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在每天早上打电话来订货,姜云才会根据需求还有天气情况决定捕捞量。通常情况下,一天的出货量在5、6万斤,大概25吨左右。这些牡蛎主要销售到蓬莱的加工厂和青岛的海鲜市场,两大固定客户每天都会来到这里拉货。
大部分的牡蛎是粘连在一起的,需要人工把它们砍成单体再运走销售。
姜云才:注意点,得把这个死壳砍下去。不会呀。
员工:笨。
姜云才:所以砍这个东西有技巧。
记者:如果说里面没有牡蛎肉,要把壳砍掉吗?
姜云才:死壳那是。必须把牡蛎砍成单体。
记者:我看你们砍得速度很快。
姜云才:熟练工,他们每天按砍多少来计算收入。
记者:按照多少。
姜云才:按照重量计算收入,所以砍的很快。
记者:一天能砍多少斤?
姜云才:一千来斤。
员工:一两千斤吧。
记者:等于说咱们牡蛎这个行业,不是说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捞起来就可以卖。
姜云才:不是说捞出来就可以吃,先加工,这是加工,你必须把它砍成单体,把死壳砍下去,把粘连在一起的牡蛎分开,砍成单体,再经过清洗,再经过解散,再经过成形,再经过速冻,好多工序。
记者:那这一蹲在这蹲多长时间?
姜云才:砍一天就是十几个小时。
记者:就一直在这蹲着?
姜云才:是,每个人能砍一千到一千二三百斤吧。
记者:一天就能。
姜云才:对。咱们俩加一块也砍不了这么多。
辛苦的背后,同时有着可观的利润,对于姜云才来说,他的牡蛎根本不愁销路。他用了7年时间,将600亩养殖面积扩大到6000多亩,成为了乳山市最大的牡蛎养殖户,并且发展了300多户合作社成员,他的乳山牡蛎还入选了全国百个农产品品牌。
姜云才:这6000多亩,以那个大船,看那边那个大船,为中心,向周边,看见和看不见的都是我的。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4月14日 22:16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因为不服输,姜云才抛下打拼多年的事业回家养牡蛎。养殖仅一年,就把面积从600亩扩大了2000亩,他觉得养殖牡蛎很简单。天气突变,牡蛎价格持续下跌,被逼之下,姜云才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誓死一搏。看姜云才是如何从一个养殖门外汉,变成乳山最大牡蛎的养殖户,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致富经》 20160414 找上门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