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3 新闻1+1

《新闻1+1》 20150413 农村水利:重金建了,如何好好养?

来源:央视网2015年04月13日 22:38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节目导视)

  解说:

  水库有水,农民却无水灌溉。

  海南省海口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 梁振湘:

  由于年久失修,所以不能(使用)。

  解说:

  建成时水源滚滚,之后却滴水未出。

  记者:

  修的水塔大家浇过吗?

  陕西省林县元条棱村村民:

  没浇过。

  解说:

  重金修建的农村水利,为何最终成为摆设?

  海南省海口市林昌村南岳组组长 林书桐:

  因为我们队,就没有收益,就没有钱,没办法叫群众来搞。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农村水利,要建,更要养。

  主持人 张羽:

  晚上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中国农村有句谚语,叫做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现在正是春耕的大忙时节,是水稻育苗的关键时刻,但是在有一些种植水稻的地方,农民却不敢育苗,为什么呢?一方面是担心干旱,而有的地方有水,有水利设施还是不敢,因为这些水利设施现在已经不能用了。我们来看几张图片。这里是

  海南省海口市的林昌村,大家看到这里原来是水利设施陡渠,现在已经完全被野草所覆盖,阻塞,无法灌溉。这里是陕西省的岐山县,大家看到农田旁边是有灌溉渠道的,但是里面堆满了垃圾,也阻塞了渠道。山西省林县农田间的灌溉阀门已经完全生锈锁死,失去了它的作用。

  那为什么在这些地方,这些已经建好的水利设施却不能用了呢?看到这些图片真的是让人心痛,让我们去现场看一看。

  解说:

  在这个季节,对于很多农民来说是灌溉农田的最好世纪,但是海南六十多岁的陈尔坤却只能看着远处的水跟着急。

  老陈的这一片地接近四分,长的稀稀拉拉的扇形叶子的这是花生苗,他周围叶子又细又长的这些都是野草,由于近半个月没怎么下雨,很多花生都没有发芽,地里也没有墒情,老陈补种上花生后还必须浇水。

  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昌西村村民 陈尔坤:

  现在补苗还要挑水浇?挑水,挑水,挑水浇(地)。

  解说:

  不仅老陈家,其他村民也都种的是花生之类的作物,和老陈家相邻的这一片地还撂荒了,这里的村民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有过水渠,但是这一片地就是一直用不上水。

  记者:

  以前有没有水渠通到咱们这附近来?

  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昌西村村民 陈尔坤:

  那水不到这里,水到不了地里边。

  解说:

  老陈告诉记者,附近两三公里外就有一座水库,但是从水库里通到这一片的水渠却不能正常使用。

  海口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 梁振湘:

  由于年久失修,按现在要求的话,不能使用。

  解说:

  梁主任告诉记者,这里原来的渠道之所以十年不能使用,除了年久失修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来的渠道设计的不太合理。

  梁振湘:

  在设计上面的话,它水位是比(耕地)太低了,所以现在要重新开挖。

  解说:

  这是2011年山西省林县的一份视频资料,画面中蓝色的高压泵机高速的旋转着,压力表显示一切运行正常,蓄水池边多位管理人员正在进行现场监督,水源源不断的进入蓄水池,而在路边的沟渠里清澈的河水喷涌而出,沿着沟渠顺势流下,随着阀门被打开,水流向了旁边的枣树林。但是这一幕景象和如今村民们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大相径亭。

  村民们坚持声称,从没有用上过水利工程所带来的水,记者看到的视频只是当初试水的时候有人来拍照录像用的,大家走之后水也就虽之消失了,他们自己也无数次摆弄过自家地里的阀门,可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水流出。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们很清楚的知道,水利工程的兴修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无论是在海南、山西还是在许多其他省份,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屡次出现?本是惠民的水利建设,为何在很多地方成为了摆设?

  张羽:

  从刚才的报道当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农民的无奈,确实,很多地方还等着修建水利设施进行灌溉,但是有的地方,水利设施明明修好了,财政做了很大的投入,而到现在却陷入了不能使用的困境,我们简单梳理一下刚才几个地方水利设施为什么不能用的原因。我们来看。

  海口市西昌村水利设施不能用是因为年久失修,设计上也有些不合理,而山西省林县是因为配套设施不足,电力缺乏,建设和维护资金也超出了预算导致现在不能继续使用,而陕西岐山县是因为水利设施缺少维护,现在损坏严重,所以用水困难。

  现在也是不能靠天吃饭的,可以说水利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一个前提,那么我们国家的水利设施,现在建设不是说已经多了,而是说有着巨大的缺口,我们再来看一下水利部的统计。

  我国现有的灌溉排水设施大多是建于上个世纪的五十到七十年代,普遍存在着标准低、不配套、效益衰减等问题,在全国40%的大型灌区,50%到60%的中小型灌区,50%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显然,在我们国家水利设施的建设还面临着很大的缺口,但为什么在有些地方,财政做了很大的投入,明明已经建成了一些小的农田水利设施,到现在不能用了呢,我们继续来追踪。

  解说:

  农村水利设施成为摆设,到底谁需要对此负起责任?

  据了解,在海南,在山西乃至全国,水利设施的建设是由水务、农业、国土和农村综合开发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但在修建完成后水利设施的管理维护除了水库和干渠归水务部门负责外,支渠及以下级别渠道的管理维护,都会移交给乡镇或者村来负责。

  海口市灵山镇林昌村支书 陈士旧:

  劳动力就是少一点,他们都是在外面多。

  解说:

  据了解,很多村庄由于多数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村庄出现了空心化,农业劳动力缺乏留在村子里的主要是妇女和老人,要组织人员义务维护渠道非常困难,为什么不支付报酬?找人来维护呢?

  陈士旧:

  因为我们队就没有收益,就没有钱,没办法叫群众来搞。

  解说:

  这些地方的村组干部都称没有资金来组织人力维护渠道,但按照渠道管理职责划分,支渠陡渠以下的渠道都由乡镇或者村负责。根据记者调查到的部分水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的乡镇,都表示由于人力资源等原因,每年只能对部分渠道进行一两次检查和清理,无法顾及到属地的全部渠道。

  那么,作为水务部门是否可以在管理好水库和干渠之外,再监管支渠陡渠等渠道呢?

  海口市税务局建设和管理处处长 陈标:

  因为农业灌溉设施比较广比较多,线路比较长,税务部门也不可能说,能够有那么多的队伍,那么多的精力来进行关乎,按照这个水利工程管理相关规定,就是谁收益,谁管理,谁维护。

  解说:

  据了解,海口市现有耕地面积118.5万亩,其中水旱田61.5万亩,旱地57万亩,但水务部门这几年几乎收不到任何水费。

  陈标:

  近几年水费基本收不上来,能收到百分之十就不错了。

  解说:

  陈处长告诉记者,海口市水务部门资金紧张,水库和干渠管理维护费用虽有财政另行拨付,但已经捉襟见肘,根本无暇也无权越界管理和维护本该属于乡镇管理的水利设施,水利设施多头建设部分渠道疏于管理,已经引起了海口市人大的关注和调研,正在努力寻求对策,而定安县水务局领导告诉记者,当地摸索出的一种渠道管理办法已经初见成效。

  定安县水务局局长 周传泽:

  镇里面组织他们成立一个用水协会,村一级也有用水协会,来进行有系统的有规范的管理,比如我们外出打工的,这个水田不种的,就可以流转给别家种,别家种就由这个协会来统一组织放水管水,进行水沟的清淤管理,这就保证冬季挂菜用水的需要。

  张羽:

  我们看到其实一项水利设施,从立项、建设到最后使用,可能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这就像我们住的房屋一样,就像铁路一样,建设开包之后最重要的还是运营和维护,这样房屋和铁路才能长期良好的使用,水利设施也情同此理。

  但是我们看到,从报道中在一些地方的小水利设施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就是用水的时候大家都抢,坏了却没有人维护,好好的水利设施,最后没有人管理,那么这就是在运营和监管上出了问题,那么怎么来改变这种情况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困境呢?

  下面我们有请一位专家进行分析,我们有请水利部灌溉排水发展研究中心的李仰斌主任,李主任我们刚才看到了这样一种现状,有些地方本来是美好的愿景,建了一些小型的农村水利设施,但是到后来却成为了摆设没法使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个困境呢?

  水利部灌溉排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仰斌:

  我觉得主要还是我们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问题,农田水利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一直是我们的一个薄弱环节。

  张羽:

  我想问,像这种缺乏管理的主要是指一些小型的农田水利设施是吗?就是大型的和中型的国家是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维护和资金运营是吗?

  李仰斌:

  是的,刚才报的这些问题主要还是小型的水利工程,我们小型水利工程主要是万亩一项,这个流量一下的这些工程,这些工程量大面广,主要还是由农民农村积极管理,这方面问题比较多,大型工程和中型工程都是专业化的管理在管,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少一点。

  张羽:

  也就是说大型和中型工程是有专门的资金和人员管理的,那这些量大面广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到底应该谁来管,谁负主体责任,谁掏这个运营和维护的钱呢?

  李仰斌:

  好,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主要还是由农民来管,国家对它进行监管,目前出现这些问题,我们主要是在机制方面出了一些问题,我感觉到我们首先目前农村要把这些农民组织起来,这些收益户组织起来,由农村的乡镇水管站,还有县一级的专业服务队帮助农民把这些工程管理好,然后在国家来说,这些量大面广的工程,国

  家在这方面维修、运行管控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的补助,这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明确了,这一块我们一直还没有落实得很好,我们是建设这方面已经落实得很好了,建设资金还是比较充足的,但是在运行管理维护这方面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

  张羽:

  在建设期其实国家已经掏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投入,那么在后期管理和运营方面,国家不能单设部门或者另辟资金吗?

  李仰斌:

  过去我们常说,这个农田水利工程是三分建,七分管,但是我们在投资上,反是倒过来了,投资比较多,管理比较少,过去我们是重建轻管,所以这个问题长期也是困扰我们,一直没有解决好。怎么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呢?我想我们在建设资金里面能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维修养护,再一个还要利用市场的机制把水价改革方面也要到位,我们现在提出要总量控制,定格管理,在这个定格以内,基本是优惠水价,超定格用水我们要加价,这样利于节约用水,把这些工程建设好,管理好。

  张羽:

  我们看到现在阻塞毁坏的实际就是毛细血管,一些小的水利设施到农田的最后一公里,比如说可能就涉及到几家几户,大则是几十亩,那么像这样的水利设施,实际真正收益的是这些农户,那么这些农户不能把这个水利设施他们自己管起来吗?

  李仰斌:

  这从国际惯例和各方面来说,都是由农民自己来管理,现在我们提出要成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让这些农民成立一个组织,首先让他们组织起来,自己把自己的工程管理好,第二方面,国家要给他们进行一些补贴,我们说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就是这个意思。

  张羽:

  就是现在农民不管的原因是种粮的效益比较低,第二就是很多人已经外出打工了,可能他们也没有力量来进行日常的维护,所以说就看天吃饭,能收多少就收多

  少吧,那么怎么样能改变这样一个局面呢,用什么样的机制能让农民主动的维护这个水利设施呢?

  李仰斌:

  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正在研究的问题,现在确确实实农业种植来说效益比较低,种一亩地的效益一般也就是几百块钱,但是农民一家一户规模又很小,种地的收入一年也就是几千块钱,可以说种一年地,不如农民出去外头打工一个月的收入高,所以说在这一块来说,我们国家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在农民农田设施的维修养护方面一定要给予一定的补贴,我们现在做了一些调研,就是要维修养护这些农村饮水工程,每亩地每年最少要20多块钱,在这块国家如果能够补一块,减轻农民水费这些个忙面的负担,这块对粮食安全,对管好用好农田水利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张羽:

  在一些地方有没有试点或者探索呢?

  李仰斌:

  现在来说我们正在制订农田水利条例,以法律的形式把这个农田水利的建设管理,谁来组织,谁来投资,谁来建设,谁来管理,用法律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再建立一个好的管理的一个体制和机制,这个就是利用市场的一些手段,特别是现在搞这个土地流转,一些大户,利用市场机制对前期工程进行一些管理。

  张羽:

  我们看到这些小的水利设施,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计,而且也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如何能让这些小的水利设施建起来,而且能维护好,用好,我们继续来探索。

  解说:

  在粮食主产区陕西岐山县,本台记者曾在2011年,进行过春耕调查。调查发现,这里不少水利设施,同样存在荒废现象。然而,4年过去了,当记者再次重访岐山县时,却发现这样的情况,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更加严重。

  陕西省岐山县雍川镇解刀村农民 宁周堂:

  去年秋天一点都没有收。

  记者:

  就是玉米都没收成?

  宁周堂:

  没收成。

  记者:

  是因为什么原因?

  宁周堂:

  没有水。

  解说:

  在岐山县雍川镇解刀村,总共有4000亩左右的农田,主要依靠机井和渠道进行灌溉。四年前,全村的6口机井,只有一口能够正常使用,但如今,这唯一能用的机井也已经报废了半年左右,由于没水,和机井相连的渠道也被垃圾填满了。而剩下那些原本就荒废的机井,如今则更加破败不堪。

  陕西省岐山县雍川镇解刀村农民 宁贾伟:

  用不成了,塌方了。这边能看见都已经塌方下去了,这个井现在就是这几年了一直就废弃着。这个也是咱当年拍摄时候看的井,还是废着,一直没动。

  解说:

  而在岐山县最大的抽水灌区,本来应该通过4级抽水站,把水库的水抽到不同高度农田里,如今却出现既没有抽水站愿意抽水,也没有农民愿意用抽水站的水浇地的现象。

  岐山县雍川镇何家村农民:

  水费高,交不起(钱)。

  陕西省岐山县北三抽水管理站站长 贾天福:

  咱有水费,有电费。综合一方水就是二角二分钱。

  记者:

  农民浇一亩麦子一般是用多少水?

  贾天福:

  用水量大概就是100方左右。

  记者:

  抽这100方左右需要多少电?

  贾天福:

  100方这个电费大概就是400(度)

  解说:

  按照这位站长的说法,每亩地浇水一次有80元左右的收费,但水利部门并没有赚钱,而对于农民来说却又负担不起,双方都不情愿才最终造成了国家花费巨资建设的抽水站、水渠成了摆设。

  除此之外,在海南省灵山镇,不断有一些水利设施被迫要给各种热火朝天的开发和建设项目让路。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副镇长 吴坤祥:

  这个项目建设后,我们这个水渠就考虑就从这一边来进行改道,从这边改道。

  解说:

  如此的渠道改道,让当地新市村上百亩农田无法灌溉,而在全村已有一半的农田和上面的水利设施,都已经被城镇化开发项目吞噬掉。

  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相关资金匮乏等等,这些都造成了农民没水可用。

  而从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开始,我国就已经将农田水利建设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位置加以强调,2013年和2014年,水利部财政部也连续出台措施,对各类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进行指导,安排各级财政从资金上进行投入,在“十二五”的前三年,全国财政水利资金累计投入13261亿元,年均增长19%。我们希望,国家投入的每一笔资金,都能够真正对农业发挥作用。

  张羽:

  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以说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我们看在2012年4月25号,水利部部长陈雷所公布的数字,他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的投入力度,确保做到2020

  年全社会水利投入总量达到4万亿元。可以说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在不断的加强保障,那么希望能打通最后这一公里的毛细血管,让活水真正能流到农田当中发挥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加强的好,运营的好,维护的好呢?我们下面继续来连线水利部灌溉排水中心的李主任进行分析,李主任,如何让这些已经建好的水利设施运营好维护好,它的改革方向是什么呢?

  李仰斌:

  我认为我们要把这些工程建设好,运行好,关键的还是第一个要实行农田水利立法,用法律的形式把建设管理的责任明确下来,第二个要在管理的体制机制方面要完善,要把这些数亿的农户组织起来,建立一个管理的一个体系,像水利站、专业化的服务队伍都能够建立起来,再一个用市场的机制搞好这个农业的水价改革,实行总量控制,定格管理,超用水要加价,在维护养护这一方面给一些补贴,我觉得管理和农田水利工程是完全有可能的。

  张羽:

  刚才您也讲到一个问题,像一些小的农田水利工程之所以没有人维护是因为它只涉及到几户农民,对于农民来讲或者包括政府投入来讲,最后的投入产出都不是很划算,那么随着未来土地流转的话,我们农田越来越集约的话,大农田出现的话,会不会改变这样一个趋势呢?

  李仰斌:

  是的,现在国家农村体制正在改革,叫土地流转,现在农户我们说是比较效益低,但是如果一个农户你想种到一百亩、五百亩或者一千亩的时候,一个农户一念旧收入十几万二十万,在这个时候,农民再投入前期工程进行管理这方面,他就有这个能力了,现在我们这种小农经济,一户不到十亩,这种切断情况下是非常困难的。

  张羽:

  您也讲到水价会进行市场化的改革,那这改革方向是什么,它怎么能促进对水利设施的一个良好的运营和维护呢?

  李仰斌:

  比如说我们现在一个农户已经出现的一些大户,像宁夏的好多地方,一个农户如果种到一千亩,他即使每亩收入三百到五百块钱,一年也能收入几十万块钱,因为他为了追求这个效益,他必然要在田间搞一些投资,像我们在宁夏看到的好多工程一些大户在农田里面投资,亩均投资一千多块钱他也是愿意的,因为他有经济效益。

  那么在目前这种过渡时期,我们有这些小的分散的农户,国家在这方面一定要给予一些补贴,在运行管理盲从要给一些补贴,不过仅仅是对建设补贴,运行也有补贴,这样才能给工程运行搞好。

  张羽:

  好,多谢李主任的评论。有句古诗,叫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要让活水真正到农田,必须有畅通的水利工程,不仅要建设好,更重要的还要把它维护好,运营好。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1+1。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04月13日 22:38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水库有水,农民却无水灌溉。在海南省海口市的林昌村的水利设施陡渠,现在已经完全被野草所覆盖,无法灌溉。山西省林县农田间的灌溉阀门已经完全生锈锁死,失去作用。渠道之所以十年不能使用,除了年久失修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来的渠道设计的不太合理。由于多数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村庄出现了空心化,要组织人员义务维护渠道非常困难。重金修建的农村水利,为何最终成为摆设?(《新闻1+1》 20150413 农村水利:重金建了,如何好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