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我是传奇》第二章 第十三节宝剑锋从磨砺出

CCTV节目官网-CCTV-7 乡约 央视网2016年04月21日 02:56 A-A+

宝剑锋从磨砺出 ——“铸剑师”高庆民

1

高庆民,1953年出生在河南省西平县一个小山村,却因为为北京奥运会铸造棠溪剑被奥组委收藏而闻名天下。

说起高庆民铸剑,那还得先说说当地与剑的一段颇有渊源的历史。棠溪位于西平县西北,既是地名又是剑名,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冶铁中心之一,战国时期的铸剑名师欧冶子、干将、莫邪等均曾在棠溪铸剑。棠溪鸣山含铁量丰富,水质独特,适于淬刀剑,盛产天下闻名的棠溪宝剑。战国七雄争霸,战争需要使此地成为中国古代兵工厂,冶铁铸剑规模竟达480平方公里,工匠达7000人之多。距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的“棠溪之金,天下之利”的传说背后,是古老而神秘的能做到削毛断发、切金断玉、攻城掠池、一统天下的铸剑技术,而这种技术竟然在唐朝元和年间因为战争原因弹指间灰飞烟灭,一度失传。

为什么失传近两千年的铸剑工艺会在今天重现天日?这就不得不提整天与剑打交道的高庆民的父亲。高庆民的父亲曾在天津一个铁工厂学习了先进的工业技术,回到西平县后创建了西平县第一个铁工厂,生产一些铁产品,其中包括父亲自认为是国宝,且在中国宝剑历史上已失传多年的宝剑——棠溪剑。

自打高庆民记事时起,父亲就一边生产农具养家糊口一边整天痴迷于铸剑。由于积劳成疾,父亲患上了心脏病、高血压、哮喘,甚至有段时间还患上了精神分裂症。高庆民心里难受,暗下决心要想办法把父亲的病治好。然而那个年代,周围的乡亲们家庭条件都不怎么好,高庆民四处借钱只能是四处碰壁。他甚至找到大队给人下跪,钱终于借到了,可当他兴奋地跑回家,想要告诉家人这个好消息时,父亲却突然失踪了。高庆民和乡亲们四处寻找,终于在一个高粱地里发现了父亲,面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父亲全身赤裸地站在高粱地里,手举着高粱叶喊着:“我要造剑!我要造剑……”

1

那一幕深深地刺痛了高庆民的心,他发誓一定要亲自造出一把棠溪宝剑来。在痴迷铸剑的父亲的影响下,高庆民8岁时就开始学习打造小件农具,父亲研究记录铸剑的资料有一人多高,春夏秋冬,炉火旁“叮叮当当”的日子是一种耳闻目染的传承。铸造一把千年前传说中吹毛断发的棠溪宝剑,就这样成为了高庆民子承父业的理想。

1979年,高庆民迎来了接父亲班进城当工人的机会。在那个年代,当工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然而,对剑已达痴迷地步的父亲却劝高庆民说,好汉不挣有数的钱。很难想像在那样一个年代,放弃这样一个机会去追求铸造棠溪剑该是一种多么不务实的选择。但为了实现自己的誓言,高庆民听从了父亲的劝说。

1980年秋天,26岁的高庆民向表姐借了300块钱,一家三口人走了70里路来到了西平县南关,租了半间破草房做起小型农具,养家糊口。那时西平县乡镇来赶集的农民都爱买老高的农具,生活条件略微改善了点的高庆民却把赚来的钱大部分花在了买铸剑用的废钢材上,以至于连他们住的破旧不堪的屋子都顾不上打理。一次下大雨,年久失修的破草房轰然倒塌,所幸全家人死里逃生。妻子却再也无法忍受,痛哭一番后要求离婚。

离婚后孑然一身的高庆民依然没有放弃铸剑的理想。他到图书馆翻阅《史记》、《论衡》、《研铁论》等古籍,寻找铸剑相关的技术;他去棠溪河以及九店乡残炉遗址中取样本,找县环保局的专家化验成分,还到过浙江造剑工厂讨教学习。

一晃又是五六年,三十好几的人了仍痴迷于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传说不能自拔。1989年7月,经历了无数次实验,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高庆民,在这一天的铸造实验中突然发现实验效果跟以往不大一样,高庆民预感到,父亲未了的心愿要完成了。真正的棠溪宝剑要能吹毛断发,不仅锋利无比,还要有韧度。事实证明,他这次造出的剑既可以砍断钢筋,又可以保持韧性不变形——高庆民成功了!

1

这一刻,他第一个想到的还是父亲,他兴奋地找到父亲,把自己研制成功的棠溪剑拿出来演示给父亲看。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父子俩用抱头痛哭代替了所有的庆祝。

1986年8月,高庆民研究棠溪剑的事迹首先被《河南日报》报道,随后被上千家媒体相继报道。从此,高庆民和他父亲铸剑的故事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高庆民贷款3万元办起了自己的宝剑厂,并打出“中国历史九大名剑之首——棠溪剑”的旗号,开始了正规的宝剑生产。棠溪剑的成功研制让高庆民的生活就此改变。同时,他还把用毕生心血铸造出的上等好剑送到他认为最需要的地方。他陆续造出奥运剑、轩辕剑、国威剑等等,用来纪念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

这就是一把宝剑和一个铸剑师的故事。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这不正恰恰体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么?







860010-1133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