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7 《致富经》

[致富经]我们在非洲种水稻 20190408

来源:央视网2019年04月08日 23:07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他们在首都阿布贾,建起了这个占地89公顷的产业示范园。他们把来自尼日利亚各州的农业官员和种植户请到示范园里,为他们传授新型农业技术。

2010年,瓦拉镇的努胡酋长在这家中国企业的帮助下,成了水稻种植大户。这一年,企业在尼日利亚推广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全国5000多户种植户加入进来,带动种植户人均年收入从原来2000元左右,增收到5000元左右。

[致富经]我们在非洲种水稻 20190408

丹拉米·萨拉赫(水稻种植户):我来这里向中国人学习水稻种植技术,我还把学到的技术教给了我的朋友们,差不多教会了20个人。

艾克是这家企业的当地雇员。最近他家添了个胖儿子。今天艾克专门邀请同事们到家里吃饭。为招待同事们,艾克请来了好朋友沙马拉来家里帮忙。中国人常吃的包子、饺子和炒饭,也成了尼日利亚人餐桌上的美食。虽然尼日利亚人跟中国人的吃法不太一样,但他们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盛。

员工艾克的妻子:好吃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这家中国企业,逐步在尼日利亚打造了一条种植、加工和推广的产业链。增产粮食超过100万吨,解决了每年80万尼日利亚人的口粮。他们还把更多的中国农业技术引进尼日利亚、引进非洲。

王淼(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在中国农业农村部指导下,积极将自己打造成为中非农业合作的桥梁,非洲农业发展的伙伴。

为了尼日利亚人手里的饭碗,这家中国农业企业深耕尼日利亚这片土地。记者采访的时候,他们每天都是这样的笑脸。

而走近他们的生活才知道,在这里,他们住着小小的房子,和国内的亲人隔着远远的距离,而他们人生中长长的时间,都留在了这里。他们在这里,甚至有了一座陵园,有5位同事长眠在这片土地上。

汪筠(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老中青分来这里十多年的、十五年以上的,十年的都有。

记者:你来非洲多少年了?

汪筠(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我现在是第十年了。

记者:第十年了。

汪筠(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第十年了。我刚来的时候才24岁,

王学民(企业员工):我那个时候来到这里,我儿子正上小学2年级。现在他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但是我现在做梦还是能梦见他小时候的那个样子。所以这时候,心里是非常痛苦和苦闷。但是现在一想到我们在这边,让他们的粮食产量大大提高。让他们的老百姓都吃上大米,填饱了肚子,这方面,觉得对小家的歉疚又不算什么。

[致富经]我们在非洲种水稻 20190408

李太龙(企业员工):想做点事。这样人最后走完人生历程,有个回顾。

杨永星(企业员工):在这边工作我没有感觉后悔

成诚(企业员工):在这边工作我没有后悔

陈俊才(企业员工):不后悔

徐国信(企业员工):一点都不后悔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9年04月08日 23:07

视频简介:这里是非洲尼日利亚,这里的人热情淳朴。可他们有一个生活难题,就是吃大米。一家中国农业企业,13年前来尼日利亚解决这个难题。他们平蚁窝,抓蚁后,和当地人成为好朋友。他们种出100多万吨稻米,让80多万尼日利亚人吃上大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