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2019年有一个网络流行语——我太“南”了。这一年,对中国经济来说,的确也是太难了。内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突出,改革进入到了深水区,要啃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外部,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还有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冲击。可以说,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是在风雨当中驶过了一段艰难的航程。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最终,国民经济运行却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是怎么来的呢?
2019年年初,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不少人都对2019年中国外贸的表现忧心忡忡。没想到,一年过去了,中国外贸不仅没有大幅下滑,反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1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2019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1.54万亿元人民币,比2018年增长3.4%。出口、进口均创历史新高,有望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压力之下,2019年中国外贸竞争力为什么能不降反升呢?
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盛来运说:“这充分说明,第一,中国政府根据形势变化采取的稳外贸政策措施有力有效;第二,也说明中国的产品是有竞争力的,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中国经济的弹性、韧性比较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说:“毕竟我们参与全球产业的分工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这些年我们积累了很多核心的竞争优势。东方不亮西方亮,美国这边受到影响之后,其实我们在亚洲内部的这种经贸往来,跟欧洲国家,还有‘一带一路’国家的这种经贸往来,它相应比例会提高一些,通过这种方式对冲中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仅仅是外贸逆势增长,2019年中国在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需求结构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就业持续扩大等方面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盛来运说:“党中央高瞻远瞩,保持战略定力,一方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放松。另外一方面就是及时出台一些逆周期政策调整,而且狠抓‘六稳’政策的落实。”
这一年,精准有效的宏观调控为我们提高抗风险能力提供了坚实保障。从经济增速上看,进入二季度的中国经济持续承压,增速从一季度的6.4%回落到6.2%,第三、第四季度则降到6.0%。在这种状况下,我国的宏观政策更加注重逆周期调节。简单说,就是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通过财政、货币等政策,比如降息、降准,减少经济周期波动,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群慧说:“确实在下半年的时候货币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一些投放,尤其是金融政策,包括一些项目,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是在做。但是我们绝不会是大水漫灌,是会精准实施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去精准进行货币的一些投放。”
逆周期调节效果在2019年年底开始显现。11月和12月,作为经济先行指标的PMI连续两个月站在荣枯线以上,这代表着我国经济呈企稳态势,生产、采购、进出口预期信心均有所提振。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我们在去年这样一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增多的一种情况下,稳住了就业,稳住了金融,稳住了外贸,稳住了外资,稳住了投资,自然我们就形成第六个稳,就是稳住了预期。到11、12月份大家一个普遍的预期都是讲2019年我们年初所设定的各项主要指标,全年都能够圆满实现。”
这一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更大、精准度更高,成为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做好“六稳”工作的关键之举。对企业来说,减税降费是2019年的一个超级大礼包,2019年全年减税降费超过2万亿元。这个大礼包实实在在降低了企业成本,让他们可以把更多资金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上。
给企业减负降成本的同时,放管服改革也在持续深化。2019年10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颁布,从制度层面为市场主体解难题。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跃居第31位,比上年提升15位。英国智库列格坦研究所发布2019年全球繁荣指数排行榜,从投资环境、经济质量等12个方面对全球167个国家和地区的繁荣程度进行量化,中国从2018年的全球第82位跃升到第57位。
这一年,不断培育壮大国内市场、推动消费转型升级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发展的新潜力。我国有14亿人口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在外部环境波动的情况下,不断发掘内需市场、推动消费转型升级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更能补短板、惠民生。
以养老为例,2019年2月,“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正式启动,旨在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积极性。
这一年,创新突围、化危为机成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来自外部的冲击进一步暴露出我们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补短板刻不容缓。
刘俏说:“一方面看到像研发这一块,国家给了很高的重视。我们现在研发占GDP的比重2019年大概是2.19%接近2.2%,从这个比例上讲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欧盟国家的一个平均水平了。另外一方面其实也开始强调研发里面对基础科学的关注,鼓励一些原创技术,鼓励一些基础研究,坐冷板凳的这样一些科研项目。”
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加快,中国经济的活力正在动能转换中激发。
姚景源说:“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我们也是更多去鼓励新动能,比如说对一些新兴的科技创新企业,我们能够鼓励它到科创板,能够让它有更好、更多的社会资金扶持它。政府也会带头有一定数量的科研科创基金去引导它,帮助它解决一系列的困难。”
这一年,对外开放的步伐持续加大,为中国经济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外商投资法》出台、增设6个自贸试验区、第二届进博会举行、扩大开放的承诺一个个兑现……2019年8月,美国连锁超市开市客在上海营业仅半天就因人流量过大不得不暂停营业。在强大的中国市场吸引之下,外商对中国的投资意愿依然强劲。
这一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民生保障力度加大,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如何更好地完成既定目标,推动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呢?
黄群慧说:“总体来说,我们政策是继续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的宏观政策还是要稳,微观政策还是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在这个大的框架下要深化一系列改革,包括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体制有一系列改革,通过这种深化改革,使我们新的动能进一步迸发。”
以改善营商环境为例,去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就有2万户,微观主体活力很强,但新增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却很短。2020年,给企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仍有空间。
对于2020年的经济表现,专家认为,增速不是我们的追求重点。以高质量发展为前提,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
刘俏说:“实现全面小康之后,在这样一个更高的目标重新出发之际,一些更大的改革举措应该要推出来。这里面我会特别关注像要素市场改革,包括金融体系,包括土地,包括户籍制度,劳动力方面这种制度性障碍的去除,看有没有可能在2020年开启?这种情况下对未来十年,我觉得很多领域还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
2019年中国经济逆风前行,2020年中国经济依然不会一帆风顺。国内国际仍然有诸多风险和挑战,中国经济也还有很多的短板,只有一步步去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中国经济才能更健康地发展。2020,我们依然需要拿出战略定力,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一个台阶,推动中国经济的巨轮驶向更宽阔的海域。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0年01月22日 20:17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2019年有一个网络流行语——我太“南”了。这一年,对中国经济来说,也是“太难了”。内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突出,改革进入深水区,要啃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外部,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还有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冲击。可以说,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是在风雨中驶过了一段艰难的航程。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最终国民经济运行却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是怎么来的呢?(《焦点访谈》 20200122 难中有亮点 整装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