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7 《致富经》

[致富经]找上门的生意 20160414

来源:央视网2016年04月14日 22:16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哪怕偷偷跟踪,也要找到货源,虽让姜云才感到吃惊,但同时对自己牡蛎的品质更加自信了。同年,姜云才就把养殖面积一下扩大了2000亩,他觉得养殖其实也不是件难事。

改善管理后的牡蛎养殖场发展顺利,边防人员日夜的保驾护航,也为在海上进行大规模作业的人们提供了后盾。越来越多的人找到姜云才跟他订货,销售额一路飙升。为了带动周边百姓增收致富,姜云才在2011年成立了合作社,他的许多船员都率先加入。

2013年,姜云才又扩大了2500亩养殖面积,一连几年的风顺发展,让他觉只要做好管理,就可以赚钱。然而牡蛎养殖真的有这么简单吗?姜云才不知道的是,一场危机在悄然来临。

这里是青岛市最大的水产批发市场,每天凌晨12点,经销商把货拉到这里来,再分销出去。夜里3点,是最为忙碌的时候。为了保证水产的新鲜程度,早上6点之前就要把货都销售完。

李明军青岛牡蛎经销商:现在这四辆车,每天基本上都去拉货。其中有两台车的牡蛎都是姜总的。

记者:有两台是您的?

姜云才:对。

李明军青岛牡蛎经销商:牡蛎肥满度都很好。

记者:那咱们基本上天天都给他供货吗?

姜云才:只要天气允许,每天都出货。

姜云才的牡蛎有一大部分会供给李明军,李明军再到这里进行销售。姜云才永远记得2014年4月13日这一天。因为这天过后,牡蛎价格开始大幅下跌。

姜云才:4月13号以后市场突然下滑,牡蛎落价落得幅度很大,前面400万斤赚的钱不错,后面300多万斤又赔了个好钱。

李明军青岛牡蛎经销商:当时把这个货能卖到什么价位,三毛二一斤上来的蛎子苗,能卖到两毛八一斤,还得给人家送到门上。

原来那一年乳山的降水量很少,导致海水盐度变大,牡蛎肥得很慢。养殖户们都想着把货养肥点再出售,然而在4月大批量的牡蛎上市,短时间内市场上积压了大量的货,从而使得价格下跌。

姜云才:着急没有用,我的心比较宽,所以做事要有担当,赢得起输得起。

致富经:找上门的生意

2014年一年没有赚到钱,然而2015年乳山气温提前回升,牡蛎繁殖过早,繁殖后的牡蛎因为变瘦,价格又再次下跌。接连的打击,让姜云才有些承受不住了。

姜云才:去年牡蛎繁殖很快,5月20号以后,头天我们还在捕捞,客户还可以接收。第二天一捞上来就繁殖了,一夜之间牡蛎就繁殖了。

牡蛎在六、七、八月繁殖,排卵后会变得很瘦,没有商品价值。而这三个月份恰好又是乳山的台风季节,因此养殖户必须在6月前把牡蛎卖完。温度升高,牡蛎提前繁殖,意味着这批货又得被贱卖。姜云才不能忍受,他决定干一件冒风险的事情。

李宁姜云才的公司员工:当时说实话,当时就像赌钱一样,赌博一样,谁也说不好行是不行。

李明军青岛牡蛎经销商:连工钱都不够,连油钱都不够,后面逼着就不卖了,逼出来的这个事。

刘元涛姜云才的合作社社员:姜老板有魄力,人家也就是有魄力,我们小家门也就是不敢。

那么,姜云才要做的这件事情是什么呢?

2015年5月下旬,别的养殖户都在捕捞牡蛎的时候,姜云才却把他的牡蛎换笼之后,又放回了大海内。众人恍然大悟,原来他要让牡蛎度夏。

李明军青岛牡蛎经销商:排卵的牡蛎卖不完之后就在海里面挂着,留着,再过一段时间分一下笼,这个在我们乳山叫度夏,就这么个来源。

可六、七、八三个月,是乳山的台风季节,从海洋吹来的风会引起大浪,养殖架很容易被拔开,别说牡蛎,连架子都可能没了。养殖户们宁可赔钱,也不愿意冒着一无所有的风险去度夏。

致富经:找上门的生意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姜云才这是为何呢?

忐忑中,三个月过去了,当姜云才和员工出海时,他发现他的牡蛎安然无恙。

姜云才:担心肯定担心,但是我们采取现有的措施,比如说防风柱,正常情况下一架子打两个柱,我们想度夏我们打四个柱。

原来,姜云才敢冒险是做足了准备的,除了打防风柱加固外,他还减少了架子上的挂笼数量,使架子承载力变小。且多年来,姜云才早已养成每天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对乳山夏季的天气情况能大概有个预测。

姜云才:现在看成功了,而且蛎子长得很好,基本上三两以上的。六、七、八这三个月的温度对牡蛎的生长有一个速长期,所以这个蛎子最大长到一斤了。

牡蛎经过一个夏天的营养吸收,卖了个好价钱。度夏的成功,对于姜云才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4月14日 22:16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因为不服输,姜云才抛下打拼多年的事业回家养牡蛎。养殖仅一年,就把面积从600亩扩大了2000亩,他觉得养殖牡蛎很简单。天气突变,牡蛎价格持续下跌,被逼之下,姜云才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誓死一搏。看姜云才是如何从一个养殖门外汉,变成乳山最大牡蛎的养殖户,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致富经》 20160414 找上门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