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探索发现》节目预告(11月2日-11月5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0 探索·发现 来源:央视网2017年10月30日 16:42 A-A+

信阳楚墓 上集    播出时间:2017年11月2日  22:50
   

 

 

 

 

 

 
        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北部的城阳城址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重要的军事要塞。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因为偶然发现了长台关一号墓、二号墓而闻名全国。两座墓葬共出土了漆木器、铜器、铁器、陶器等文物一千三百多件。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伴随它唱响太空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用这套编钟演奏的。

        2002年9月,在一家新建的砖瓦窑场,人们又发现了一座古墓,它被编号为七号墓。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的陈彦堂来到现场勘查情况。经勘查,这座大墓已经被盗。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除了前室、主棺室、左后室等部分文物被盗外,其它墓室的大部分随葬品几乎都没有经历盗扰。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椁室是用方木垒砌而成的,盗墓者用电锯锯开墓葬后产生了大量的碎木块,墓室空间狭小,这些碎木块成了阻碍盗墓者往各个墓室通行的障碍。
        二十多天的发掘和整理后,七号墓先后出土了包括青铜器、漆木器、陶器、玉器等在内的文物七百多件,为研究、认识楚国文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一件青铜扁壶。扁壶高不过30厘米,里面却装有10件平口盘、8件折沿盘,8个圆盒。其小大相错、叠置有序的组装方式在目前已知的楚国文物中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古代饮食器具中也极为罕见,而它的制造工艺更是代表了战国时期楚国的技术高度。


      信阳楚墓 下集     播出时间:2017年11月3日  22:50

 

 

 

 


        2016年11月初,城阳城址东南,考古人员正在清理编号为“十八号墓”墓葬中的随葬品。经初步钻探调查,该墓葬椁室保存完好,为此考古人员制定了系统的发掘方案,十八号墓是城阳城址中发掘记录最为完整、出土文物保护最为完好的一次考古。

        在侧室一件陶鼎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里面竟然存有动物的骨骼。骨骼,再加上陶鼎内的积水,犹如一锅“骨头汤”。陶鼎被立即送到设置在发掘现场外的临时实验室。经过检测,陶鼎内的动物骨骼为牛骨,推断其年龄小于一岁半。

        古人信奉“事死如事生”,考古人员推测它是熟牛骨的可能性比较大。用牛祭祀,属于高级别的祭祀礼仪,但在战国时期,僭越等级的现象时有发生。综合已出土的器物,考古人员推断:墓主人应该是等级为“下大夫”的武将。

        12月30日,内棺被打开,封存两千多年的尸骸呈现在考古人员眼前。由于时间久远,墓主人的轮廓还在,但尸骨早已和棺内各类沉积物粘合在了一起。考古人员在内棺发现了墓主人的一把佩剑。古剑出鞘那一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是一把青铜剑。剑面上蓝色淬火的痕迹,证明此剑锋利依旧。虽然时隔两千多年,但它依然完好无损,寒光四射。   

   







860010-1119060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