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黑斑蛙是种被保护的野生动物,如何将黑斑蛙养殖合理合法地做成一个产业,吴传意咨询了相关部门之后得知,要有野生动物养殖许可证,而要拿到这张证儿,首先是得形成完善的人工养殖黑斑蛙的技术体系,吴传意决定先试养。
没养蛙之前觉得养蛙简单,可等到养起来,吴传意才发现到底给蛙吃什么是第一个难题。
吴传意先是去挖蚯蚓给蛙吃。
黑斑蛙吃蚯蚓吃得很欢实,但没过几天,他就发现了问题,蛙池里开始出现了大蛙吃小蛙的情况。
而且如果大蛙和小蛙的个头儿差不多,就会两败俱伤。
【采访】吴传意:体格相差如果不是很大,一只蛙如果在吞的过程当中,被吞的那只蛙是窒息死掉。在吞它的过程当中,这只大蛙有时候会卡在喉咙里也会窒息死掉,那么就会出现两只蛙同时死亡。
【解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这和喂的食儿有很大的关系。
这野外挖来的蚯蚓,大小不一,数量不固定。如果截成段儿喂,又没法操作。
【采访】吴传意:我们真正在人工提取蚯蚓来喂蛙的时候,在幼蛙早期的时候,其实蚯蚓是不利于它进食的,因为幼蛙早期体格比较小,蚯蚓我们又不能人为的把它分为几段,我们只能是整体的给它吃。
【解说】:蚯蚓只能整条喂给黑斑蛙,但很多蚯蚓的体型对于幼蛙来说是很大的,活蚯蚓放在食台上,不停爬动,因为蚯蚓体型长,蛙一口吞不进去,就会出现几只蛙抢蚯蚓的状况。
几只蛙抢食蚯蚓,抢不到蚯蚓的蛙就没食儿吃,吃不到食儿的蛙,体格明显就会减小,三到五天之后,没食儿吃的基本上体格也就是有食儿吃的那些蛙体格的三分之一不到。蛙的食量又一时琢磨不清,挖来的蚯蚓要是不够吃,蛙饿极了的时候,就会出现大蛙吃小蛙的情况。
蛙不能够统一地长大,还自相残杀,淘汰率就会很高。喂蚯蚓的办法,很快就被吴传意摒弃了。个头太大的不行,那就找方便蛙吃的,他开始注意到另一种饲料,就是人工养殖的蝇蛆。
【采访】吴传意:你看,这就是我们从种蝇房里收出的苍蝇卵,由这种苍蝇卵,我们把它培养成鲜活的蝇蛆。
【解说】:这些白色的东西,就是苍蝇的卵,苍蝇卵继续成长发育,就成了蝇蛆。吴传意觉得,对于青蛙来说,蝇蛆个头儿合适,而且是一种非常好的高蛋白食物。
这些放在食台上的蝇蛆,很快就会被黑斑蛙抢食一空。
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发现,给蛙喂蝇蛆时间长了,蛙又出现了不消化的情况,在青蛙的粪便中出现了整只的蝇蛆。
查了资料他才知道,家蝇繁殖的蝇蛆,在蛹化之前,它的皮质非常有韧性,在蛙的胃里面不容易消化,如果全部用蝇蛆长时间喂蛙,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养殖。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别看青蛙的个儿头不大,食量并不小。一只蛙一天要喂两顿,而一顿就要吃掉它自己体重大概十分之一的蝇蛆。这就意味着,如果规模养殖黑斑蛙,还要有专门的人手、专门的场地来养蝇蛆,才能供应上蛙的饲料。
【采访】吴传意:成本会大大的提高,因为你去做其他的产业来维持这个产业,而且你做其他的产业,并不是说在其他产业上经营,仅仅把其他产业产出的产量来供应养蛙业,那么我就需要两个产业来培养一个产业,成本很高。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5年12月16日 00:10
视频简介:养青蛙,说起来平常简单,做起来困难重重。第一个难关:青蛙到底吃什么?第二个难关:青蛙到底怎么住?最大的难关:青蛙怎么能上市?看浙江长兴的吴传意,怎样步步为赢,走出青蛙养殖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