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冷凇、许晗:乡村综艺服务类节目的突围与创新——央视首档婚恋节目《乡约》的转型与升级

CCTV节目官网-CCTV-7 乡约 来源:央视网2016年10月09日 22:09 A-A+

农村人口在中国的人口比例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近年来,民俗文化日渐衰落,过去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特色文娱活动逐渐减少,如较受群众欢迎的农村电影、农村文艺队演出等越来越少,而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农村建立农家书屋等举措也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性。随着电视在农村的普及,看电视成为当下农民消遣空闲时间的重要文娱方式。然而,现有的大部分高收视栏目是针对城市人口的思维、消费习惯所制作,其快消时尚格调、前卫的风格和过于强劲的广告并不符合农村观众的口味,以至于难以接受。

如何做好对农村观众的电视服务,如何提高栏目在农村观众中的收视率,成为各级电视台重点关注的方向。各级电视台在先后纷纷设置农业类频道,创办数量多、质量高的农村类电视节目外,电视工作者们也开始充分关注农村观众的收视重点,了解农村观众的热点需求,有的放矢的整合农村类电视节目,为提升农村受众服务的整体水平做好功课。当下,发展完善的农业频道的栏目形态主要有两类内容支撑:来自民间绝活绝艺类和科技致富类,但针对农村观众切实需求的服务类栏目却少之又少。

随着2010年江苏卫视制作的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的热播,各大电视台纷纷效仿,抓住婚恋主题不放手,一时兴起“相亲潮”。大量的俊男美女通过精美的包装被送到了相亲平台上,依靠新潮的观念和大胆的言行博得了众多观众的眼球,也为电视栏目赢得了较好的收视率。然而,这种新兴的电视栏目形态,随着众多相亲类节目单调、重复地生产,让电视观众逐渐出现了接受疲劳现象。相比起城市观众,农村观众更愿意在电视栏目中看到身边普通人的表演,也渴望更多的与自己生活切实相关的服务类栏目出现,与此同时,相关数据显示农村青年的婚恋问题也已经成为当下农村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那么,怎样通过借助相亲服务类栏目形态的热力、打造农村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栏目,将成为打破乡村综艺服务类栏目瓶颈的破冰之举。针对于此,2014年央视七套《乡约》栏目经过重新定位,全新改版,在节目中将朴实无华的农村百姓推为主角,打破相亲类栏目以俊男美女霸占舞台的传统,从未见过面的男女嘉宾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初次了解,之后三名被选者分别打开一个写着自己特点的箱子,并进行介绍。在嘉宾选择的时候,现场的父老乡亲会提建议、谈经验,为嘉宾现场支招,道出民间金语。经过再一轮的开箱和淘汰,男女嘉宾和现场观众将迎来最终的结局。在完成节目内容的同时,借用相亲的形式展示了当代农村青年婚恋的态度、价值观、爱情观和择偶标准,为城乡男女相识交友搭建一个平台,走进百姓为当代农民相亲,实实在在为农村观众服务。

作为央视唯一一档相亲节目,改版后的《相约》栏目不仅受到了农村观众的广泛赞誉,它的收视率同样不可小觑,仅在今年五一期间,《乡约》五期节目,首播收视率平均为0.43%,其中4月30日四川米易这期节目首播收视更是达到了0.54%。高收视意味着强看点,《乡约》栏目的节目特色确实值得一观。

关注三农问题,聚焦农民本身

2015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的公布,再次将焦点聚集到“三农”问题上。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仔细研究不难发现,“三农”问题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农民本身。目前,农村适龄结婚段人口男多女少、固守旧俗的农村“彩礼”日益增加,非一日之寒的农村人口比例和高昂的结婚成本让男青年找对象越发困难,也让年迈的农民父母苦不堪言。当婚姻逐渐成为超出理性的高消费产品,其优势资源必然向经济实力更为强劲的目标集中,具体表现为城乡落差大,导致城乡婚姻资源呈现不对称性流动,由此更加剧了农村青年娶妻难的问题。

《乡约》栏目坚持“以‘三农’为本”的服务理念,内容定位于城乡婚恋相亲服务,扎根农村,将焦点放到农民本身,实际是将农民切身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与每一个面临单身困境的普通农村观众真诚相约。栏目加强了不同平台之间的互动,做农民之友、保城乡之媒。当代农民不但通过电视这个媒体来切实解决相亲难的问题,电视媒体还将相亲成功嘉宾的后续服务落实到了农村观众眼前。《乡约》将“以民为本”的传统思想真正体现在栏目之中,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栏目外在形式与其内在宗旨的高度统一,将关注并解决农民的切实需要作为首要任务,得到了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走出演播大厅,感受浓浓乡土

当类似形态的相亲节目普遍将目光锁定在如何增强舞台效果的时候,《乡约》栏目别出心裁,上山下乡,让田间地头成为最美丽的舞台,这一举措使得《乡约》节目内容更具看点、更贴地气儿。

(1)接地气

走出演播大厅,以乡村的山水为背景,以农村的新面貌为背景,这是《乡约》栏目改版后提纲挈领的主题。栏目以“乡”为主,没有将农民捆绑在演播室,而是走进他们的家乡,以农村大会场的表现形式出现在农民面前,让父老乡亲们体会一段自在、快乐而难忘的相亲过程。这就不仅仅拘泥于是一期节目的录制,更是一次难得的特色体验活动。在这个大型的农民舞台上,农村观众约定俗成的生活样态是相亲的基础,通过主持人现场对嘉宾及观众面对面的机智问答中,观众往往能被参与者的人生体验和现实诉求所打动。现场嘉宾、亲朋好友以及观众分别对话题进行展开讨论,并在讨论中,一次又一次地反映出新时代农民的新变化。参与者总结提炼出的带有普遍性、并能反映时代特点的话题总是让人为之一震。不难发现,这不仅仅是一场新旧观念的碰撞,更直观展示了当代农村普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婚姻观。

(2)农味足

农味足,表现为《乡约》栏目浓重的乡土特色。在电视节目的录制过程中,农味足最常体现在镜头里的人物对周边环境的反应上,细节出戏剧,捕捉农味着眼于节目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及其他细节,关注他们的举手投足,感受他们喜怒哀乐情感的变化,敏锐发现并及时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蕴含乡土味的场景,在节目内容完整完成的基础上,这一系列的细节刻画将无数个充满乡土味的镜头结合起来,综合节目的整体构架与主持人朴实的言语等元素,《乡约》栏目将一台农味十足、生动精彩的乡村大戏展现在观众面前。

完成对农味的表现,除了注重细节刻画外,《乡约》还一直秉承着在乡村最基层寻找访谈嘉宾,真实与细节一样,同样也是戏剧发生的基床台。场下观众是来自当地的父老乡亲,他们为嘉宾提忠告、说经历、谈经验、参与热情高涨,栏目组也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出贴合节目内容的观众和嘉宾,制造节目亮点。举例来说,在《乡约》华西村一期,男嘉宾的屏风被大风吹跑,在场观众纷纷表现出惊讶的表情,情节真实,反应真实,自然而不刻意,由此呈现出的节目效果远超观众预期。

除此之外,农味还体现在《乡约》栏目还原展示了一个地区的特色风貌,当地农民的人生智慧、由智慧获得的从苦到甜的幸福生活,以及一方水土的丰富物产。节目录制现场还请来了当地的领导干部,这对提升栏目政治性、增强民众支持度、增加地推宣传影响力均有非常大的帮助。而如此深谙观众口味、善于捕捉农村热点的《乡约》栏目,在未来发展的态势中,也将有契机因为成为深度嫁接传统文化、推介民俗旅游等的优秀载体。

(3)真实亦真诚

相比起类似形式的栏目,《乡约》是一档更为平民化的相亲栏目,它更注重服务性以及过程的真实性。其主要表现为:在新一期节目的开始,结构设置上都会对上期相亲成功的嘉宾进行简短的反馈;在嘉宾的选择上,栏目组大多选择当地的创业能手、科技新人、行业标兵或者领域带头人等,既保障了节目内容具有故事性、可看性,又通过切实的社会影响力来保障参与者身份的真实性。因此,嘉宾包括年龄、职业、单位等在内的个人信息全部有籍可查,这样的设定给予观众真实可靠的收视印象,也为参加节目的嘉宾做出最基本的目的性引导:为恋爱结婚而来。

《乡约》栏目的基调设定符合了大部分观众对真实的要求,在相亲过程中,除了台上嘉宾正在进行着的相亲服务,栏目组同时将现场落选的嘉宾邀请到台下的第二现场进行“二次服务”,并将他们的信息公布在《乡约》官网和其合作婚恋网站,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介的结合使用恰到好处,将真实、真诚的服务落实到底。

注重品牌营销,联合优势媒体

《乡约》栏目不仅仅停留在制作、维持节目质量层面,更将自身栏目作为品牌进行经营推广,与众多相关业界品牌进行联合推广,合理广告植入。在广告赞助商的选择方面,严格遵守“互推”效应,只选择与本档栏目定位相关,或能够与本档栏目节目内容相得益彰的品牌进行合作,这对自身栏目寿命的保障,也有利于形成对合作品牌宣传效力的倍数递增。品牌广告植入方式多样化,以套餐式推广为主,如冠名品牌除冠名时长外,在节目内容中允许该品牌产品以礼品等方式出现;合作品牌(婚恋网站)除滚屏之外,可由主持人主持词或报幕形式强调;珠宝商或冠名商可派代表以观众身份现场参与话题讨论等。多年来,《乡约》的品牌宣传模式已经步入相对纯熟阶段。在新媒体兴起的当下,栏目扩展思路,面面合作,线上栏目播出与线下地推宣传活动相结合,在扩大自身影响力、号召力的同时,也为广告商提供了更多的推广渠道,双方互惠共赢。

《乡约》栏目,首先以关注三农为基础,定调以农民为本,借力推广农村。这使得栏目的基调与观众需求形成共鸣,更能赢得观众的关注。其次,被媒体誉为“中国第一农民之友”的肖东坡,走村串户、翻山越岭,坚持深入农村一线进行工作,他的主持风格看似淳朴憨厚、不饰雕琢,实则妙语连珠,诙谐机警,主持人的自身魅力及影响力为栏目加分不少。最后,走进地方拍摄,邀请同村百姓参与的形式新颖独特,真正把节目做到了原汁原味。从业内的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其收视率正在稳步上升。对于《乡约》来说,这是一次很成功的改变,对于农村综艺服务类电视节目来说,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优秀范例。







860010-1133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