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探索发现》节目预告(5月16日-5月21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0 探索·发现 来源:央视网2018年05月14日 14:28 A-A+

2018考古进行时第一季 古殿疑云 播出时间:5月19日 21:48

摆放散乱的人骨

摆放散乱的人骨

初步发现人骨

初步发现人骨

大道宫碑额

大道宫碑额

大型建筑构件螭吻

大型建筑构件螭吻

第二具人骨

第二具人骨

发现云母

发现云母

开封街景

开封街景

龙纹滴水

龙纹滴水

龙纹瓦当

龙纹瓦当

明代大殿遗址

明代大殿遗址

破损的香炉

破损的香炉

清理轿子

清理轿子

清理龙纹瓦当

清理龙纹瓦当

清理人骨

清理人骨

清理散乱的人骨

清理散乱的人骨

提取香炉

提取香炉

用竹签清理轿子

用竹签清理轿子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古都开封城下埋藏着四千年的历史与秘密,等待世人的发现。2017年7月26日,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开封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对位于开封市中心的一处明代大殿遗址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出土文物层出不穷。民用青花瓷、紫砂茶壶,高规格建筑使用的龙纹瓦当、螭吻,庙宇里的香炉,道观里的石碑等文物,同时出现在大殿遗址中,这里究竟是民居建筑还是王府所在?是署衙官邸还是寺庙道观?同时发现的两具姿态离奇、非正常死亡的人骨又为原本疑云密布的大殿遗址笼罩上一层神秘色彩。不断涌现的发掘信息就像错放的拼图碎片,等待考古工作者抽丝剥茧,解开谜团。
  目前主殿地基已清理完毕,考古队在清理位于大殿西侧,编号为F3的厢房遗址时,发现一具散碎凌乱的人骨。经过数百年时光,这具人骨已经深深嵌入胶着的泥土之中,考古队员只能使用竹签一寸寸仔细发掘。
  在大殿地基上还出土了一个“大家伙”,呈长方体,形制规整,似乎像个柜子,又像是个窗户,这究竟是件什么东西呢?经过考古队员的逐步清理,最终发现原来这是个轿子。轿子在开封的考古史上还从未出现过,这一发现令考古队员倍感兴奋。
  轿子的出现,再加上两具非正常死亡的尸骨,似乎可以将大殿向官署衙门等方向进行推理。根据开封地方志记载,遗址的位置在民国时期就是监狱的所在地,此次发掘遗址的上层旧址也曾是河南省第一监狱。那么这座大殿是否就是明代开封的提刑按察司呢?
  就在这时,考古队员在距离人骨两三米的地方,有了新的发现——云母碎片。
  薄如蝉翼的云母片十分脆弱,考古队员在提取时感到十分棘手。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出土文物信息,众人商量之后,决定采用连土带砖整体提取的办法。
  云母提取完成后,考古队在F1大殿西侧山墙下,清理出一件大型建筑构件——螭吻。同时,在大殿北侧山墙下,一片瓦砾之中,又相继发现了绿釉龙纹瓦当和滴水。
  螭吻、龙纹瓦当和滴水的出现推翻了大殿属于明代提刑按察司的推测,这些建筑构件只可能出现在皇家建筑,或者庙宇道观之中,这座大殿究竟是什么地方呢?
  随后,在大殿西北角,考古队发现了一只铜香炉。
  香炉深嵌在砖块和泥土之中,坚实的砖块和柔软的胶泥增大了提取难度,考古队员不仅要使用工具,还需要用手指挖出缝隙中的胶泥,将砖块一次次取出。
  香炉一般出现在寺庙道观中,用于祭拜等活动。为何会出现在大殿中呢?这一发现令考古队想起了早先在清理大殿基址时发现的一块大道宫碑额。
  大道宫碑额的存在,以及香炉的发现为这座大殿的身份再次添加了一份神秘色彩。回溯这次考古发掘,与现有历史资料相对照,也许可以寻找到靠近真相的蛛丝马迹。
  明末崇祯十五年的水患灾害,是开封城市上最严重的一次水患,整座城市从30多万人口锐减到3万多人口,省城也进行了搬迁,一直到清康熙元年,才对开封进行了重建。
  明崇祯十五年的这次大洪水或许是大殿遗址出土文物散乱的最好解释。散落一地的碎瓦砾,离奇扭曲的尸骨,民用瓷碗,以及轿子、香炉等出土文物,或许分属不同地方,所呈现的混乱状态,也只有骤然而至的洪水冲击能够合理解释。繁华汴京也在那一时刻静止,直到数百年后的今天,又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但这依旧只是推测,历史的真相,还有待考古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和发现。这座明代大殿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860010-1119060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