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3 新闻1+1

《新闻1+1》 20131206 发展不粗放,才能少排放!

来源:央视网2013年12月06日 22:12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节目导视:

  这里是上海:雾霾让“魔都”变雾都,阿凡达要在上海拍吗?这是是杭州: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许仙站在“杭州断桥”上,却找不到白娘子。这里是南京:举头望天空,低头找口罩,南京存雾霾,比邻若天涯。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十城市,九个地处江浙沪。

  江苏省宿迁市民:

  雾太大了,找不到家,只能用这个卫星导航来找家。

  解说:

  华东为何也成空气污染重灾区。

  市民:

  我是从北京想躲开比较严重的雾霾,到上海定居,我看也不逊色于北京。

  科技部部长 万钢:

  要靠大家的努力,政府要承担责任,企业要推动创新,转变产业结构。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发展既粗放,如何少排放?

  评论员: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就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北京持续不散、伸手不见五指的雾霾,让很多生活在其他城市,尤其是生活南方城市的人们,对北京是深表同情,甚至也暗自庆幸,幸亏我不住在这里。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是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到了下半年,尤其是进入了年底的时候,雾霾就已经扩散到了东北和江南地区,这里的雾霾比北京应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两天,在南京、在杭州、在上海,雾霾都是异乎寻常的严重,我们先去那里看一看。

  解说:

  持久不散的雾霾,可以让一个城市付出沉重代价。过去5天,南京市的每个市民都在为一场措手不及的雾霾买单。从昨天开始,南京市不得不对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采取停课措施,但是对很多双职工家庭来说,停课后孩子谁来带,成了家长们头疼的问题。在南京某小区,几个家长只能把孩子集中安排在一个叫乐乐的孩子家中,由乐乐的爷爷奶奶来看管,老两口也临时上阵成了孩子们的老师。

  孩子家长:

  老师要背的几个课文,等一会儿叫他们轮流每个人都背一次。

  解说:

  虽然停课通知及时传达给了所有家长,但是为了给实在无法看管孩子的家庭提供便利,很多学校仍然开放,以便安置这些学生。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校长 张遗民:

  跟食堂也讲过了,反正是肯定保证他们,(到校)能够看书、学习、吃饭。

  解说:

  红色级别下的雾霾,也让南京市很多医院呼吸科的病人陡然增加。虽然学校停课了,但一些家长却又不得不带着孩子去看病。

  本台记者 庄园:

  这里是南京市儿童医院,现在是中午的12点整,按照往常现在应该是一天当中门诊量最小的时候,但是我们在现场却看到前来排队取号的家长依然是非常的多。

  孩子家长:

  现在外面空气不好,到处都是雾(霾),包括大人都会生病。

  解说:

  面对严重的雾霾,一个城市的各个系统无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这样的雾霾,如今也已经不再是北方城市的专利。此次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已经让江浙一带数十个大小城市,都陷入了被动。上海在过去的5天内,两次启动重度污染预警。和南京一样,虽然上海的城市交通、医疗和教育系统也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但效果却并不明显。

  司机:

  雾霾太大了,我们司机在路上开车不好开。

  解说:

  本来大多在京津冀地区盘踞的雾霾,已经成为了全国性的问题。据中央气象台统计,仅在12月的4天时间里,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

  评论员:

  在人们的意识里面,总是感觉到这个雾霾是属于北方的,因为北方的重工业比较多,而南方往往是人们印象中那种风景秀美的地方,但是这回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进入11月以来出现污染最重、而且是范围最大的这个雾霾,是发生在华东地区,我们不妨来看一下。11月,我国中东部在线的雾霾天气涉及到的地方,你看有重庆、广东、云南,还有江苏、安徽、浙江,像这些地方,大家都会说这都是好地方,平时大家旅游都喜欢到这些地方去,闻一闻新鲜的空气,但为什么这些地方现在也是雾霾这么重。我们再看具体的数字,他们有的地方雾霾天是5天,有的像浙江达10到15天,有的地方还超过15天。再看跟往年同期的时候相比,江苏、安徽东部、浙江北部、河南中部,天津、河北这些地方雾霾的天数要偏多5到10天,其中江苏大部分都偏多10天以上。那我们在感慨中东部地区雾霾严重的同时,应该看到雾霾已经不再是属于特殊地方的一些偶然的现象了,它已经是一个全国性质的问题。那我们还有这样的一个数字,可以来看到这个雾霾有多严重。你看,这是10月到12月的一些情况,在10月的时候东北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涉及到长春、沈阳、哈尔滨,都出现的是重度、甚至严重污染级别的污染。到了11月的时候,以北京为例,北京城区12个环境评价点,有10个点的空气质量是五级重度污染,而且有的地方达到了6级严重污染。进入12月初,就是刚才您在短片中看到的,上海、江苏等地出现的非常严重的污染。这些出现在中东部地区的雾霾现象,对于那个地方的城市来说,应该说是应对起来的时候就有那么一点点的无措,他们是怎么应对的,我们不妨去看一下。

  居民:

  确实蛮糟糕的,我是从北京想躲开比较严重的雾霾,到上海定居,我看也不逊色北京吧!

  解说:

  躲开了北京,雾霾却追到了上海。严重污染下发出“我已经看不到对床的舍友,只因为昨万晚没关阳台门。”这样调侃的,也变成了上海的网友。而南京的网友也不甘示弱,“早上我一拉开窗帘,还以为自己突发白内障。”这里是上海,这里是南京,这里是杭州,这里是合肥。为应对持续多日的严重污染,华东多地都启动了应急预案。

  今天上午8点,南京市环保局发布数据,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高达363,空气质量等级为六级,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大气污染红色预警仍然维持,中小学继续停课一天。上海今天出现了本周第二次六级重度污染天气,上海市气象局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上海周边多个高速道口处于封闭状态。昨晚6点起,上海再次启动了重度污染预警措施,浙江、杭州决定提前颁布杭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该预案近日已通过市政府原则同意,将于近期正式出台实施,这将是浙江首个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解说:

  近一个月江苏省环保厅,已经对空气污染发出了四份紧急通知,要求严重污染的城市要采取大排放企业阶段性停产,限制车辆行驶,加强路面宝洁,工地管理等多方面应急措施。但从具体实施看,一些城市的应急还有改进之处。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 张祥志:

  我们在城区可能还稍微管一点,你一旦出去了,像我们到隧道然后到机场,它那边的工地全是裸露的,全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我觉得如果能把工地真正管起来,我们的空气质量不会那么差。

  解说:

  雾霾天气影响着大家的身体,考验着政府的效率。受雾霾天气影响,近两天南京周边部分高速公路实施了交通管制,昨天南京海事局还发布了禁航通告。

  南京海事局通航处副处长 杨恒杰:

  11月份以来,我感觉雾霾的天,和以前有点不一样,就是它会持续很长时间,这边本身就挤压了不少船,源源不断再有船进来的话,它就有可能导致事故。

  解说:

  苏、皖、浙、沪,持续5天,面对中东部地区严重的污染,很多人在问,这些让人难受的雾霾,到底从何而来。

  评论员:

  在应对雾霾的时候,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办法,但是雾霾的到来却是没有地域的,那就牵涉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去联防联治地去应对这个雾霾。接下来我们就连线一位专家,她是来自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张莹,张莹你看在很多人的这种印象里面,像中东部地区地区,浙江、上海、还有江苏是不应该发生这么严重的雾霾的,但是它发生了,你觉得这个发生本身,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张莹:

  首先这里纠正一下大家的认识错误,从我们长期观察到的雾霾历史数据来看,应该说从全国大范围的霾的分布来看,除了京津冀地区是雾霾的多发区以外,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包括长江中游的一些地区,都是雾霾的多发区,但是像目前这样一种大规模的严重雾霾天气,还是比较少见的,而产生雾霾的原因,主要还是跟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活动和人员消费相关,这也反映了这些地区的产业布局过于集中,污染物排放强度比较高的问题。

  评论员:

  另外一个问题,张莹,我们都知道从京津冀我们知道,要联防联治,但是具体到很实际的问题,因为它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自己的考虑,也有自己的经济发展的水平等等,各个情况应该说是不一样的,那么在联防联治,说到“联”字的时候,怎么去把各方面都不一样的这种行政区划能把它联合起来,共同去面对雾霾这个问题。

  张莹:

  我觉得虽然联防联治、或者联防联控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了,但是从现在各地的实际工作来看,大多数还是属于起步摸索的阶段,还需要更多的实际工作。尽管我们国家现在已经确定了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在内的三区六群,他是十二五期间空气污染治理的联防联控重点区域,但是这些工作要落到实处,必须要看到更多实质性的行动计划作为保证。比如说,像工作开展的比较早的京津冀地区的联防联控虽然声势比较大,但是由于内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在一些具体的减排、人员消费控制的目标分解方面,还是存在争议。现在的情况看更多的还是北京、天津、河北,都是各自在进行相应的工作,缺乏一个互相合作或者一个长期性的整体规划和具体的行动计划,需要尽快地建立一个跨地区性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委员会,来协调区域内的行动和意义等。

  评论员:

  好,感谢张莹。稍候我们会有更多的问题给你,刚才我们也说到这个问题,由于各个地方,他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相同,因此在面对同一个目标的时候,可能自己用的力,付出的这种代价也不见得一样。但是我们从短片中看到,当每一个地方都遇到这种严重的雾霾天气,当他雾霾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呼吸的时候,联防联治的这种步伐能不能加快一点呢?说到这儿,在十九世纪,英国在经历工业革命的时候,英国作家狄更斯对于这样的一种伦敦的烟雾有过这样的描写,他说那是一种侵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那么这样的一种描述,应该说当描述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的时候,应该说也不是特别为过。

  在1952年的时候,英国遭遇了烟雾事件,那件事情给英国人一个很大的警醒。那么,从那个时候开始,英国人开始治理他们的环境,那接下来我们就听一位来自英国的专家,他是英国国家跨境大气污染评估委员会的主席大卫·福勒的看法,他刚刚参加过一个中英PM2.5与雾霾污染防治的高端研讨会,听听他怎么说。

  大卫·福勒:

  (比起英国)中国受到空气污染的城市显然要多得多,因为中国很大。但是如果你按逐个区域来对比,其实很多城市和英国以及其他国家在50、60年代的污染状况有相似的地方。英国的许多地方在50、60年代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由硫化物排放造成,城市和乡村都是这样,所有城市加起来大概有50万人,因此受到困扰。首先我们做的,是改变人们家里的供暖设备,把烧煤变成天然气。第二个措施是把城市里的供电厂关停,让他们建在郊区,这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需要时间。

  评论员:

  治理雾霾当然并不是环保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他需要多方联动、多地联动,那怎么才能够从根本上去治理大气污染的问题,我们继续关注。

  解说:

  今年9月,北京有161万多人参加了汽车摇号,而中签编码只有一万八千五百五十三个,中签难度为1比87,然而这个中签比例注定会在明年再创新低。因为从明年起北京市小汽车摇号指标将从每年的24万个,缩水至15万个,而这也正是雾霾之下催生出的一项新措施。事实上,今年以来各地都在推出雾霾治理措施,6月浙江发布大气污染防治2013年实施方案,提出在全省范围内严格煤炭总量控制。天津,仅在今年就相继关停了440家重污染企业,年内还将淘汰钢铁水泥产能369万吨。在河北,作为污染重灾区,计划在年底前拆除约3.5万台燃煤锅炉、小锅炉、茶炉、炉窑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解振华:

  实际上采取这么多措施最终的目的,最后解决空气质量改善的问题,一个是减煤,(第二)是控车,控车实际上是减少石油的消耗,第三是降尘,如果把这几个措施实施到位,空气质量会得到改善。

  解说:

  减煤、控车、降尘,治理雾霾我们将用多长时间见到成效?今年6月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事实上在整治空气污染方面,中国也曾经有过成功的经验。2008年奥运会时,北京为了实现蓝天达标的承诺,累积投入了1200亿元人民币治理空气污染。在2008年8月,奥运会举办的16天内,北京市共有10个一级天,刷新了十年来的最高水平。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的汽车单双号限行,最大的污染源首钢,五座高炉中有四座关闭,万钢提到的这些措施,在当时可谓立竿见影,然而这大概并不是可以常态化的选择。

  科技部部长 万钢:

  有的朋友提出,伦敦有排污费的制度,你们能不能执行。也有人说,奥运的时候搞过单双号,你们能不能执行,这都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但我觉得最终解决问题要靠我们调整产业结构,要靠减少排放的科技支撑,要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

  解说:

  万钢说,从科技技术角度上治理雾霾是有解的,事实上这也是许多人的共识,只是在与雾霾抗争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需要面对。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解振华:

  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正好是在爬坡阶段,所以我们也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应对气侯变化多种挑战。

  科技部部长 万钢:

  要靠大家的努力,政府要承担责任,企业要推动创新,转变产业结构,科技要贡献力量,每个人都做出自己的努力。

  评论员:

  雾霾从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空气的问题,但是它实际上所折射的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问题,雾霾的这种污染,它的来源是非常复杂的,它涉及到工业、农业、建筑,然后还有交通,再包括我们日常生活等等等等。应该说每一个方面都对雾霾是有所贡献的,那如果我们现在的发展方式不加以改变,就目前这么发展下去的话,那么雾霾的扩散,应该说也是在所难免的。

  就像国家发改委的副主任解振华讲过的这么一句话,他说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在爬坡阶段,我们面临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应对气侯变化的多种挑战,那实际上,我们现在是压缩了发达国家走过的几百年的路程,因此他们遇到的很多问题,也就压缩性质地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发展经济和享受到这种宜人的、宜居的环境,是不是就真的不可调和的。

  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张莹,张莹你看,一直有这种观点,说要是保护环境,让我们能够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可能就要把经济发展要让它减速,让把它压下来,你是不是同意这样的一种观点。

  张莹:

  我觉得目前这样一些的环境问题,已经直接和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了,我个人觉得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够再继续过去那种粗放型的、以牺牲环境资源委代价的一个发展老路的时候了,但是我们现在在做发展还是环境这样一个选择题的之前,首先要保证就是我们的各种行动一定要落实,确保能够解决在执行这些问题,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地方都有方案、有措施,但是真正能够落到实处的时候,可能就跟最初的想法有一定的距离了。

  比如说,在11月份的时候,我也看到一个关于四川成都在网上,关于当地的雾霾治理应急预案的一个民意调查结果报道,发现当地只有四成的民众赞成他在重度污染的时候,对私人汽车进行单双号的一个限行,这样就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当公共利益和个人的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可能大家会倾向于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考虑这个问题,当然这只是一个案例,汽车尾气并不是造成雾霾现象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但是这个案例它反映的事实是在治理雾霾、治理环境的各个环节,它都可能会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多方的一个利益的竞争和博弈。比如说,在解决雾霾要调整产业结构,他可能涉及到要关停一些落后的产能,要把一些重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这可能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对当地的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调整能源结构,它可能会涉及到能源价格水平的提高,这样又会对民众的生活产生影响,怎么样去平衡和解决这些问题,保证这些措施和投资能够确切地取得理想的成效是非常的关键和重要的。前面我也听了报道,就是从国际经验,不管是英国的伦敦还是美国加州地区,他在面临这样类似的雾霾问题。

  评论员:

  我打断你一下,因为刚才我们说到一个是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这样的话题,我们不妨再听听来自英国的专家他怎么说?

  大卫·福勒

  从长期看来,并不是治理空气,就一定要牺牲经济增长,如果你看看欧美国家,过去30年空气治理的历史,他们的空气在越来越好,但是他们的GDP在增长,这并代表改变不需要代价,但中国的(经济)增长非常快,其实你们并不需要付出所有的增长,但你们的付出将直接见效于环境更美好。

  评论员:

  其实说到底,治理雾霾从科技的角度万钢说了并不难,难就难在是否有决心。

  好,这就是今天的节目,再见。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12月06日 22:12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十城市”九个地处江浙沪,华东地区也成空气污染重灾区。雾霾给城市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治理空气污染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政府要承担责任,企业要推动创新,转变产业结构”。《新闻1+1》今日关注“发展既粗放,如何少排放?”,敬请收看。 (《新闻1+1》 20131206 发展不粗放,才能少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