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说出来不容易》第十章 第五节 打工青年艺术团 为打工者歌唱——孙恒

CCTV节目官网-CCTV-7 乡约 央视网2016年05月09日 23:04 A-A+

1

1998年7月,北京复兴门地铁站。台阶上坐着一个穿着破旧牛仔裤的小伙子,正在抱着吉他卖力地弹唱着。与发出的声音不和谐的是他脸上始终带着忧郁或者是冷漠。

他叫孙恒,当时29岁。那是来北京的第二年。

这个学习刻苦的山里娃,考上了一家师范学院,走出了大山。毕业后留在河南开封四中。小城里的天空比在大山里要大得多。但是孙恒的心却要比这个城市的天空还要高。教了两年书后,他放弃了曾经的梦想,抱着心爱的吉他来到北京。

这里才是我唱歌的地方!

2001年冬天,孙恒去天津科技大学看一个朋友。“学校的学生社团募捐了一些书和衣服,准备到工地送给民工。正好我在那儿,就跟他们一块去了。到了工棚,我给工友们唱歌。没想到,那次唱歌的感觉,跟我从前完全不一样。”

孙恒唱的是自己创作的民谣歌曲《一个人的遭遇》。内容是他朋友小吴的亲身经历,孙恒对他做过访谈。歌词基本上是他的原话,我只不过用音乐表达出来。我身边有很多像他这样打工的朋友,我的很多歌,就来源于他们。

1

一次他到工地唱歌,工棚很简陋,挂着晾晒的内衣裤,但来了很多工友,他们仍穿着干活的脏衣服,挤在板床上或站在地上听孙恒唱歌。孙恒抱着一把吉他,用陕西方言唱道:九点多钟有人来敲门,说我们没得暂住证,把我们当成任务送去翻沙子,收容到昌平。到了以后我发现,已经有好几百人在里面,想要出去有条件:你可以打电话,叫人来送钱……

这次意外的演出,连孙恒自己也没料到感觉会那么好,像遇见知音一样。“唱歌时,他们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我,他们的掌声、笑声那么真诚、质朴,可能别人感受不到。给他们唱歌,跟以前我在大学里、酒吧里唱歌完全不同,就好像在跟我的兄弟姐妹聊天,像心灵对话。

“这次经历对我启发特别大,我像突然醒悟一样:这里,才是我唱歌的地方!原来唱歌不仅仅是娱乐消遣,还可以服务别人、在精神上鼓舞别人,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起到宣传的作用。我们的文艺,为什么不能直接面对最底层的劳动者?”

在外打工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在艰苦的生活中不能没有歌声,歌声对孙恒来说是一种习惯,是一种难以割舍的爱。在一天的忙碌之后,孙恒经常会抱着心爱的吉他来到工友们中间唱歌,为自己也为工友们带来欢乐。

在各种演出中孙恒认识了一些同样爱好音乐的朋友,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打工青年演出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排练和创作,专门 为打工者提供义务演出。

“对于成功,不能只用钱来衡量,重要的是发挥出一个人的价值。我的价值在于,我喜欢唱歌,我会唱歌,我唱了很多歌,大家爱听,能对别人的生活起到积极、健康的影响,这就是我的价值,也是我的成功!”







860010-1133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