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又到了马铃薯种植的季节,工人突然发现自家的地块发生了变化。以往种地都是规则的长方形,可是现在却都变成了圆形。原来,张海发现一些长方形边角地块喷灌圈浇不到水,影响了总体产量,他将大的地块全部改成了圆形种植,而对于另外一些浇不到水的山坡地,张海引进了这样的浇灌设备。
而在张海的公司里,也发生了变化,这个厂区,哪怕是公司高管,都不能随便进出。但凡进入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而这么做,张海也是为了保护一种 值钱的东西。
张海:这东西值钱,这东西是好东西,这一管应该值四五百元钱。
张海手中拿的就是经过茎尖剥离培育的马铃薯脱毒苗,经过扩繁,一管可以培育出四瓶马铃薯种苗,一瓶卖100多元。
张海: 它最关键,它越旺盛,我整个下一步生产过程当中,生命力越强,它的产量越高,质量越好。
自从种上土豆后,张海发现,从外地引进的马铃薯苗并不适合本地环境,2012年,张海找到中国农科院的专家专门根据当地土壤,气候培育出了适合当地的马铃薯脱毒苗。经过培育,就成了这样的原原种。好的种子,加上好的生长环境,张海把土豆亩产从1000多斤提高到了6000斤左右。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个乡镇种植的都是张海的高产马铃薯品种,张海在这里组织了一场薯王争霸赛,最终,这个近三斤的马铃薯个头最大,种植这个马铃薯的小伙成了今天比赛的获胜者。
记者:多重?
村民:二斤多。
记者:二斤多?
村民:二斤八两。
记者:你怎么种这么大的土豆?
村民:我也不知道它咋就长这么大。
而获得第二名的这位还有些不服气。
记者:家里最大的土豆多大?
村民:最大的土豆四斤吧。
记者:四斤?
村民:四斤左右的有的是。
记者:那你怎么才拿两斤的过来?
村民:我这会没起土豆呢。随便挖了一个。
从2012年开始,张海每年都要种植1.5万亩的马铃薯,他的工厂每年生产的马铃薯全粉达1万吨,由于他用的马铃薯干物质含量高,品质好,生产的马铃薯全粉远销到韩国,日本等国家。年销售额达到了1.2亿元。
2013年,在马铃薯入库时,张海发现了一个让他很头疼的问题。个头小的马铃薯,无法进行全粉加工,在机器筛选过程中被淘汰了,大量的小马铃薯堆积在厂区无法处理。
张海:扔了可惜,不能扔,这是钱,每天我都来这转,看着心里着急,损失钱,每年大概损失五六百万元。
2014年,张海把小马铃薯以0.1元一斤的价格卖到了淀粉厂,可他还是不甘心。一年后,张海终于想到一个办法,把这些浪费的马铃薯废物利用,靠这些马铃薯一年卖出四千多万元,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张海要把这些小马铃薯装袋,运到一个地方。
2015年,张海建起了这座万头猪场,将这种小马铃薯运到养猪场喂猪,马铃薯富含膳食纤维,提高了猪肉的品质。
张海:每年出栏育肥猪2万头,销售收入大概在四千多万元,卖猪挣钱,我同时还种了200多亩的蔬菜,蔬菜主要利用养猪的猪粪,经过发酵以后变成一种农家肥,蔬菜效益也非常好,每年大概收入在200多万元。
马铃薯需要轮作,在当地,别人都是种植玉米,黄豆或者水稻,一亩地一年只能收入一两千元。张海的三万亩地,一半种植马铃薯,另外一半种植的是藜麦、燕麦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藜麦平均亩产200多斤,经过加工包装后,张海卖到了80元一斤的价格,一亩地能收入一万多元。到2016年底,张海靠着马铃薯销售额达到一亿多元。
沽源县兴顺店村是当地的深度贫困村, 2017年年初,张海流转承包了这个村1000多亩土地。
村民:自己种不合适,自己种遇到好年景,一亩地收入二百多元钱,地租给他(张海),每亩地 500元,我们给还能给他打工,一天挣120元钱。
记者:领了多少钱?
村民:太感谢了。
村民:12650元。
村民:拿了13950元。
村民:拍一下。
记者:还拍一下,放这不怕丢?
村民:丢不了。
今年,张海还准备在河北省沽源县扩大一倍的产能,使自己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 万亩,这将使沽源县上万农户受益 。
县委书记:我们沽源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的重点县,也是河北省的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今年,全县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33.6万亩,年产量超过100万吨,能带动1.5万名贫困户稳定增收。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10月25日 23:34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为了赶在上冻前收回1.5万亩、4.5万吨的土豆,他和大家加班加点。没想到,麻烦事却接连不断。看河北沽源的张海,种土豆到底有何与众不同,如何用9年时间,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致富经》 20171025 年入亿万财 关键就看这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