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7 《致富经》

[致富经]本期创业人物:王斌(20130902)

来源:央视网2013年09月03日 00:08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认识王斌的人都知道王斌是个销售高手,面对没有消费鱼子酱习惯的国内市场,他曾靠在飞机上偶然认识的一个人,把自己生产的鱼子酱卖到了上海的一百多家高档餐厅,又用25瓶鱼子酱打开了自己鱼子酱的北京市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销售奇迹。

    1996年,王斌26岁,就已经是北京一家水产科研单位的副处级干部。在很多人眼里,他的前途不可限量,然而两年之后,王斌却突然辞职了。

    湖北省鲟鱼养殖企业负责人 古平光:一般人不会理解,在我们心目中他就简直是一个疯子一样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创新示范中心副主任 刘晓勇:应该说在农业部也是最年轻的处级干部,放弃事业单位这种优厚的条件,从事这种风险比较高的养殖行业,很多人不理解。

    1997年6月一天,王斌到山东出差,他第一次见到了鲟鱼,当时,鲟鱼一斤能够卖到二、三百元钱,这让他非常兴奋。从山东回来以后,王斌决定辞职创业。

    王斌:野生的已经没有了,人工养殖才刚刚开始起步。不是局限于中国,也不是像鳗鱼局限在日本,而是整个全世界,特别是欧洲、美国、俄罗斯这些市场是非常非常大的。

    记者 常昆:你调查过?

    王斌:对。我为什么下决心做企业,我觉得,想把命运控制在自己手里。

    1998年5月,王斌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20多万元,在北京市房山区养殖了5千尾鲟鱼。养殖一年后,每条鲟鱼长到了2斤左右,可以销售了。而这个时候,鲟鱼的市场价格却下跌了10倍左右。

    四川省鲟鱼养殖企业负责人 李军:以前价格很高,大家养殖的比较多,无序发展。后来市场量大了以后,市场容纳不了,价格就有一个很大的跌幅。

    湖北省鲟鱼养殖企业负责人 古平光:200多元,跌到180元、150元、130元、100元、80元、50元、30元、20元,就这样跌下来。

    养了一年多,原以为能赚钱,却面临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看着王斌要怎么办。此时,王斌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养的鱼,不卖了。

    王斌:鲟鱼要做,一定是要做加工,一定是要做开发鱼子酱。它90%的价值是在鱼子酱,10%是在鱼肉。

    要生产鲟鱼鱼子酱,母鲟鱼至少要养殖七年才能产卵,这七年只养不卖,风险很大。1999年,虽然国内也有养鲟鱼的,可敢开发鱼子酱的却很少。认识王斌的很多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

    湖北省鲟鱼养殖企业负责人 古平光:这个东西不是一朝一夕,起码是用时间来等待的。如果到40岁的一个人说来开发鱼子酱,成功的话也就将近50岁了。

    四川省鲟鱼养殖企业负责人 李军:人生有几个七年啊,如果说是砸了,那么前面所有的都没了,这个也是大家比较担心的一个事情。

    尽管有大家的担心,但王斌却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王斌:因为我们坚信有一点,鱼子酱本身绝对是好东西。因为在国外已经是上千年的证明了它就是一个好东西。如果这个东西不是内在的好,它不会传承这么多年。

    七年时间,只养不卖,需要投入很多资金,钱从哪里来呢?

    王斌利用自己原先在水产科研部门上班时的人脉关系,找了一些水产科研部门和企业,寻求合作。其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杭州千岛湖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几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同意跟王斌合作开发鲟鱼鱼子酱。2003年,王斌成立了公司,并筹集了660万元资金。

    2003年2月,为了提高品质,增加鱼子酱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力,王斌将鲟鱼养殖场从北京市房山区搬到了千岛湖。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09月03日 00:08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因为发现了一个商机,28岁的王斌辞掉副处级职务,养鲟鱼创业。鲟鱼最大可长到上千斤,投入7年方可收获。创业的一开始,王斌陷入困境。飞机上的一次偶遇,他打开了上海的鱼子酱市场,再用25瓶不同品牌的鱼子酱打开了北京市场。 (《致富经》 20130902 本期创业人物:王斌)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