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探索发现》《彝问》(3月10日-3月13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0 探索·发现 来源:央视网2017年03月09日 10:50 A-A+

《彝问》第一集《家园》简介

 

今天,上百万彝族人分布在中国西南云贵高原和康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带的广大地区。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彝族世代繁衍,也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观和生死观。
  彝族人说“生亦火,死亦火”,直到今天,火崇拜依然是彝族信仰体系的主要内容。家中的火塘,是每个彝族人生命中最温暖的记忆。火把节,就是人们对火最盛大的赞颂。
  今天,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彝族,支系众多,地域广阔,而各地气候地理条件相去甚远。在祖祖辈辈漫长的迁徙、定居历史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居住文化。他们的服饰、习俗、饮食习惯也随之改变。
  远古时期的彝族先民从游牧转为定居后,就开始种植荞,这种耐寒易生长的植物,成为了生活在苦寒高原的人们最重要的食物。
  与带来厄运的恶鬼斗争,是彝族先民与自然灾害、疾病斗争的一种集体记忆。保留至今的“阿依蒙格”,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们勇于向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在为逝者举行火葬仪式后,送灵归祖,让逝者的灵魂回到祖地,与祖先的灵魂相聚,这就是彝族人的“尼木措毕”。
  彝族始祖阿普笃慕的居住之地,六祖分支之所,就是彝族人心目中的祖地。
  延续千年的尼木措毕,是彝族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

《彝问》第二集《血脉》简介

  数千年来,彝族大多聚居在地势险峻的山区和河谷地带。蛮荒年代,面对严酷复杂的自然环境,血脉是生命的依托,也是生存的支点。春去冬来,岁月更替。在时光中蹒跚辗转的彝族人,历经千百年,逐渐形成了以家支为核心的基本社会结构。家支,不仅是血缘关系形成的家族,更是早期彝族社会一种自我管理和生存的组织形态。
  “德古”,是家支组织中最重要的自然领袖,指知识丰富、善于思辨、办事公道的纠纷调解人。每个家支无论大小,都至少拥有一名德古。在凉山地区,“德古”调解制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他们宣讲传递着古老的行为规则,维系着彝区的安宁。遇到纠纷不找官家,先找“德古”,是彝族处理纠纷的习惯。
毕摩是彝族社会中的祭司,从民族的重要典礼、到家支的丧葬仪式,甚至为个人祈求安康,所有的祭祀活动都要由他们来主持,在彝族人看来,毕摩是能够沟通神鬼世界的圣者。
  在今天,家支力量不再像旧时那样具有强大的社会约束力,但每一个彝族人和他们的家庭,依然通过割不断的血脉紧密地凝聚在一起。共同的语言,不变的血脉,相通的习俗,编织出社会的构架,支撑着民族步步前行。
  本集通过彝族人的家庭、家族、社会构成及其背后的维系力量来展现彝族文化的脉络、社会体系的成形。是什么样的历史、文化、艺术,构架起彝族的精神与骨骼?在数千年的传承中,这些构架起彝族血脉的一个个细胞,又是如何逐渐汇聚成彝族人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在这样的社会与文化架构下,彝族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与意识形态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彝问》第三集《繁花》简介

  悠远的文字、深沉的口弦、悠扬的民歌、精致的漆器、华美的服饰……这些最简单的符号,却承载着彝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
  本集讲述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彝人世代坚守,传承千年的璀璨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全世界拥有自源文字的民族只有六个,中国就占了两个,一个是汉族,一个就是彝族。如今在彝族地区,真正能流畅识读古彝文的人越来越少。随着沙玛拉毅发明出的彝文输入法系统的广泛应用,彝文已进入国际计算机信息化处理时代。古远的彝文,将怎样融入现代的世界?这是彝文的现代转型,也是彝族文化在当下的另一种新生。
  “山鹰组合”的成员“老鹰”吉克曲布,是当今少数坚持以母语进行创作的音乐人。他筹划拍摄的纪录片《失落的口弦》已经进入后期制作的阶段。
  歌颂自然,与家园共生的彝族传统文化艺术中,传统漆器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尤为特殊。喜德县的吉伍巫且是他们家族漆器制作的第17代传人。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久远的人类文明史中,丰富而璀璨的彝族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历史长河中荡出阵阵涟漪。

 

《彝问》第四集《生机》简介

  今天,很多彝人走出大山,走向远方;一些原本根深蒂固的彝族符号也开始被淡忘或遗失,这绝不仅仅是一种种民族手工技艺的遗失,也不仅仅是某一种习俗的变迁,而是传承的困境,文化的困境。
  当他们在陌生的环境里,重新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时,沿袭了数十代的传统,与流淌在血脉里的集体记忆,将如何成为他们前行的基石与支柱?
  伴随着现实冲击下的守望与追溯,传承与发展,年轻的毕摩曲比木目与他的民族一样面临人生的选择。悠久的信仰能否在蜕变中焕发耀眼的光芒?
  2008年,尚未成名的莫西子诗,在北京写下了一首叫做《不要怕》的歌曲。这首歌,为所有漂泊异乡的彝人所唱,也为整个彝族所唱。
  如今,面对全球化与文化融合的挑战,古老的彝族主动做出应战。根植于传统漆器,画家卢德福的彝画作品,以彝人最淳朴的精神追求,打动世人,感动世界。彝族传统服饰中的纹样所承载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彝人独特的审美心理与文化习俗。今天,普通的彝族妇女贾巴子则,用自己的双手缝制彝人自己的精神家园。年轻的歌手日暮穆嘎,在都市与乡村种追寻自己的梦想,他要在建起生态农场,改变家乡的面貌。一所存在了十六年的小学即将结束使命,它的背后是教育带给民族的巨大变化。







860010-1119060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