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人物》了不起的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1月4日-1月5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0 人物 来源:央视网2018年01月03日 16:11 A-A+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兼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他设计的深圳科学馆、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享誉海内外。

 
        一座深圳科学馆 开启事业新征程
        深圳科学馆是最令何镜堂骄傲的作品之一,因为它是何镜堂回到广州后第一个代表作。深圳科学馆使何镜堂开启了事业的新征程。

         1983年,何镜堂全家从北京南下,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重新奋斗。那时的何镜堂已经45岁了。当时,深圳科学馆作为深圳的八大文化设施之一,正在招标,何镜堂觉得机会来了。他和夫人一起来到设计院的小楼里开始做方案。小楼里没有空调,点上蚊香还是无法避免蚊子叮咬。何镜堂和夫人每天晚上在小楼加班,方案做了20天,最后一个晚上甚至熬了整整一个通宵。凝聚着何镜堂夫妇心血的设计方案终于通过,这是何镜堂人生中第一个大的作品。

 
        一座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成就事业巅峰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投标、设计,将何镜堂的事业推向了巅峰,也将何镜堂只争朝夕的干劲儿、合作共事的风范、与时俱进的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2007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开始向全球华人公开征集中国馆设计方案。时年69岁,已经做了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何镜堂意识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来临了。何镜堂立刻组织自己的团队来参加这个竞赛。他们对中国馆的定位是:中国特色、时代精神。

 
        中国馆的设计施工,凝聚着何镜堂团队的大量心血。仅仅为其披上合适的“红外衣” 就耗费了足足十个月。中国馆体量庞大,四面的光照随时变化。究竟使用哪种红色才能确保在不同的外部条件下,都收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呢?
        何镜堂特意请来中国美术学院的顾问团队一起研究颜色。通过不断比较,不断尝试来调整方案。他们做了各种各样的样板,挂在主体建筑旁边,供专家们研究、讨论。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国馆的“红”是由四种红色组成的。







860010-11190604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