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还大打出手,许衍兴三言两语就暂时平息了这场争端。可眼下他心里也没底。许衍兴现在想调配收割机过来,可是没人愿意把时间耽误在路上,在抢收时节,每一分钟对收割机手来说都和收入挂钩。
机手:只要机器转圈我们就收钱,天气一不好农民们都要抢,都是抓紧时间想把自己的麦收割,没办法,我们也是没办法。
没人肯来收割,为了尽快腾出收割机,许衍兴决定连夜抢收眼前这剩下的80多亩麦子。
许衍兴:我们现在要讲究效率,现在真是跟老天爷在抢时间。
转眼已经到了夜里11点多,许衍兴一直守在地头,就怕这状况不断的一天又有什么意外发生。
可是怕什么来什么,黑暗中,一直在麦地里穿梭的大型收割机突然停住了。
现场:挂住了,挂住了,扶住了,找螺丝。
李小豫:这是镰刀上的螺栓断了。
记者:断了?
李:嗯。
记者:赶紧抢修。
李:嗯。
农机手:耽误一个小时少收十亩地。
记者:是吗?十亩地,十亩地损失多少?
农机手:一亩地70元钱。
记者:能损失700元?
农机手:嗯。
机手们着急多耽误一分钟就少收一份钱,对许衍兴来说,不仅是损失钱,收麦每天都要往前推进,一旦耽误到第二天,合作社里所有的收麦计划都要打乱,更别提兑现下午的承诺。
等待的农户:等了五个小时了。
记者:等五个小时了?不着急回家?
农户:着急回家也得收麦。
记者:怕他跑了?
农户:对。
许衍兴下午承诺过的村民还在地里等着,看到老乡已经等了五个小时,许衍兴压力更大了,眼下只能盼着机器修好。
机器修好了,眼看收割机下地了,许衍兴舒了一口气,可现在已经是凌晨2点多,这两位机手已经两宿没睡觉了,此刻都不肯继续收割了。
许衍兴的收麦计划只能延缓到第二天一大早。
麦收时紧急情况多,突发事件谁也无法想象,如果种情况放在四年前,许衍兴可能早就慌了。
许衍兴:第一次参加麦收很紧张,我基本上插不上话也插不上手。因为刚开始回来都不太清楚,什么也不明白,基本上都是在听大家或者看大家。
别说插不上手干活,就在四年前,许衍兴不仅和麦收八竿子打不着,还有一段让人听了就很震惊的经历。
很搞不懂,你想本身已经可以做医生前途无量的,而且这么年轻,学习这么久。我们真的很不理解,我们就觉得他脑子可能进水了。
贾可乐:突然间就放下手术刀拿起镰刀到田间地头去,从身心各方面都是一种煎熬。
2008年,许衍兴从医学院毕业后进入洛阳市一家骨科医院当医生,事业上一路高歌猛进。2010年许衍兴还成了家,小两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许衍兴的生活人人羡慕,可就在2012年年底,这个和睦的小家庭却因为一件事让婆媳之间起了纷争。
媳妇:医生就是治病救人,我感觉这个工作不错,如果说回到家里面,可能要跟大家一块去地里,夏天的话就会特别的暴晒很辛苦,然后不太想让他去。
徐淑玲:选择医生就是想治病救人,他干得也挺好,但是我还是毅然决然要让他回来。
婆媳俩纷争的中心,就是因为许衍兴的母亲要让儿子回家办农机合作社。许衍兴的母亲开办农机生产企业多年,近年来她发现,小麦收割、播种和大田托管大有商机。可这麦子地的生意,到底有多赚钱,吸引她偏让当医生的许衍兴回家干和自己专业毫不相干的事儿呢?
白根堂:一、二十天的工作能赚七、八万元钱。
记者:挺不错的。
白根堂:不过也是有点辛苦。
周豪卿:还行还可以,一亩地一天要干是百十亩地钱,一亩50元钱,就是四五千元钱。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06月28日 23:12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许衍兴,男,1985年生,河南中医药大学毕业,毕业后在洛阳正骨医院担任骨科医生。他的母亲执意要他回到乡下,他不得不放弃原本如意的生活。如今他在洛龙区开办农机合作社,担任理事长,每年收割上万亩麦田,托管3000多亩。 (《致富经》 20170628 为何医生变麦客 一年多收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