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说出来不容易》第三章 第一节 杂交水稻之父,构想人造食物——袁隆平

CCTV节目官网-CCTV-7 乡约 央视网2016年04月29日 19:37 A-A+

 

10个春节是在海南度过的。孩子出生时,他不在身边,父亲病故时,也不在身边。

从1964年开始到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了整整6年,2190个日日夜夜,先后用了1000多个水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艰苦的试验伴随着质疑和嘲讽,这时的袁隆平已经步入不惑之年。

疲惫的心沮丧极了,热情被压抑到了冰点,研究跌入了低谷。

这是黎明前的黑夜。

1

在海南三亚,袁隆平给助手们讲了一个“鹿回头”石刻的美丽传说:

在很久以前,有位勤劳勇敢的彝族青年。手拿弓箭追一只梅花鹿,追了七天七夜,一直追到这里。梅花鹿被迫跳上这块石头。可眼前茫茫大海,已无路可走。男青年正要张弓射去,梅花鹿突然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姑娘。后来他们相亲相爱,结成一对美满的夫妻.。

袁隆平和助手们苦苦寻觅的美丽姑娘,终于来了。那是1971年11月23日一个晴朗的日子。

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的天然野生稻。

袁隆平,李必湖,冯克珊三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袁隆平当即把它命名为“野败”

“野败”的发现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铺平了道路

喜中有忧,当年最后一场台风带来的大雨把海南大地变成了一片汪洋。试验田的秧苗岌岌可危。病中的袁隆平在和大家一起把秧苗抢救出来的时候,几乎晕了过去。

1971年,袁隆平把“野败”材料无私的贡献出来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攻关,奏响了南繁凯歌。

让我们记住这一年:1973年。苍天有眼,天道酬勤。43岁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每亩500公斤以上。

十年磨一剑。从1964年发现第一株雄性不育株起,到三系配套成功整整十年。

十年的光阴,圆了袁隆平的水稻高产梦。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为下世纪可能出现的世界性饥饿问题提供了法宝。国际上甚至称杂交水稻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十一届六中全会的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将籼型杂交水稻与氢弹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并列为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

在湖南郴州有一个名叫曹宏球的普通农民,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使他和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于是,他拿出自己多年辛勤劳动所得的近5万元钱,请人雕刻了一尊和真人一样大小的袁隆平汉白玉雕像,在竣工时乡亲们放鞭炮,扭秧歌,还在雕像前供上象征长寿与祝福的寿桃果品。在乡亲们眼中,袁老师是恩泽乡里的“米菩萨”。

在东南亚,杂交稻使那些种植鸦片的山民们看到了希望,很多人改邪归正,改种杂交水稻。

在袁隆平的书房有一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竿头.

科学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止的,在三系法研究成功以后。袁隆平又取得了两系法的成功,目前正向超级稻的研究进攻,一期目标已基本实现,平均亩产超过了800公斤。

近年来,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2、3亿亩左右,约占水稻总面积的50%,而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0%。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万人。同时,杂交水稻已在世界十多个国家得到推广。

“我这一辈子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让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造福全人类;第二个愿望是把“超级杂交稻”搞成功”







860010-1133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