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探索发现》节目预告(7月17日-7月23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0 探索·发现 来源:央视网2017年07月17日 14:55 A-A+

《玲珑集-微缩的故事》上      7月17日    22点01分

 
  从清代样式雷家族制作宫廷建筑烫样开始,微缩工艺在中国广为流传。从世界上最大的微雕作品,到小巧精致,饱含风情的微缩景观,再到时尚的军事模型、黏土人偶;手艺人凭借着精妙绝伦的技法,带领我们重温一个个逝去的瞬间。
  要制作一个微雕园林一般要经过选材、画稿、雕刻、着色、拼接合成等八个基本步骤28道工序。阚三喜创作的《全景微雕圆明园》创下了四个“世界之最”:它是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圆明园”立体微雕;它有世界上最多的可开启门窗和瓦片;它还拥有世界上最小的喷泉和最小的瓷人。
  《老巷旧梦》以回忆和记录20世纪80年代的生活痕迹为主题。用1:20的微缩手法再现了那个时代一条小城老巷的生活场景:巷子里屋舍连环,屋子内的旧式家具日用品和老照片历历在目。它的作者叫西树,是著名的微缩艺术手艺人,他的作品以真实怀旧富有情怀而著名。
  甄锐是国内最知名的军事模型手艺人。在模型界,甄锐的名字始终与疯狂、传奇以及偏执联系在一起。他创作的大型情景模型《南京受降》整个场景设定为南京黄埔路中央军校礼堂内的受降大厅,模型面积约180*70厘米,人物超过了200个。这件作品从创意构思到制作完成甄锐初步估计需要12年时间,其中对于历史的漫长考证,在他看来是不可替代的环节,这也是他觉得制作军事情景模型最重要的意义。


《玲珑集-微缩的故事》下      7月18日    22点01分

  从一个历史的瞬间,一个记忆中的场景,一帧怀旧的画面,到对上百种传统手艺的浓缩;从充满情感的微缩景观到拥有生命力与动感的黏土动画,也许,靠着手艺人几近偏执的追求,和微缩工艺独特的魅力,这些被埋藏在时间里的记忆,依然有机会得以重现。
  老式的凉茶铺、香港老街随处可见的冰室、已经消失的平民理发屋,每一件黎炽明创作的微缩模型作品,都饱含着藏匿于繁华都市背后老香港的风情,充满着港人共同的记忆。
  这一次黎炽明受邀参加一个香港怀旧题材的微缩模型展览,他要把已经不复存在的摩星岭木屋村重现于世人眼前。
  而雕塑家路岩,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用双手为《手艺》打造了一部黏土动画片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黏土动画片曾经一度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于世界,它们跨越时代与地域,至今仍被人铭记。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手工味儿十足的动画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
  人偶、服装、场景、道具,综合在一起,一个微缩的动画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这是泥塑、布艺、漆艺、陶艺和木工的综合运用,他们坚持用纯手工的方式打造属于中国的黏土动画。守住行走在失传边缘的传统工艺的同时,守护的是默默耕耘的手艺人坚持下去的信心。

《郭新庄唐墓发掘记》一      7月19日    22点01分

  2006年,陕西西安文物稽查大队的民警从盗墓者的硬盘里发现了一组绘制精美的唐代壁画,经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鉴定为盛唐遗珍。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副馆长程旭和征集处处长师晓群得知后,很想收藏这些壁画。
  经过多方努力,不断给监狱中服刑的盗墓者做工作,终于在2013年3月20号,相关专家跟随盗墓者一起来到了西安南郊的郭新庄村,盗墓者指认了墓葬的地点。在确定了墓葬的位置之后,经文物局批示,对郭新庄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工作于2014年3月正式开始。
  8月,通往墓室的入口被考古人员打开,墓室中除了2幅高士图已经被盗,其它的壁画都还在。考古发掘的两方墓志显示,该墓葬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韩休与其夫人柳氏的合葬墓,并且墓志中还提到了韩休的三子韩滉,韩滉是唐代著名的画家,故宫现藏唐代传世真迹《五牛图》既是韩滉的作品。墓中还出土了一些小型文物。
  考古队长刘呆运和专家组讨论决定对墓室中的小型壁画先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揭取。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中心负责此次韩休墓的壁画揭取工作,杨文宗副主任带领着壁画中心年轻的工作人员先对墓室入口处的祥云图进行了揭取,由此拉开了这座墓葬壁画揭取工作的序幕。

《郭新庄唐墓发掘记》二      7月20日    22点01分

  在陕西西安郭新庄村,考古人员对韩休墓甬道两侧的壁画和位于墓室西壁的高士图进行了揭取。这些小型壁画使用了传统的揭取方式,而对墓室中珍贵的三幅大型壁画的揭取方案,专家却论证了很长时间。
  最终,专家决定对墓室中剩下的三幅大型壁画连同背后的砖墙一起进行整体搬迁。但是这个方案是需要技术上支持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邓明科教授带领着课题组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抗震材料——高延性水泥,这种材料在普通房屋的外墙薄薄涂上一层,就可以使抗震强度增加到9级以上。 所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施工队负责壁画背后砖墙的加固工作,保证壁画能够在搬迁过程中保持完整,不会破损。
  壁画下面的土被一点点取走,托换成钢梁,一排钢梁被焊到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后面的吊装就吊这个底座,底座要是不结实,珍贵的壁画将毁于一旦。所以工人们施工格外的小心。
  壁画中心的工作人员给即将搬迁的壁画表面打上多层封护,防止壁画受到外力而损伤。
  吊车组的师傅也来到韩休墓考古工地,和考古人员确定吊装方案和吊车停放的位置。为了壁画不被突然的降雨打湿,专家和吊车组师傅共同决定,给墓坑上方的防雨大篷上开个天窗,把壁画从天窗上吊出去。

《郭新庄唐墓发掘记》三      7月21日    22点01分

  2015年11月16日,在郭新庄的考古工地,韩休墓中的2幅大型壁画开始吊装了。
  韩休墓中发现的壁画,采用的是把壁画连同背后的砖墙一同进行整体搬迁的办法,这在国次还是第一次。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照,相关工作人员虽然此前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吊装这天还是显得有点紧张。
  西安一直多雨,考古工地的地面松软,吊车组的师傅在吊车支撑架下面铺了钢板。
  开吊车的师傅隔着防雨大篷是看不到墓坑中的壁画的,多亏站在墓坑边坡上的师傅给他打手势指挥,第一幅壁画终于顺利地被吊起,轻松地穿过防雨大篷上的开口,稳稳地安放到卡车上。
  而与乐舞壁画连在一起的山水壁画的吊装就不像第一幅壁画那么容易了,工人们一起扶住山水壁画,唯恐它在分离的时刻撞向乐舞壁画。结果,地面上开吊车的师傅操作有点过力,被吊起来山水壁画一下撞向旁边的土墙,这可吓坏了众人,吊车组的师傅手疾眼快,用身体及时地挡住了壁画,才使避免一场灾难。
  韩休墓中的两幅壁画都被安全地吊装到了卡车上,运回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陕西历史博物馆里,壁画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修复2015年元旦前后揭取的壁画。
  临摹工作室里,袁方正带领着馆里的临摹小组对韩休姆乐舞壁画进行复原性创作。

《郭新庄唐墓发掘记》四      7月22日    22点01分

  陕西西安郭新庄村的韩休墓中,只剩下了一幅体量最大的乐舞壁画,还在继续施工。
  意想不到的降雪促使专家们赶快安排壁画吊装的事宜。考古队必须赶在上冻之前把壁画吊出墓坑,运回陕西历史博物馆。否则吊装和运输的风险都将大大增加。
  在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程天健教授也在关注韩休墓中出土的这幅乐舞壁画,他认为这幅壁画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例证,再现了盛唐时期上流社会的流行风貌。
  摄制组向专家询问,是否可以从音乐和舞蹈方面对韩休墓出土的这幅乐舞壁画进行复原?专家认为,唐代的乐器传承到现在都发生了变化,有些都已经失传。不过,作为一种学术探索,也可以试一试。程天健教授选择了一首古曲《婆罗门·引》进行改编,为韩休墓壁画所呈现的乐舞场景配乐。
  2015年11月27日,是韩休墓乐舞壁画吊装的日子。上次吊装墓室中的另外两幅壁画十分顺利,考古队员这次也非常有信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状况接二连三,市政停电和工地过于泥泞都让吊装工作无法开展。几经周折,壁画才开始进行吊装。
  壁画的吊装和运输还算顺利,至此,韩休墓中的所有壁画都被安全提取出来,安放到陕西历史博物馆专门为壁画修建的临时修复室里。
  西安音乐学院,对韩休墓乐舞壁画复原的实验性演出也十分成功,学校已申请立项,把对韩休墓乐舞壁画的复原作为长期的研究方向。

《草原寻古-消失的集宁路》上    7月23日    22点01分

 


  1988年秋天,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沟突发暴雨。一座沉睡了数百年的古墓被暴雨冲开,整套金马鞍饰件、高足金杯、各种珍稀饰品惊现人间,那个关于“汪古部宝藏”的传说再次出现。
  汪古部,一个神秘的蒙古族部落,他们与黄金家族世代交好,成吉思汗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汪古部首领,多年后汪古部丞相之女又嫁给黄金家族的大汗,如此亲密的关系源自成吉思汗征战草原的初期,汪古部就将部落的战士与马匹倾囊相授,黄金家族与汪古部的关系从此世代绵延。
  从出土的的饰物来看,古墓中的主人是一名女性,而黄金马鞍又赋予这位女性高贵的出身,她是成吉思汗的女儿阿拉海别吉?还是那位大汗的妻子满都海斯琴?考古工作者最终没有定论,但汪古部宝藏的秘密一直扰动着世人的神经,这个部落因何拥有巨大财富?
  2002年,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集宁路遗址开始挖掘,考古人员发现这是一座拥有完整建制的古城,并且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补给站,而这座古城恰恰位于当年汪古部的势力范围,古城因发达的商贸金银遍地,同时也充实了掌管税收汪古人的宝库。
  但是,元末的战火打破了古城的平静,从地底挖出的恐怖尸骸凝固了当年惨烈的瞬间,一座贸易之城就此毁灭,汪古部从此成为草原上的传说。







860010-1119060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