概沟渠(长度)就达到9公里,9公里相当于什么概念呢?就是我们如果,每公里如果,每隔100米有一条1公里长的渠道,或者沟渠,我们一公里基本上就是,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是有9条。

  除了兴建农田水利工程,洪泽县也在探索如何加强农田水利的管护。2013年,这里被水利部列为全国55个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示范县。其中国有工程维持原有产权归属关系,剩余的小型水利工程全部归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通过承包管护模式或种田大户管护模式落实工程管护人,明确管护标准,落实管护经费和考核标准。

  江苏省洪泽县水利局副局长袁安全:就是我们以小型水利工程改革为引领,就是整合交通设施,公共绿化,还有活动场所,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这些资源,实行五位一体管护。我们的管护费用,由原来的三千多万元减少到一千六百多万元。

  “十一五”时期,江苏省水利建设投入达598亿元,其中省级以上投资的水利重点工程投入36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3倍,一大批水利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到了十二五期间,江苏在农田水利建设上,平均每年的投入都超过百亿元。管护的费用减少了,效率却提高了,这样管水,的确是个不错的方式。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忙完夏收,得赶快把水稻种上。这才是真正用水的重点。这里的水利设施,能保障好他们的需求吗?

  管水组组长“官职”小作用大  片区放水灌溉全归他

  江苏省粮食生产面积8064.1万亩,位居全国第八,其中水稻面积3407.5万亩、小麦面积3239.9万亩。2014年粮食单产为432.9公斤,位居全国稻麦两熟地区第一,连续九年保持在400公斤以上。

 

  江苏省粮食生产面积8064.1万亩,位居全国第八

  张成中所在的黄泥村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灌区,作为稻麦两熟地区,这些村民们忙着抢收小麦,除了要保证夏收的产量,更重要的是要为接下来的水稻插秧做准备。

  随着麦收工作陆续完成,这里也进入了水稻插秧期,此时正是一年当中农业用水的高峰期。为了保障上下游的正常用水,灌区内各条支渠还设立了管水组组长,专门协调区内各片稻田的用水。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灌区大兴支渠管水组组长韩树彬:现在这边水咋样?

  村民:水还可。

  韩树彬:水还可是不?

  韩树彬,来龙灌区大兴支渠管水组组长。由于水稻用水的来源为上游运河调水,因此上下游之间存在着用水时差。韩树彬告诉记者,每年水稻插秧用水时,他都要负责核实所管片区的放水情况和插秧进度,每完成一片灌区的插秧,便放下该灌区的闸门,好保证下游地区的用水。

  韩树彬:如果这一片全部栽齐了,那个闸就可以关上了,水就可以朝下放,

  在韩树彬负责的区域内,还有部分未改造的土渠。来龙灌区负责人骆宏雷告诉记者,目前灌区内剩余的土渠也已经被纳入到总体规划中。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灌区负责人骆宏雷:灌区的总体规划是所有的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都要实施防渗化处理,现在正在逐步实施,还在扫尾阶段。

  记者:预计到?

  骆宏雷:预计在今明两年应该是全部完成。

  作为一个水系发达的省份,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成为了江苏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目标。

  江苏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处长蔡勇:我们目前江苏的灌溉水利应用系数已经达到0.58,我们2020年的目标达到0.60以上。

  5月28日,《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发布,提出要节约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这份规划确立了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20年和203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达到0.55和0.6以上。到2020年和2030年,农田有效灌溉率分别达到55%和57%,节水灌溉率分别达到64%和75%。

  蔡勇:我们提出了目标,就是每年发展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00万亩,新增旱涝保收农田10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万亩,每年实行旱改水20万亩,确保到2020年,我们旱涝保收农田的比重要达到77%,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要达到88%。

  半小时观察:兴农田水利 稳农业根基

  从小麦丰收,再到顺利插秧,江苏农村的田间地头,人们忙活的是旱涝保收的那份幸福。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当地发达而稳定的水利保障。我国“十二五”水利投资年均增速20%以上,投资额也从“十一五”的7000亿元增加至“十二五”的1.8万亿元,新增约1.1万亿元。2014年5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决定大幅增加国家创投引导资金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并确定“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可以预期的是,这些工程将在更大范围内保障农业用水,也将让更多的旱地成为水地,对农业种植的品种、产量和种植方式等,都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06月30日 22:35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作为全国产粮大省,2014年江苏省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五。夏收以来,苏北地区天气晴好,各地夏收工作逐步进入抢收抢种的高峰期。到端午节前夕,江苏夏粮收获率近九成,其中苏南地区和苏中地区都已经完成收土工作,苏北地区也进入扫尾阶段。对于赶场收割的麦客们来说,每一天都非常宝贵。而张成中就是茫茫麦收大军中的一员。 (《经济半小时》 20150630 夏收一线报告:麦客家乡的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