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那些被习近平“点赞”的党员】邹碧华:一个法官的担当

CCTV专区 CCTV节目官网 来源:央视网2017年07月02日 14:08 A-A+

央视网消息:

他们是7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的故事各不相同,却讲述着同1个坚定的信仰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邹碧华

1967年,邹碧华出生在江西奉新。17年后,他以全县第二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

1988年,邹碧华毕业后进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10年后,上海高院制定了“两个5年培训计划”重点培养年轻骨干,31岁的邹碧华成了其中之一。

2003年到2008年,邹碧华先后担任上海高院民一庭副庭长、民二庭庭长、审委会委员。那些年,他指导或参与审理了一大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2008年,邹碧华担任长宁区法院院长,“博士院长”开始了基层法院改革,“长宁试验”大刀阔斧开始了。5年后,国家层面的司法改革方略既定,邹碧华成了那个敢于担当也善于担当的“操盘手”,担任上海高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啃起了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硬骨头”。

20141210日,邹碧华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7岁。

很多年前,邹碧华曾说过想要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刻下“因为我的存在,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所以他把法官比作“燃灯者”。

他致力于捍卫公平正义。邹碧华担任法官22年多来,怀着对老百姓深厚的感情,对每个案件依法公正审理,“我们认为是应该坚持的真理,就要全力以赴去争取”。在他的推动下,上海挂牌成立了首家“诉调对接中心”,又率先搭建了诉讼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优质便捷的诉讼服务和快速高效的纠纷化解。

他致力于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在长宁法院担任院长时,他创新推出“可视化”管理机制。回到上海高院任副院长后,他带头探索法院工作和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合,主张注重信息化运用,主导研发的6项信息化应用属全国法院首创。他说:“我们做司法改革,光懂审判业务和法院那点事儿是不够的,可视化、大数据、移动终端都是未来的大趋势,法院现在不研究、不跟上,将来就会被别的行业嘲笑。”

他致力于对司法改革的探索和实践。2014年,上海高院成立了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邹碧华被委以重任。他雷打不动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很少睡觉,有时睡到半夜突然想到什么就赶紧起床记下来。他常说自己是一个“兴奋型选手”,“越是遇到重大难题,我越不退缩”。就这样,邹碧华啃下了“硬骨头”,将法官员额数量进行了大幅度精简。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上海高院的司法改革给全国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2014129日是儿子21岁的生日。邹碧华给儿子打电话说生日快乐,回忆起1988年自己21岁刚刚毕业到上海闯荡的情景,还承诺等忙完这段就写封家书送给儿子。

可就在第二天,邹碧华遗憾地离开了这个他依恋不舍的世界。留下了一封还没有动笔的家书,这个一生都在拼搏的法官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食言了。


 

如果他还在,他或许会在这封信里和儿子分享自己所坚持的,“因为你的存在,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因为,这就是他人生最最真实的写照。

这就是邹碧华一个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民需要这样的党员


邹碧华在妻子的眼里,一直是一个充满朝气,永远都有使不完的劲儿的人。点击观看影像资料,在珍贵的影像资料中,重温这位“燃灯者”那些朝气蓬勃的瞬间,感受属于共产党人的理想与信念。


精彩推荐:

罗阳:他用生命托举中国战机

兰辉:老百姓念叨的“车轮子县长”

廖俊波:他是百姓信赖的老大哥

黄大年:他把一切献给祖国

李保国:扎根太行山的“农民教授”

【七一特别推荐】那些被习近平点赞的党员






收视TOP榜

860010-1161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