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钟扬南仁东黄大年罗阳:那些回眸,一眼万年

CCTV专区 CCTV节目官网 来源:央视网2018年03月27日 09:48 A-A+

中国天眼、中国战机、中国桥、中国路....你一定被这些超级工程、科学成果刷过屏,每当被刷屏都会燃起熊熊的爱国魂,满满的都是自豪感。

这些超级工程和科学成果的背后,有一群人在默默地付出和坚守。 

就像他: 

钟扬

钟扬。

著名植物学家。(点击观看:钟扬的故事

从教30余年,援藏16年,他在青藏高原奔走50万公里,采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为国家和人类储存下丰富的“基因”宝藏。

他帮助西藏大学建成一支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植物学研究团队,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

采样路上的这一回眸,永远刻在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上。 

还有他:

南仁东 

南仁东。

       中国“天眼之父”,FAST首席科学家兼总设计师。(“天眼”是什么?点击阅读:南仁东与“天眼”的故事

       放弃国外高薪回到祖国,全身心倾注于建造“超级天眼”,耗尽20余年,终于铸成国之重器。

       2016年9月25日,FAST落成启用。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病逝世,享年72岁。

       在FAST施工现场,南仁东的这一回眸定格成永远。

还有他:

黄大年

黄大年。
       国际知名的战略科学家。

       在国家最需要的日子里,他抛弃了国外的一切毅然回到祖国,从2009年到2017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填补了我国“巡天探地潜海”领域技术空白,使中国从此进入了“深地时代”。

       在紧张的科研工作里,他总能找到时间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传授给学生,用尽毕生心血竭尽全力为国家培养科研人才。(点击阅读:黄大年的故事

       老师课堂上的回眸,成为学生心里最珍贵的回忆。

还有他:

罗阳

罗阳。

       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也是中航工业“沈飞”历史上承担战机型号最多的现场总指挥,他带领“沈飞”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科研一线。(点击阅读:罗阳的故事

       2012年11月23日,由罗阳指挥、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航母舰载机歼-15成功起降“辽宁舰”,创造了中国的历史。
       2012年11月25日,辽宁舰胜利返航,罗阳却因突发心肌梗死,倒在工作岗位……

       罗阳在辽宁舰的这一回眸,刻在了无数人的心里。

       他们的回眸里有太多的故事与情感。

 

同事读懂了这回眸里的初心与决心。

金力


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钟扬复旦大学同事):钟扬教授是人民科学家,是很好的学者。他从国家的层面、国家的需求、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安全去考虑、去援藏;他又是一个好的老师,他把心扑在学生身上,花很多时间去培养学生。他像一个冲锋的战士,他的眼睛里只有目标,然后往前冲。

 

助手读懂了这回眸里的使命与责任。

 

南仁东黄大年罗阳


姜鹏(FAST工程调试组组长):他(南仁东)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FAST上。

学生读懂了这眼神里的期望与嘱托。

 

南仁东黄大年罗阳


周帅(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生):(黄大年)老师,我已顺利留校任教,以后一定会沿着您的道路,好好做人、做研究。我会把所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传授给学生们,努力做他们科学上的“启蒙人”。

战友读懂了这回首里的不舍与牵挂。

 

南仁东黄大年罗阳


祁建新(罗阳的同学、同事):他最想看到的是一架架‘战鹰’从我们的厂房腾空而起,所以这座(罗阳的)雕像就对着我们总装厂房的大门。他未竟的事业,还在继续。

回眸里有欣慰,为科研进步由衷高兴。
回眸里有坦荡,为国家付出无怨无悔。
回眸里有不舍,对祖国、对家人、对未竟事业的牵挂。
……
那些回眸,是敦促,也是鼓励。

鼓励着后来人勇敢接过他们的旗帜,肩负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坚守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收视TOP榜

860010-1161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