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350亩的基地中,像这样不放鱼苗的水塘有3个,总共约100亩。350亩的养殖基地中有100亩区域不养鱼,年销售额却从2010年的不到100万元猛增到2015年的2700万元。这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刘建明是常州市武进区人,1990年,初中刚毕业他就到广东打工,先后做过摩托车修理和水产养殖等行业。2008年初他回到武进区,以每亩一年1000元的价格承包350亩土地,建设了这个养殖基地。主要养殖鲤鱼草鱼鳙鱼鲢鱼等常规鱼种,当年投放的鱼苗长势也非常好。然而令刘建明气愤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养殖出来的鱼,却总被鱼贩子以质量不好为由压价。
刘建明:鱼贩子一来,草鱼,他说,我收购5块5,我们起网之后,他说,你这个草鱼,不均匀,有点毛,或者有点红,只能5块4、5块2。我们那时候已经起网了,不卖给他也不行。
刘建明虽然心中不服气,但他也发现,当时自己养殖的鱼质量的确不稳定,主要原因是当时养鱼的水全部从外面引来,经常受到污染。为了能养出最优质的鱼,刘建明到外地考察了一番,发现山区用流水养殖出的鱼质量最好。
刘建明:用流水养殖的,就是山泉水养殖的鱼,品质的确是好,但那个资源太稀缺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养。
常州位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并没有像山区那样的流水养殖条件。但刘建明受到山区流水养殖的启发,决定对自己基地进行改造。
记者发现,刘建明改造后的基地每个池塘都有两个像这样的排水管道。
刘建明:每一个塘口都这样,一个高一个低,下的雨小一点,它就这个管子排,如果雨大的话两个管子排,排的速度就更快了。
把管子拔掉,池塘里的水还会从池底排走。
刘建明:只要这样一拔,很方便的。听见没,这个水声听得见吧?
记者:听见了。
刘建明:你看,整个就出来了。这样一拔,整个底部,就下去了,速度特别快。你如果想更快一点,那就两个管子一拔。
这里被刘建明称作基地内的无人区,这是刘建明专门营造的,他把挖掘6米深池塘时挖出的土堆在这里,再专门种植上芦苇而形成。
刘建明:我们养鱼的地方就专门设立这样的无人区,这里就不让别人进去。最多让马进去一下。
刘建明把养鱼塘里的水通过管道排放到这里来,养鱼的水经过芦苇的净化,逐步渗透到地势更低的池塘里。这种池塘是一个过滤池,过滤后的水再排放到养河蚌的池塘里,进一步过滤。
刘建明:水的颜色开始慢慢变淡,再到这边,就变清了,再到那边就更清了。
记者:它为什么能够(变淡)?
刘建明:草的吸附
记者:你除了种草,还有别的办法吗?
刘建明:还有螺蛳、河蚌。
刘建明挖掘6米深的水塘,就是为了让水塘成为基地地势最低的地方,贮存过滤过的水。而这些水在水草、河蚌和螺蛳的共同作用下再次净化,净化过的水通过水泵重新回到了养殖塘里。
刘建明:到每一个塘。有点营造成活水养殖,你看着水的颜色,水质比较好。
记者: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刘建明:鱼就养得多,密度还高,品质还好。
这个5亩地大小的塘里目前养殖了3万斤草鱼,为了展示池塘里鱼的密度,刘建明专门抓了一把饲料演示给记者看。
刘建明:任何一个角落,你撒下去全是鱼。一般的养殖户到我们这儿来参观,我们机器一开,就吓疯他了,没看过这样高密度养殖的,一般人来看,他说我汗毛都竖起来了。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6月16日 22:09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江苏常州的刘建明承包了350亩鱼塘,养殖四大家鱼等一些普通的淡水鱼。与其他养殖户不同的是,刘建明空出三分之一的鱼塘,不往其中放养鱼苗。这一做法不但没有降低产量,还增加了产值,这其中到底有何玄机呢? (《致富经》 20160616 原来鱼还可以这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