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探索发现》节目预告(1月8日-1月14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0 探索·发现 来源:央视网2018年01月03日 14:54 A-A+

2018考古探奇第一季 兴化蒋庄遗骨之谜(上) 播出时间:2018年1月8日 21:45

2011年10月,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和泰州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来到了兴化蒋庄进行考古发掘。在为期两年的考古工作中,蒋庄遗址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尸骸。如此大量保存完好的尸骸十分罕见,专家们认为,正是蒋庄的土壤让这些尸骸得以保存完好。蒋庄在历史上属于沉积地貌,正因为如此,蒋庄的土壤呈碱性,而碱性土壤有利于尸骸的保存。
  考古专家们在清理蒋庄遗址的骨骸时发现了尸骸摆放的并不整齐,这些蒋庄人的尸骸在死后曾被移动过。专家们认为这是二次葬的原因。专家们还在这些骨骸上发现了利器打击的痕迹,考古专家林留根推测这些蒋庄人曾经在此发生过激烈的战争。
  专家们还发现了这些骨骸中有很多关节发生了翻转,这种情况却并非是因为战争,而是因为当地的丧葬习俗。蒋庄人认为这些人因为意外死亡,鬼魂会对蒋庄人不利,因此扭断膝盖骨,让这些人死后不得回到部落。在蒋庄遗址中还发现了两排房子,考古专家林留根推测这些房屋并非是用来居住,而可能是古人处理尸体的场所。
  让人好奇的是,这些四五千年前的蒋庄人到底在和什么人作战?他们之间为什么会发生战争?战争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兴化蒋庄遗骨之谜

兴化蒋庄遗骨之谜

2018考古探奇第一季 兴化蒋庄遗骨之谜(下) 播出时间:2018年1月9日 21:45

2012年5月,江苏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正在对蒋庄遗址中发掘出的墓葬进行整体的套取工作,其中158号墓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158号墓拥有蒋庄遗址中最大的棺木,棺木的长度达到两米,宽度也将近一米,而且整个棺木是从完整的巨木上切割而成。
  制作如此大的棺木必然消耗了大量的资源,158号墓主人的身份引起了专家们的好奇。而更让人惊讶的是,158号墓中还有陪葬的六个人头和一具无头的尸体。专家们在对陪葬头骨进行研究后发现,陪葬头骨中有一个被切割开的痕迹。专家推测这具女尸可能是墓主人生前喜爱的女性俘虏。专家们又将目光转向了陪葬的头骨上,根据头骨的牙齿痕迹,专家推测墓主人可能是一位蒋庄的战斗英雄。考古专家林留根认为蒋庄人很可能是在和北方大汶口文化的先民们作战。
  生活富足的蒋庄人为何突然在4000年前神秘消失,考古专家们在考古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专家们注意到蒋庄遗址的土层中有洪水淤积的痕迹。考古专家林留根推测,这场史前的大洪水可能正是蒋庄人最终消亡的原因。

2018考古探奇第一季 探秘句町古国(上) 播出时间:2018年1月10日 21:45

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德厚小龙村,曾经是句(gou 沟)町(ding 丁)古国的属地,2017年9月6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文山小龙墓开展了主动性发掘,领队杨帆,是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从事一线田野考古与研究工作近三十年。
  9月18日,在二区的三号探方中,考古队清理出了与前一天类似的铜矛,在这件铜矛的下方也有着一件与之前样式相近的陶釜,在紧邻的另一个墓坑当中,考古队也清理出了一件铜戈,于此同时,周围的数个墓葬内也有着类似的发现,根据这些器物的出土,考古队发现了一个明显的组合迹象,对于这种葬器的组合,考古队初步判断,有可能是一种固定的葬俗。
  10月14日,在山顶的1区探方中,考古队员们发现了一座含有陶釜和铜矛的墓葬,但在清理铜矛的时候意外发现在铜矛的下方,出现了一件与众不同的青铜器。
  清理出来了后,出现在大家的面前的是一件精美而又与众不同的铜戈,这件铜戈,样式和之前发现的任何一件铜戈都不同,整个云南省,都是首次发现。
  这件铜戈表现出了本地少有的样式,它上面的回形纹饰也表现出了商周文化的影子, 这种陶器与青铜器组合的墓葬方式极为特别,难道大墓的主人会是句町古国的王侯将相吗?

2018考古探奇第一季 探秘句町古国(下) 播出时间:2018年1月11日 21:45

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已经在句町古国范围内的文山小龙墓发掘后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规律:青铜兵器与陶釜的组合。
  山顶一区的探方已全部发掘至深土面,不仅没有任何的标志性器物出土,且并没有发现中大型墓葬的迹象。
  杨帆接到通知,云南省东南部广南县旁,一个正在作为旅游开发中的溶洞里,当地人报告捡拾到了古老的陶器碎片。考古队分析,那很有可能是一个古老的岩洞遗址。大阴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广南县旁,随即在洞口周围展开了调勘工作,他们发现,在这里的地表上,大量散布着碎裂的绳纹陶器和加工使用过的石器,根据这些发现器物,考古队初步猜测这里是新时期石器的遗址,考古队发现了一块疑似人类的骨骼,而在其下方,考古队又发现了一个陶釜,一颗人类牙齿的发现,瞬间决定了这些骨骼是人类的。接着发现了一对玉锛,考古队认为它们极有可能是一种礼器。而大面积的烧灰与墓葬现象更是证明了这里极有可能有着大量的墓葬。
  面对着大量采集以及出土的器物,考古队初步判断此处是一个由旧石器时代延续至新石器时代的岩洞葬,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很有可能是云南前所未有的。
  考古队虽然在句町古国范围内的文山小龙墓发掘工作中铩羽而归,却意外发现了极具考古价值的岩洞葬。

2018考古探奇第一季 邳州西晋大墓(上) 播出时间:2018年1月12日 21:45

2015年,江苏省邳州市煎药庙村一处施工工地上发现了一处神秘的洞口,经过专家的认定,这处洞口是一处年代久远的古墓。南京博物院接到报告,以马永强为考古领队的一支考古队来到了煎药庙村进行考古工作。
  当地村民关于这座古墓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认为这里可能是乾隆皇帝妹妹的坟墓,理由是当地曾有皇姑的传说,煎药庙的来源也正是因为这位清代皇姑。而当地的一些村民查阅族谱,认为这里可能是汉代的一位妃子。
  考古队根据墓砖的大小形制初步断定这里可能是一处东汉的墓葬。由于墓葬大量积水,为了进行发掘工作,考古人员对墓葬进行了抽水工作。抽水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墓葬的规格非常大。消息迅速报到了江苏省考古研究所,专家们在煎药庙村展开了现场会。
  考古队在墓砖上发现了石灰层,考古队里有些人就此认为这里可能是一处明清墓葬,因为明清墓葬中很常见这种石灰包浆的砖石墓。但是这个说法也遭到了否定,考古专家马永强根据墓葬券顶的石灰层判断这并非是明清墓,而可能就是东汉墓 。
  考古队员在进一步的工作中发现了青瓷,青瓷是晋代的标准器,因此考古队员们断定这里应该是晋代的墓葬。考古队又在清理陶器的时候发现了陶器的风格与东汉接近,从陶器的风格判定这里应该是受东汉薄葬之风影响的西晋墓。
  考古队在勘探过程中又发现了另外八座规格相仿的墓葬,墓葬的主人引起了专家们极大的好奇。

邳州西晋大墓

邳州西晋大墓

2018考古探奇第一季 邳州西晋大墓(下) 播出时间:2018年1月13日 21:45

考古专家们在煎药庙村墓地发现了九座大型墓葬,专家们对于墓葬主人的身份十分疑惑。而首当其冲的是,这九座大型墓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它们为什么要葬在一起。专家们根据墓葬群的形制,认定这是排葬的葬法,这里应当是一处家族墓葬。
  考古专家们在煎药庙村古墓群中清理出了大量的随葬品,其中有很多珍贵的青瓷器,专家们认定墓主人一定有着很高的身份地位。
  专家们又在墓葬的显赫处发现了下邳国的字样,这说明了墓葬主人的身份应该是下邳国人。
  在墓葬中还出土了一枚金五铢钱,这种五铢钱极其珍贵,充分说明了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贵族。考古专家林留根根据墓葬的规格形制和出土的器物推断墓主人应该是西晋时下邳国的诸侯王。
  而更让人惊奇的是,在煎药庙墓地中还发现了一些很特殊的随葬品,这些随葬品连考古队的专家们都从未见过。
  其中一件是鹦鹉螺杯,这种杯子外面螺旋状,材料并不是中国所产,因为中国本土并没有这种鹦鹉螺。这种贝壳应该来源于南亚等地,经历了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了邳州,最后被做成了酒杯,陪葬在墓主人的坟墓中。
  专家们还在墓葬中发现了一件玻璃碗,这种玻璃碗在西晋时期十分罕见,专家们一度以为这是一件玉碗。这件玻璃碗也并非中国所造,而是来自万里之外的中亚地区。
  煎药庙村的考古工作复活了下邳国,也给我们展示了古人们的生活情景。

越冬 播出时间:2018年1月14日 21:45

黑颈鹤是全球鹤类中唯一的高原鹤。夏季,它们在青藏高原的沼泽繁殖,秋天则会飞到大山包过冬。
  大山包位于云南昭通市的西北部,平均海拔接近3000米,由高差在50到100米的浑圆山体交错相连组成。在2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散落分布着很多草坡、湿地和湖泊,这里是黑颈鹤和很多鸟类世世代代迁徙越冬的目的地。
  两百多年前,人类的足迹开始进入到大山包,虽然大山包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但自人类进入以来,开荒种地就没有停止过。在这里,人们常年种植荞麦、燕麦和马铃薯。年深日久,耕作面积不断扩大,前来越冬的黑颈鹤,已经习惯了与大山包人相处。每到秋季,秋收后的土地中,遗留的农作物也给它们提供了越冬的食物。
  鹤大着胆子来到靠人更近的田地里,在人们刚收获过的土地里遗留的谷物更多,一家子找到食物更容易。
  事实上,黑颈鹤一直处于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在野外,黑颈鹤的平均寿命仅有20来岁,高原气候的恶劣,食物匮乏以及人类活动的挤压,每年都有7%左右的黑颈黑颈鹤,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去生命。今天,这种野生状态的高原鹤,在全世界范围内还不到9000只,已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濒危的物种。
  冬季的大山包,黑颈鹤、放牧人、大牲畜生活在一起,他们共同享有这片天地。







860010-1119060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