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2 央视财经评论

[央视财经评论]东北振兴 如何激发新活力?

来源:央视网2016年11月07日 22:57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11月7日下午,国务院正式发布批复原则同意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让东北振兴再次成为了网络上的一个热词和关注度非常高的一个话题。今年的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提出到2030年要全面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8月22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10月18日,国务院召开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部署》、《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和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可以看到,这三个政策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入,作为我们国家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前些年出现了经济下滑的态势,也引发了市场很大的关注。我们先跟随记者的镜头到辽宁鞍山,一起去看一看曾经辉煌一时的鞍钢,现在的状况是怎么样的。

贾德志,鞍钢集团一名炉前工,20多年的工龄,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高炉前炼铁。记者见到他时正值上午10点,而此时贾已经快两天没合眼了。随着一炉又一炉铁水的产出,高炉正常运转,贾德志终于可以放心回家睡觉了。他像往常一样,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先看望父亲贾仁富,因为父亲老贾也曾经是一名炉前工,他最清楚这个岗位的危险性,每天只有看到儿子平安归来才感到踏实。老贾告诉记者,自己的大半辈子都在鞍钢,这些额头上的伤疤,还有不能正常走路的双腿都是几十年高温度高强度作业落下的毛病,但是老贾不后悔,因为鞍钢是他的骄傲。

因为效益高,福利好,当年进入鞍钢工作,可以说是很多鞍山人的愿望,除贾仁富老伴外,他本人和三个儿女,包括儿媳、女婿,一大家子七口人全都在鞍钢工作,两个儿子子承父业做了炉前工,女儿、女婿、儿媳都是鞍钢厂办大集体企业的员工,因为鞍钢员工的身份,老贾一家人一直受到街坊邻居的羡慕,不过近年来鞍钢效益出现下滑,(贾仁志)所在的车间如今订单大幅减少,待遇也与往年不可同日而语。和贾德志一家一样,鞍钢有很多这样的全职工家庭,他们的家庭收入和鞍钢的企业效益几乎全部同步。2015年鞍钢集团收入严重下降,旗下的上市公司鞍钢股份营收下滑28.75%,巨亏45.9亿元,在鞍山钢铁公司居家退休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宋景才(音)给记者拿出了一张报表,其中可以看出企业目前的种种压力。2014年鞍钢集团仅鞍山区域退休人员达12.8万人,在岗职工10.5万人,退养比为1:1.2,也就是一个在岗职工要养活1.2个退休人员,而整个鞍钢集团退休职工为22万人,在职员工为13.9万人,退养比为1:1.5。记者了解到,2014年鞍钢集团仅鞍山区域退休人员的各项费用总计达6.6亿元,采暖补贴一项就达1.7亿元,而当年企业利润仅为8.75亿元,这也意味着单采暖补贴一项就占到公司利润的近20%,而退休人员的整体开支更是占到了75%之多。

昨晚(11月7日)《央视财经评论》栏目演播室请来了财经评论员吴伯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一起来聊聊振兴东北,如何激发新活力?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说

1、对于鞍钢的现状是什么感触?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里主持人张琳感叹道,鞍钢是我们中国工业化标志性的企业之一,看到了前后的这样的变化的时候,特别受到触动,也想听听嘉宾看到了今天鞍钢这个现状是什么样的感触?

刘戈(央视财经评论员):子承父业,稳定性强但创新力弱

以前我以为只有在我们中国会有这样的一种状态、一种福利安排,儿子接班了,甚至三四代人都在一个企业里边。后来我考察了一下外国的企业,在底特律这样的汽车工厂里头也是一样的,也是一代一代的他们家都在这一个企业里头干。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一种状态?长期以来,这个行业就是这个国家或者这个历史时代里头最牛的一个行业,他们的收入也高,也受人尊敬,然后大家就会形成这样一个子承父业,那么时间长了以后,它就形成一个超稳定的结构,一旦整个社会对于整个行业的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在这个超稳定系统里面这些人,他再去找新的工作,有新的创新的这种能力的话就会偏弱。

吴伯凡(财经评论员):产业结构单一,对一个城市的发展非常有风险

其实一个好的生态应该是各种各样的行业形成互补的,所以现在就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比如说在黑龙江,要不是煤要不是油主流人群都是干这个,然后他一旦是发生问题的话,让他们转岗,给他们创造机会的时候,他们没有别的能力,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鞍钢这样的城市,也是特殊条件造成的这种状况

也就是说这些人甚至我们的政府都没有办法选择它,因为当时那地方没有城市,之所以在那建城市,就是为了在那炼钢,在那个地方的人口,那地方的劳动力绝大部分就是为了炼钢而在那里的,所以他们的下一代儿子们,甚至再下一代孙子们,他们能够从业的职业大部分人还得从事这个职业。我倒不是特别同意,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从事同样的产业,他们就缺少创造力或者怎么样,其实并不是注定会这样,我们看到很多别的这样的城市,国外也有这样的,刚才你提到底特律,它汽车城,它现在已经锈了,是因为它被别的国家、别的区域替代了。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主持人张琳说到东北地区现在面临的这种困境之下,其实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意识到了,所以我们连续出台了很多政策,而且国务院也是多次派出了督导组到东北进行实际的调研,这里边我们注意到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滚动,一个是项目,它提出了要推进一批重大的项目建设,那这也就意味这次的政策出台会不间断的来推动东北地区的振兴。
  
据了解,方案中提到的项目主要涉及交通,含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轨道交通,能源、水利、工业、农业、城乡建设等多个领域,尤其对国有企业改革做了重要部署,将制定和组织实施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在东北地区改组组建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

方案在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方面,明确了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工作任务,包括推动在东北地区开展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工作,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示范项目,建设若干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示范园区等。而对于解决国有企业历史负担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也已经有初步的方案,就是变现国有资本,中央财政在资金上将大力支持。

2、东北地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在哪儿?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主持人张琳补充道,说到东北经济就不得不提国有经济和国企,因为在东北地区国企的数量非常多,我们看到统计的资料显示,辽宁的国有经济的占比是超过了30%,吉林超过40%,黑龙江超过了50%,可以说都远远高出了全国的平均水平,现在要转变一种方式,从过去管资产到现在向管资本来转变,在国企改革这块,可以说是东北经济振兴一个根据点,这样的方式会不会成为国企改革未来大家切实可行的一个突破口?

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东北地区国企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要更多引入市场化因素

这是国企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未来我们企业怎么管理,就是我们国有的部分我们只管到资本的层面,而资本以下的层面我们让它充分的市场化,引入市场的这种方式来帮助我们管好、管理好这个国有企业,其实在我们很多提供的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当中都包含了这样的因素,比如今年我们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PPP,政府公共部门和我们的私营部门和我们的市场部门共同的合作来管理我们的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多的引入市场化的因素,用市场化的因素来帮助我们来把企业让它做得更好,政府也起它政府的作用,也实行它的职责,把握它的方向,实现政府希望实现的那个目标,那么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目标,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同时达到政府的目标,同时也实现这个市场投资者追求的。

刘戈(央视财经评论员):需要给正在转型过程的企业更好的政策、更好的倾斜

可能不是每一个东北的国有企业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机会,或者是都需要这样的一种,只要通过我们的制度的改革就能够走出来,不是每一个行业都这样,因为有的行业整体上来说,你的竞争力可能是在十年二十年以前你是有的,你现在根本没有这样的一个竞争力,比如说像有一些钢铁、像煤炭,真的是通过一个制度的改革就能够让这样的一些行业起来,恐怕我觉得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在有一些比如说高端制造业,在一些优势的行业里面,我觉得通过我们的体制的改革,然后通过我们对于国家的对于这样一些企业的定向的一些支持,我觉得它能够,你比如说在高铁行业,在长春客车有限公司,那就是在很骨干的一些企业波士顿走出去了,拿到了订单,这样类型的一些高端制造业的企业,东北有很好的基础,人才储备也很好,所以对于这样一些企业,我觉得振兴东北不是说扶持所有的企业,而是说那些真正的在现在在转型过程我们朝向的那些企业的话,给它们更好的政策,更好的倾斜。

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制度的先进性

振兴东北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里头恐怕要用多种的手段都要介入到当中去,老我们长远的来考虑它,政府要帮助它,要提供资金,要投资它的项目,这是需要的。但是更重要的让我们考虑它的长远的话,我们还是要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制度的先进性,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我们看来,我们还是认为制度的先进性更加根本,我们需要去建筑一个制度上的根本。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里财经评论员吴伯凡表示国有资产让很多人觉得很有点令人生畏,国有资本,它只是资本当中的一种。但最重要的是把这个缺口打开,让更多的只要参与进来技术上的升级这些东西没有问题,它一旦市场化,那些资本它就要找出路,找更高的获利的可能性。
 
3、人才外流、人口净流出是振兴东北的很大阻碍吗?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主持人张琳说到这里其实还有个特别关键的因素,因为你们刚才说到的技术、体制,包括政策等等,其实人是一个很核心的技术,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两年东北人才的这种,人口的净流出,当然其中有很大的人才的外流,这个现象能不能解决,这个现象解决不了,可能对于东北经济振兴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吴伯凡(财经评论员):目前东北地区人才引进的阻力不小

都是往外走,这个引力足够强,我们其他外地的人都有希望都有愿望去那个地方,那证明它宜居,所以东北它小范围内的迁移就迁到大连,气侯会比较暖和一些,大范围的迁,一下子迁到三亚。

刘戈(央视财经评论员):就业机会降低和气候寒冷是人才外流的主要因素

在二十年前还是有这种吸引力的,东北很多的城市,像哈尔滨这样的城市,沈阳这样的城市,长春这样的城市,这个也是很洋气给人这样的感觉。但是现在这些城市,本身它的就业机会的话在降低,所以还有一个我觉得一个因素不得不提的就是说它的地理的气侯的因素,这样的一个非常严寒的气侯,它在一定程度上如果这个地方没有很好的就业机会,很好的发展的机会的话,那南迁。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主持人张琳补充道,到处我们可以看到东北外迁出去的人口,但我听到一种观点,也有人说,其实东北除了刚才我们说在工业的转型升级方面,农业也依然是它的一大优势和抓手,其实如果我们发展未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话,可能对于人口的流失也不是过于担心。

刘戈(央视财经评论员):当农业产业化以后,农业需要的劳动人口会越来越少

东北大量种玉米这样单一作物,它总体来说,如果要是说随着土地的集中,它更快的会实现整个机械化的这样一个现代农业的生产。如果要是说农业的发展会有一些产值的增长,但是它对于整个的东北的经济的带动的话,我觉得不能寄希望这个上面。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最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表示长久以来,看好中国未来农业拓展的空间,未来的GDP的增长里头,认为农业未来可以贡献很多,我们就差拐点拐过去,现在还在追求农业的产量,未来应该追求农业的质量。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11月07日 22:57

视频简介:“家”与“厂”共命运,鞍钢包袱之重,专家点评东北振兴,如何激发新活力,新一轮东北振兴计划提供国企改革持续推动力。 国家发改委:中央财政助力,为国企减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