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7 科技苑

[科技苑]吴传意养黑斑蛙(20151215)

来源:央视网2015年12月16日 00:10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解说】:快到喂食儿的时候,黑斑蛙都会主动爬到食台上,像是在等饭吃。

  解决了黑斑蛙的口粮问题,就可以把黑斑蛙养活了,吴传意觉得可以进行繁殖的试验了

  这第一步就是区分蛙的公母。

  【解说】:不仅要把蛙分出公母,还要选育,遗传基因很重要,有好的种蛙,才会有好的后代。

  【采访】吴传意:种蛙是育种苗的,种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的成败。挑种蛙首先要控制它的基因,要保持它的健康度,这个就靠我们要去做一些工作。

  【解说】:为此,吴传意挑种蛙的时候格外讲究,他慢慢摸索出了一些标准。

  【采访】吴传意:不管挑公蛙也好,母蛙也好,首先一个健康度,看蛙的活泼,弹跳能力比较强的。我们再看它的外观,外观皮肤要没有磨损的,公蛙相对来讲体型本身就小,尽量的挑体型偏大的,跟我们现在挑的母蛙呈一个比例。像我们挑母蛙,我们希望挑在50克到60克之间,甚至70克范围。我们挑公蛙就能选35克到40克之间,甚至50克,这种是比较好的,标准的公蛙,这样是比较配对的,对以后繁育它的后代,我们的养殖效益产量都有大的提升。

  【解说】:挑选出来的种蛙,就要把它们放在种蛙池里,让它们自由地繁衍了。而吴传意在蛙繁殖期里做的事儿,关系到养蛙的成败。

  4月的时候,是黑斑蛙产卵的季节。

  这些蛙声,就是公蛙求偶的声音。

  吴传意慢慢有了经验,雨过天晴的时候,蛙的叫声也最频繁,这一般就是取蛙卵最好的时间。

  【采访】吴传意:需要交配产卵之前,它会白天叫晚上也叫,基本上是24小时叫,蛙这两天叫得厉害了,这两天就要注意去收卵了,也就收得到了。

  【解说】:吴传意小心翼翼地把整团的蛙卵捞上来,转移到孵化池。

  蛙卵在孵化池里养一段时候,等它把卵泡里的营养物质全部吃掉,就慢慢地长出尾巴,变成蝌蚪。蝌蚪几何数量地扩大,孵化池里已经住不下了。

  要给蝌蚪建一个什么样的住的地方呢?吴传意一直在思考。如果建独立的蝌蚪池,等它变态上岸再转移到青蛙池,这样蛙的成长过程就需要换两次房子。土地面积的浪费不说,在移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人为的损伤,对养殖不利。更可怕的问题是,密度过大以后,蝌蚪一旦有部分感染了病毒,那么整个池里的蝌蚪就会全军覆没。

  经过摸索,吴传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这就是吴传意建的多功能养蛙池,为了看得直观,他特意制作了一个模型,给我们讲解了他的设计。

  【采访】吴传意:这就是我们多功能池的模型,这种是它的横切面,这上面是它平面的区域,我们这里都把它分开了,这里有陆地区、浅水区、深水区,主要有三大部分,两边都是对称。

  【解说】:这三个区域,功能各不相同。

  【采访】吴传意:深水区能起到保温的作用,黑斑蛙是需要一定的水源,我们在深水区加到一定的水源之后,能够起到保湿、降温的作用。浅水区主要是活动区域,包括各环节的进食空间,驯食的平台,这都是浅水区的特殊功能。陆地区,我们养蛙它长期待在陆地区,也就是它待在陆地区的时间是比较长的,陆地区我们可以安放食台。

  【解说】:蛙还是蝌蚪的时候,喜欢在浅水区活动。等它变态上岸以后,会比较多的待在陆地上,而在它进食以后,又会到浅水区补充水分。种蛙冬天冬眠需要钻进土里面,产卵时又在浅水区,需要降温、保温的时候,又到深水区。这样,青蛙一生的三个生态样式,在一个池子里就都能满足。既满足了蝌蚪期的需求,又满足幼蛙,成蛙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吴传意的黑斑蛙现在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流程,繁殖、孵化、驯养、投喂都有了标准化的操作规程,2014年,他的驯化养殖方式通过了浙江省林业厅的验收,成为浙江第一个拿到黑斑蛙养殖许可证的人,现在,他一年能产出10万斤的黑斑蛙。

  对于吴传意来说,他对于黑斑蛙的计划还不只这些,他又开始了蛙稻的试验。把一部分蛙放到了田里,让它们自己捕虫吃,守卫农田,让田间有了他小时候的情景。

  【主持人】:吴传意用四年的时间,摸索出一套人工繁育养殖黑斑蛙的成熟技术,为我们的餐桌添了一道美味,也为稻田里添了一道风景。但他并不轻易把自己的蛙卖给那些想养蛙的人,他告诉记者,他会先观察,看想养蛙的人是不是真心喜欢,是不是真的会坚持,他说做养殖并不容易,要克服的困难很多,没有点儿执着劲儿是做不好的。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12月16日 00:10

视频简介:养青蛙,说起来平常简单,做起来困难重重。第一个难关:青蛙到底吃什么?第二个难关:青蛙到底怎么住?最大的难关:青蛙怎么能上市?看浙江长兴的吴传意,怎样步步为赢,走出青蛙养殖的困惑。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