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17 《致富经》

[致富经]了不起 中国农民 第一集 禾下土 20181217

来源:央视网2018年12月18日 00:09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葛浩新:一年365天,我天天都到地里去,这些年我种的粮食,累积起来已经超过十万吨,足够全国14亿人每人一碗面

凌继河:现在想起来,当时我的胆子真够大,我生意做得那么成功,那么挣钱,为啥还要来种地?

[致富经]了不起 中国农民——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第一集 禾下土 20181217

葛浩新:我15岁之前就没有正儿八经吃过一碗用小麦面做的面条,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啥时候地里能长出来吃不完的粮食,我能天天吃好面条?

凌继河:现在我种了三万八千多亩地,跟我一起种的有6万多人,我就想让更多人吃上一碗又安全又好吃的大米。

皖北地区的小麦进入收割尾声。安徽阜阳,这个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已经连续第十年粮食年产量超过百亿斤。

葛浩新是这里的种粮大户,每年生产的粮食超过万吨。但在他的记忆中,15岁之前却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葛浩新:一到晚上饿得嗷嗷叫,大人就哄着小孩子说,睡着了就不饿了,你睡觉吧,睡觉就不饿了。你想想70斤重,一个大老爷们176厘米高,70斤重。什么概念!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近10亿人口,8亿在农村。那时候,农村依然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土地集体所有,大伙儿绑在一起干活,生产效率本来就很低,葛浩新家又因为缺少劳动力,每年分到的粮食都是村里最少的。

葛浩新:有一年丰收了,我们家六口人分了120斤麦子,一人20斤,一年的口粮。发誓要做个科学家,生产出很多很多的粮食,让我的亲戚朋友不再挨饿。

这些红手印是中国农民在与饥饿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胆识和勇气,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秘密聚会,做出了一件在当时有坐牢危险的大胆决定:分田单干。为此他们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

仅仅一年小岗村的粮食总产量就由3万斤激增到14万斤,结束了20多年吃救济粮的历史。包产到户是农民的伟大创举。1982年党中央颁发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承认农村的包产到户,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在全国迅速推广。

距离小岗村仅200公里的安徽阜阳,葛浩新的家里分到了8亩6分地,“一年吃饱饭、两年卖余粮、三年盖新房”。江西安义的凌继河,家里分到了57亩地,不仅很快吃饱饭,还有钱买鱼买肉了。

凌继河:我妈妈喜欢吃鱼,多买给她吃,我妈妈说,儿子我吃腻了,不要买了。每天晚上我都做噩梦。她不知道我这个钱从哪里来的,我说你放心吃,现在都开放了,已经分田到户了。

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8%的人口,这个奇迹,是了不起的中国农民闯出来的。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民从土地上得到解放,有了更多的选择。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葛浩新的家乡安徽阜阳,当地农民走出去打工的很多。在阜阳农科所工作,从事种子研究的葛浩新,看到了一个多种地、多产粮的机会。

[致富经]了不起 中国农民——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第一集 禾下土 20181217

葛浩新:这是第一份合同。你看当时签的,1999年10月到2009年10月,阜阳这边流转这么多土地,应该说规模性的我是最早的。

粮食研究员:他是率先走出来的,这个是经营制度的又一次创新。这个新的路子,应该说安徽还是走在前面的。

把偏僻的、低洼的、产量不高的地,集中起来承包种粮,给农户一年一亩400斤小麦作为报酬。葛浩新种粮的第一年,就种了240亩地。但几千年来中国农业靠天吃饭的命运,却没有因为葛浩新的进入而改变。他开局不利。

葛浩新:黄豆长出来开花了,一场大水来了,五年才把账还清。我母亲一开始就不同意我做这个。

黝黑的皮肤,沙哑的嗓音,是那时候过于劳累留下的烙印。葛浩新在土地上继续坚守,努力提高粮食产量。读高中的儿子葛翔,用一首诗写尽了父亲的前半生。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8年12月18日 00:09

视频简介:大国农道,任重道远。一米一饭,关系国家安危、人民幸福。生活在这片热土,勤劳的中国人,从没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守护住13亿多人的生命线,中国碗装中国粮,是他们不变的初心。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