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国家宝藏》第三季:回到历史现场

CCTV专区 CCTV-3综艺频道 来源:央视网2020年12月03日 12:17 A-A+

何谓华夏?何以中国?

如果说,在一千年前,这个问题是在胡汉融合之下追寻正统文化的困惑,在百年之前,这是内忧外患之下国人救亡图存的呐喊,那么在今天,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当中国日渐走进世界中央,这个问题便演变成——新格局下我们该如何自立、又该如何获得认同?

《国家宝藏》第三季概念海报

《国家宝藏》第三季概念海报

带着这样宏大的命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赤子归来,12月6日起每周日晚20:30档在央视综艺频道正式开播。

前两季《国家宝藏》有多火,恐怕无需过多笔墨介绍。她无处不在的巧思和细节处所体现出的用心,换来了每期数不尽的弹幕以及在豆瓣上的超高评分。在这个主打流量至上、迎合观众情绪的节目市场上,品质与口碑兼有、深度与趣味俱佳、大视野与微创意皆备的《国家宝藏》也称得上是一个“宝藏文艺”。

正如《国家宝藏》总制片人吕逸涛所表示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直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目的深耕与开发,推出了一系列节目。《国家宝藏》第一二季推出时,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刻,“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生中华家。”这句话激励着无数青少年喜欢这个节目,并通过节目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0年11月9日,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出席《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仪式,共同为节目揭幕。

2020年11月9日,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出席《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仪式,共同为节目揭幕。

当然,前两季的成功既是积淀,更是压力。如何避免陷入部分综艺节目“后继乏力”的窠臼,如何自我突破、再登高峰,是《国家宝藏》第三季节目组面临的一大挑战。而从播出前节目组“官宣”的一系列动作上看,团队在创新上下足了功夫。

何谓华夏?何以中国?是3300年前,殷墟开辟鸿蒙;是3200年前,三星堆伴月而生;是孔子2500年的思想之光;是兵马俑2200年的赳赳秦风;1700年前,我们从敦煌拥抱世界;1300年里,我们在布达拉宫点亮心灯;苏州园林,1000年的壮志风雅;西安碑林,900年的翰墨津梁;600年,十甲子,紫禁城。

不难看出,新一季《国家宝藏》一个突出的亮点在于回到历史现场,让原汁原味的考古遗迹、历史建筑“讲故事”。不仅要文物本身“活起来”,也要让文物的家园——考古遗址“活起来”。

《国家宝藏》第三季海报

《国家宝藏》第三季海报

《国家宝藏》总导演于蕾在此前的第三季启动仪式中介绍道,九座历史文化遗产选择的逻辑是“希望把我们表达的维度拓展到整个人类文明的长河里,看中华文明到底为世界贡献了什么”。比起单个的文物,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探寻,将更有助于多角度唤醒尘封的记忆,全方位还原遗迹背后的时代图景。这是一个渐次深入,由点及面的过程。这也是考古尤其令人着迷的地方:既有挖掘国宝的“发现之趣”,更有勾勒历史的“思辨之美”。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今年9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曾经就考古进行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展示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蕴涵着丰富知识、智慧、艺术的无尽宝藏,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国家宝藏》第三季海报

《国家宝藏》第三季海报

以传统文化滋养民族精神,《国家宝藏》铺陈开一条可行的路径。三年前,博物馆和电视媒体的一场跨界融合,让“老文物”变得年轻,让“新节目”变得厚重,演奏出一曲高山流水的和鸣。

文化的内核深不见底,创新的表达永无止境,《国家宝藏》未来依然大有可为。12月6日起,每周日晚20:30档央视综艺频道,让我们共同期待《国家宝藏》第三季继续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