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下岗,让而立之年的他,无助,愧疚。绝望中,他在当地人喜爱的小吃上发现商机。饵丝,本地人离不开,外地人吃不够,可这种美味却带不走。6万元起步,他颠覆传统,让腾冲饵丝大变身。看老实男人赵庆生,如何把利润几角钱的小买卖,变成年销售额1300万的大生意?
这里是腾冲市随处可见的小饭馆,每个小饭馆都会卖一样东西,那就是腾冲人最爱吃的饵丝。
顾客:老板娘来三碗饵丝。
吃上一碗饵丝,腾冲的人一天就开始了,这是腾冲人的生活仪式。就算没有座位,站着也得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饵丝。
顾客:每天早上必须吃,这是我们腾冲早点。
顾客:基本上每天都吃。
顾客:以前我不在腾冲的时候,每天进我们腾冲的时候,基本上第一件事就是先来一碗饵丝。
顾客 小朋友:好吃。
记者:你自己能吃得了这一碗吗?
顾客 小朋友:能。
在腾冲有250多家做鲜饵丝的小作坊,还有几百家卖饵丝的小饭馆。一斤鲜饵丝卖2.5元钱,一碗饵丝8元起,这生意大家看都是来小打小闹,当地也很少有人能靠饵丝发大财。但有一个人却让饵丝这种小吃,变成了年销售额1300万元的大生意。
赵庆生:老板来碗饵丝。
这个人就是赵庆生,他从饵丝上发现商机,颠覆传统,让饵丝大变身,一斤鲜饵丝的卖价在他手里能增长4倍。
说到做生意,大家会想到巧舌如簧,能说会道。可这个赵庆生却偏偏是个老实巴交、不擅言辞的人,就在采访的时候,他面对镜头,竟然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赵庆生:对。关键。就是说。慢慢来。重新来。
赵庆生的朋友 胡霖:他就是腼腆,三个人以上不太熟悉的人他就不说话了。
一见陌生人就紧张、结巴,连句顺溜的话都说不出来,这么一个不善言辞的男人,究竟是怎么卖饵丝的?从6万元起步,把销售额做到一年1300万元,他又有啥绝招呢?
赵庆生是云南省腾冲市人。2000年他所在的食品厂企业改制,他下岗了。那时赵庆生正值而立之年,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大家子人需要他养。可下岗后,就连儿子的学费,他都得张手跟家里老人要。
赵庆生:挺对不住整个家庭,老的也对不住,小的也对不住。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没法承担,该自己付出的没能力付出。
一家老小的生计,成了赵庆生最头疼的问题。这个老实、木讷的男人,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就在赵庆生最迷茫的时候,他从当地人每天都吃的饵丝上发现了商机。饵丝是腾冲的传统小吃,是用大米做成的。
这是传统饵丝的制作工艺,从老祖宗开始,腾冲人就对饵丝情有独钟。他们情愿花上几天的功夫,通过至少四个人的通力合作,费尽心思,就是为了吃上一口饵丝。煮着吃,泡着吃,凉拌吃,腾冲人把饵丝吃出了花样。
在腾冲有250多家做鲜饵丝的小作坊,还有几百家做饵丝的小饭馆。一斤鲜饵丝卖2.5元钱,一碗饵丝8元起,大家都是小打小闹,可赵庆生却靠着饵丝发了财、改变了命运,让一斤鲜饵丝的卖价增长了4倍。
赵庆生在吃饵丝的时候,听到很多游客在说,这个饵丝太好吃了,要是能带走就好了。可是鲜饵丝的保质期只有两三天的时间。游客的这些话让赵庆生很受启发,他要让鲜饵丝大变身。
赵庆生:鲜饵丝如果把它做成方便面那样就好了,拿回去开水一泡就可以吃。
方便饵丝!没错,赵庆生就是要给游客定制饵丝。可以带走,方便食用,保质期长,还不能牺牲口感。
锁定了目标消费群体,琢磨明白了产品类型,他决定:自己创业!可他没有想到,困难接踵而来。
在当地的小作坊做的都是鲜饵丝,这些鲜饵丝在当地就可以消化得掉,当时几乎没有人对饵丝进行深加工。赵庆生的主意是个好主意,可是当时的他连启动资金都没有。比赵庆生更愁的是他的父亲。
父亲:做梦都想着,我从哪里搞点钱来支持他一下。
有一天赵庆生回家的时候,父亲把六万元钱给了他,其中五万元钱是父亲一辈子的积蓄。还有一万元是父亲挨家挨户给赵庆生借来的。拿着这沉甸甸的六万元钱,赵庆生心里五味杂陈,这次创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9年03月20日 22:27
视频简介:下岗,让而立之年的他,无助,愧疚。绝望中,他在当地人喜爱的小吃上发现商机。饵丝,本地人离不开,外地人吃不够,可这种美味却带不走。6万元起步,他颠覆传统,让腾冲饵丝大变身。看老实男人赵庆生,如何把利润几角钱的小买卖,变成年销售额1300万的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