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我是传奇》第四章 第十二节 从40元到2.6亿元

CCTV节目官网-CCTV-7 乡约 央视网2016年04月23日 14:24 A-A+

从40元到2.6亿元 ——“新村领头人”王振昌

1

王振昌是土生土长的河南省禹州市大涧村人,初中毕业到村里的煤矿里干活,1984年担任一个即将破产的村级小矿的矿长,由于当时煤炭产业形势不好,煤矿在1986年破产,并且欠债140多万元人民币。王振昌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一个人四处借债,独自支撑。那时候,王振昌已经是穷得叮当响,为了去乡里盖一个章,口袋里连10元钱都不到的他,一晚上往父母家跑了三趟,因为父亲不在家而不好意思跟母亲开口要钱。可儿子的想法母亲怎么能看不出,于是母亲拿出了自己仅有的40元钱交给了王振昌。出门的一刹那,王振昌流下了无声的眼泪。后来他说:“只要一想起母亲的40元钱,天下就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扛过去的。”

1993年,煤炭行业全线转好,王振昌和他的企业也逐步走上了正轨,1995年,他不但还上了所有的欠款,而且还成了村里的百万富翁。就在这个时候,大涧村的前任党委书记辞职了,乡政府和组织部便找上了王振昌。

大涧是个偏远的山区村,1700多口人,分散在200多个居民点。“山上没有树,下地没有路,庄稼就像兔子毛,种上一斗收半瓢。”这就是大涧村当时的写照。1995年8月,王振昌出任大涧村党总支书记,在村领导班子“组阁”的时候,他坚持一个标准:只要品德好、有能力、愿意为群众办事,不管是谁,一律吸收进来。他走访每一户村民,尤其是有威望的人,跟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又召集全村党员、干部、教师、群众代表进行座谈,找问题,谈发展,统一思想。

1995年10月,王振昌组织40多个村民到山东枣庄山亭区参观考察。看到同大涧村条件差不多的山亭区经济发展得那样迅速,大伙儿坐不住了。王振昌有自己的思考,大涧村未来的发展首先是要把人的思想转变。于是他通过请河南农大的专家考察、论证,选定了具有发展潜力的新村村址,并且通过村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新村盖新房。1997年,一个规划合理的现代化小城镇在大涧村建设起来了,恢复耕地200多亩。村民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1

在抓稳定,求团结的同时,王振昌把眼光投向了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任职的三年里,王振昌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没在村里报销过一分钱。考察项目、组织村民参观学习,他不知贴了多少钱。家里人骂他是“败家子”,跟他吵得不可开交,但是最后还是在他的坚持下将煤矿捐给了村集体。思想统一了,启动资金到位了,领头雁的威信建立起来了,大涧村也迈开了发展的步伐。1996年8月,以煤矿为主体的中天矿业公司成立。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大涧村先后兼并了乡办、联办、国有和外地煤矿十余个,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按王振昌的说法,就是采用“地下挖、山上栽、地上养”的发展方针,“拉出去,站在大涧看全国;走回来,站在全国看大涧。”1997年,王振昌出资数百万元,加上贷款,为村里购买了两个煤矿。此后,村里先后办起了18个煤矿,形成了以煤炭为主、多业并举的工业格局。2001年,村里工业产值达到80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3000元。大涧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并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新村”。

在大涧村发展思路的问题上,王振昌没少吃苦头,投资失败的时候也不少。养猪场、涂料厂、衬布长、针织厂等等,投资可谓不少,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王振昌发现当初的决策和经营的理念都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潮流。对于一个穷山沟来说,煤炭是资源,挖一点少一点,如何脱离资源产业而又因地制宜走上科技含量和技术特色比较明显的行业,是王振昌一直在不断思索的问题。追根溯源,王振昌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同时更看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他要求大涧人拉出去,然后再走回来。村里经济发展起来了,王振昌把眼光投向了精神文明建设。从1998年开始,村里形成了干部轮训制度,经常邀请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村里每月召开一次学习和议事会,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村“两委”班子提意见和建议,共商发展大计。村里每年进行“好党员“、“好干部”、“好矿长”、“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以及“五好家庭”的“十好”评比活动,并对获奖者予以隆重表彰。村里投资建成了文化广场和文化大院,组建了四个文艺团体,骨干达200多人。最近,为了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大涧村又投资150万元开山建设了许昌市唯一的塑胶运动场。随着经济的发展,王振昌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历程。2004年3月,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禹州市康博尔瓷业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包括生产车间、库房、办公楼、修理车间等,总投资4500万元,主要生产建筑卫生陶瓷、电瓷、炻瓷和新型建材,现在项目投资达400万元。瓷厂全面建成后,可吸纳职工600人,可年产各种陶瓷1330万件,实现产值2000万元。

1

依法治理是王振昌经营的理念,而依法治理的关键在于依法办事、照章办事。大涧村的党员干部带头遵守,使广大群众养成了照章办事的良好习惯。大涧村实行了工作报告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村“两委”干部定期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建立了考勤制度,村党委书记和村主任不定时查岗,凡发现村“两委”干部有缺勤现象扣发一个月浮动工资;成立了廉政监督组、村务监督组,使每一名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上保持高度谨慎,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大涧村还经常开展移风易俗的宣传活动、社会公德教育活动等,凡是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活动都一抓到底。

历经十余年,大涧村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物质生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以企代村”之后,大涧工贸集团拥有员工6000人,固定资产2.6亿元人民币,2004年实现总产值1500多万元,全村农民平均收入达6000元人民币。全村50%的家庭购买了汽车,家家盖起了二层小楼。而王振昌的思路早已超越了这个阶段,他已经为大涧村的未来谋划好了新的目标:创大涧品牌,争取上市融资。

从20年前母亲的40块钱,到10年前捐给村里的价值300万元的矿山,到现在2.6亿元固定资产的经济强村,再到未来计划融资上市的大涧品牌,王振昌和大涧的村民们在这片土地上奏响了一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交响曲。这些艰难曲折又精彩纷呈的人生历程,就是其中最亮丽的音符。







860010-113308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