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探索发现》节目预告(9月18日-9月21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0 探索·发现 来源:央视网2017年09月12日 14:50 A-A+

      《国宝迷踪》第十九集《韩熙载夜宴图》之谜   

      唐朝结束后,中国历史进入短暂的五代十国时期,江南一隅建立的南唐,定都金陵。它的著名国主就是著名的书画皇帝李煜。李煜的绝世才情影响了南唐风气,所以他手下的大臣们也都是文人墨客,丹青妙手。一幅千载古画《韩熙载夜宴图》,便诞生于这杏花春雨的江南之国。
      这幅丹青妙就的传世名画,鲜活地展示了南唐贵族奢华神秘的生活。觥筹交错、缓歌曼舞,宾主们纵情欢歌,享受太平景象。
      “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李煜,向来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是倚栏听风雨,对月吟离愁。作为南唐国主,他在政治上的作为极少为人所道。那么,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帝王,他又为何会对他人家宴如此感兴趣?画师顾闳中会给他带回一份怎样的消息呢?
      一幅记录韩府夜宴全过程的水墨丹青,背后究竟潜藏着多少未知的秘密?韩熙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面对他的变化,李煜又会作出何种感慨呢?
      厦门大学傅小凡教授登临《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国宝迷踪》第十九集《韩熙载夜宴图》之谜。
    《国宝迷踪》第十九集《韩熙载夜宴图》之谜—播出时间:9月18日 22点01分


      柳孜运河遗址发掘记(一)简介

      1998年深秋安徽省303省道建设中的公路逐渐延伸到了淮北市濉溪县的柳孜村,在这里,发现了一些石构建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联合考古队很快来到柳孜考察。

      考古队确定这个石构建筑认为可能是一个码头,在柳孜挖到了码头遗址,专家们相信他们就此找到了大运河的遗迹,其实,专家们说的大运河,并不是今天的京杭大运河,而是在隋朝就基本修建完成的隋唐大运河。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航路是从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出发,一路向东进入黄河然后借道黄河,到达河南荥阳,也就是今天的郑州,从郑州开始,隋唐大运河水分两路,一路北上直达幽州,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另一路则向东南方向而去,经汴州、宿州、直达江苏宿迁,在宿迁进入淮河,然后借道淮河经邗沟直抵扬州。再从扬州进入长江,经南运河最后抵达杭州,隋唐时期大运河的规模远远超过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它联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自然水系,堪称人类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从郑州到宿迁的这段隋唐大运河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通济渠,又称汴河。历史文献上记载:这条通济渠就经过柳孜。
      2006年春天,位于淮北柳孜东南50多公里处的宿州,发现了隋唐大运河的遗址,考古队在宿州也发现了一个石构建筑,专家们认为它和柳孜出土的石构建筑一样,也很可能是一个码头。
      经过专家们的论证,在柳孜等处大运河遗址出土的石构建筑被确认为虹桥桥墩。
      《柳孜运河遗址发掘记1》一  播出时间: 9月19日    22点01分


      柳孜运河遗址发掘记(二)简介

      1999年柳孜的第一次考古发掘中在2006年宿州大运河遗址考古发掘中出现了很多木桩,这些木桩或横卧在地上或直立或斜插在泥土里,这些木桩的用途让专家们非常疑惑。此次柳孜大运河遗址,第二次发掘中这些木桩再次出现。那么它们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更离奇的是在柳孜900多平米的考古区域里竟然发现了8条唐代沉船。这在考古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史料记载,隋唐大运河不仅解决了帝国的漕运需要,还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物资交流,促进了全国的商业流通,正因为如此,隋唐大运河日渐繁忙,在运河上来往的船只数量也是极其可观的。而隋唐大运河运转的季节性因素也使得运河上漕船更加密集。
      由于隋唐大运河每年有4个多月的枯水期大量的漕船只能在不足8个月的时间里运输货物,因此在丰水期隋唐大运河上的运输船只是非常繁忙的,正因为如此今天我们才会在如此小的范围内发现这么多古代沉船。
      为了保证隋唐大运河的通航,古人想到了另一个办法,这就是把河道修窄,加大运河水的流速,把运河里的泥沙冲走,这样就解决了大运河里泥沙阻碍通航的问题,在河道内再筑河堤筑河堤有一个方法,就是木岸狭河。河床由这个斜坡变为竖排用木料做成这个木岸,使河面宽度束窄可以使运河水冲刷运河河床减轻淤积,木岸狭河,是人工运河渠化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柳孜运河遗址发掘记2》一  播出时间: 9月20日    22点01分


      柳孜运河遗址发掘记(三)简介
      2012年初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柳孜大运河遗址展开了第二次发掘工作,在柳孜宿州两个大运河遗址考古发掘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器物,其中以瓷器最引人注目,在柳孜900多平米的考古范围里,在宿州400多平米的考古范围内竟然分别发现了28个窑口的瓷器,专家们发现南方窑口的瓷器基本上都出土于运河古道的南侧,这说明当时的运河航运是分边的。
      从此次宿州大运河的考古成果中,断定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期,中国的运河里船只是沿着左边航行的。
      对于通济渠的废弃时间,学界一直有着不同的说法。
      而此次柳孜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一段小石构建筑,为揭开这个谜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段小石构建筑被专家们确认为一条石板路通道,这段石板路本来横跨在两座桥墩之间,但在1999年时考古队以为它仅仅是一段不相干的石块。显然在修建在这条石板路通道之前虹桥早已不复存在了。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大运河也已废弃了。因为这个石板路的修建把河道彻底切断了。在修建这条通道时建设者充分利用了虹桥废弃后的两座巨大的石构桥墩。显然这条石板路通道的修建时间必然晚于通济渠废弃的时间。那么这条石板路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呢?经过考证发现石板路在建造的时候所打破的地层是宋代的地层叠压在它之上的地层,是金代晚期的地层,所以判断大运河废弃的年代应该是在北宋末期到金代晚期之间。
《柳孜运河遗址发掘记3》一  播出时间: 9月21日    22点01分










860010-1119060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