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2个多小时,才把刀片送过来,张洪梅把老王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因为比起老王那边的行情,她这边更糟糕。往年都是人来抢收割机,今年不仅得开着机器出去找活儿,而且价格还压得特别低。
丈夫王为领:往年五十元一亩,今年四十五,价格便宜麦难收,倒得太多。
张洪梅:今年的麦稠得很,割不动。我都使大劲儿了,不然干不好。
记者:又有新活儿了?
对对对。
刀片换好了,张洪梅想抓紧时间再多收点麦子。但一天这么忙下来,两人一合计都没怎么挣到钱。再这么干下去肯定不行,张洪梅决定撤退。得知300公里外的山东单县,那边的麦子熟了,张洪梅带着三台收割机连夜出发。
2017年5月30日 下午2:00
赶了一夜的路,老王着急上火嗓子哑了。
记者:你怎么嗓子都哑了、
丈夫王为领:着急上火晚上又加班、
张洪梅:他没有用。
为了让老王多休息,张洪梅都是自己一个人开车。两天一夜没有合过眼,她也不敢耽搁。他们要在天黑之前赶到单县,晚了生意可能就被别人抢走了。
山东省单县朱集镇 2017年5月31日
朱集镇位于苏、鲁、皖三省交界处。张洪梅赶到这儿时,麦子已经开始割了。这边的价格与往年持平,但外地人张洪梅要想在这里割麦,必须得答应村民一个条件:先把小块儿地都割了。
村民:你不割了咋整,你把大块儿割了,小块儿必须割了。
张洪梅:谁也没说不割。
村民:要想割了,两个机子都去。
从难度、耗时几个方面计算,割大片儿地的利润高,小块儿地利润低。行内的默契都是先割大片儿再割小块儿。麦收时间那么紧迫,挣钱也就指着这几天。这个条件让张洪梅很难接受。
记者:收大块儿和收小块儿差距能有多大,一天的收入。
张洪梅:能差一多半,这样的大片地一天可以割百多亩,这样的小块儿地三四十亩。
因为嘴巴比较笨,不善于和人周旋,张洪梅就让老公出面,自己到一边擦车去了。可是交涉了一会儿,老王竟然也站到了村民的这边。
丈夫 王为领:割麦的农户这块儿,都让先割小块儿,后割大块儿,割完大块儿小块儿不割了,人家再找机器,100元一亩都没人来。
村民:去年前年都是,我们这个庄子另外找的机器。我另找的机器。收完大块儿他走了,小块儿的剩下了,我们另外找的机器。为啥我今年不上当了。
行情就是这样,如果不答应连活都没得干。老王和张洪梅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最终双方商讨出一个比较平衡的办法:大片儿地、小块儿地同时开工。为了节省时间,好割的大片儿地由老王去负责,难度大的小块儿地由技术好的张洪梅负责。
小块儿地要频繁的倒车转弯,非常麻烦。从上午八点张洪梅上了机器,就再也没下来过。
直到下午3点多,乘着卸粮的间隙,儿子王海波才找到机会给她送来了面包和水。
张洪梅:空调又坏了,空调。
记者:你怎么不吃?
张洪梅:不想吃。光渴得慌。渴得慌。
记者:我看里面是不是都40多摄氏度了。
张洪梅:43.6摄氏度。43.6摄氏度。刚才开门了,不开门的话,马上就五十多摄氏度了。
记者:下来歇会吧,歇会儿再干。
张洪梅:都等着呢,给他割了吧。
为了不让村民等,张洪梅一口没吃又接着开始干活儿。紧闭的驾驶舱内,温度一度飙升到了50摄氏度。但村里麦田就这么多,谁收的快谁就挣钱多,张洪梅可不想耽误任何一点儿时间。
儿子王海波:她都不吃饭的,一忙起来就,就不想吃那种感觉。
记者:光喝水了。
儿子王海波:对。
这一天里,张洪梅唯一一次下机器,是小孙子来看她的时候。三四天不见了,两人一见就亲上了。
记者:你也是好几天没见到他了。
张洪梅:可想了,在家里都是跟我。
可是抱了不到五分钟,她就又回到了机器上。
夜深了,还剩下不到十亩地,张洪梅也实在是干不动了。今天割的不少,拿到手的钱很丰厚,张洪梅心情终于好了点。她带着全家人在路边喝了一顿小酒。
张洪梅:都是简单的吃点,还没这样吃过呢。今天喝了得有15瓶水。都从肩窝跑了,空调坏了,热得很。
丈夫王为领:弄个毛巾,湿毛巾,水不拧搭头上,一个来回四百米,毛巾干了。
15瓶水都变成了汗,张洪梅竟然一天连卫生间都没上过。割小块儿地要累得多,张洪梅一双手又黑又粗糙,腿也有些浮肿了。
记者:你在车上那么十几个小时不动,你腰不疼吗?
张洪梅:不疼,
丈夫王为领:她干活干习惯了。
张洪梅:就是膝盖蹬离合,蹬得疼。
丈夫王为领:她不干活腰疼,干活腰不疼。
算一算张洪梅今天在车上,整整坐了十五个小时。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06月26日 22:58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在麦田里,她霸气十足。开起收割机来特别帅,速度比很多男机手还快。麦收十五天,她要赚上三十万,但每到一个地方,她的麻烦就没停过。麦收路上的种种难题,张洪梅将如何应对?(《致富经》 20170626 麦田霸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