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开讲啦》“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领队孙键:帆过浪有痕(9月7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 开讲啦 来源:央视网2019年09月06日 17:39 A-A+

20198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我国南宋初期古沉船南海一号的最新考古发掘成果:至今为止南海一号共出水18万余件文物精品,被誉为中国水下考古的里程碑。那么这艘在海底沉睡了八百年的古沉船是如何被发现的?它又承载了怎样的文明?本期《开讲啦》邀请到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领队——孙键,他将为大家讲述南海一号从发现、打捞到发掘的传奇经历,揭秘这艘古沉船背后的故事。

水下考古是探险还是寻宝?

说到考古,大家可能不陌生,但你知道水下考古吗?本期节目一开场,主持人撒贝宁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是水下考古?孙键表示:水下考古既不是寻宝,也不是探险,更不是猎奇,从本质上来说它是陆地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只不过介质不一样。孙键从事水下考古近三十年,最长时,他一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海上,至今下水上百次,工作内容不仅面向海洋,也包括内陆的水下遗址。节目现场他也给大家分享了他和同事在水下考古时的照片。

但是孙键表示,真正的水下考古并没有大家看到的这么浪漫,正常海域的能见度都很差,很多时候伸手不见五指,基本上像盲人摸象一样摸过去。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差的能见度,才让许多的水下遗址得到保存而不被盗捞。他说:“水下考古其实并不神秘,它是调查、发掘水下埋藏的一切人类文化遗产的考古技术领域。”

我们在海底沉船里究竟发现了什么?

截至目前,“南海一号”的考古发掘已经出水文物18万余件,以瓷器、铁器为主,包含有金银器、漆木器、玉器、钱币等不同种类。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沉船的面纱也在不断被揭开,更多的文物不断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说到南海一号中出水的文物,孙键说,比起金银陶器,那些可以反映当时人生活的物品更有研究意义。南宋晚期,从中国沿海港口出发,到达东南亚、西亚通常需要一个月乃至数个月的航行,在南海一号中发现的船载货物与各类生产生活资料:像胡椒、羊骨头、酒坛子甚至一坛咸鸭蛋,这些对于历史研究都弥足珍贵。南海一号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为我们了解古人海上生活提供了鲜活的范本。

南海一号展现了我国宋代繁盛的海外贸易体系,对研究我国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有着重要意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传承、我国与沿线国家商业与文化交流提供了坚实论据。

 

“南海一号”的发现究竟意义何在?

1987年第一次被发现,到2007年第一次露出水面,再到20198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南海I号”保护发掘项目重要考古工作成果。这条珍贵沉船历经30年,终于得以清晰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提及南海一号从定位发掘到整体打捞的曲折过程,孙键回忆道,为了保证沉船和文物的完整性,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周密的设计和六次水下调查,最终将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出水,这是中国海洋施工的胜利,堪称水下考古的典范。南海保护发掘工作,按照发掘、保护、展示三位一体的先进理念,广泛运用多种科技创新手段,获得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现场有青年代表曾经去过“南海一号”所在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在“水晶宫”内,观众不仅可以在展厅了解沉船的历史,而且可以近距离直接观看考古发掘的全部过程。公众参与也是我们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孙键说,南海一号的发现发掘正是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飞速发展的三十年,而更重要的是这艘沉船中所蕴含的平等、交流的文明也带给我们更多思想的启迪。

那么,这艘穿越了八百年历史的沉船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三十年来,中国水下考古又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和荣光?尽请期待本期《开讲啦》。

 

97日(周六)晚十点半档

CCTV-1《开讲啦》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