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4 中华医药

《中华医药》 20160302 健康故事:探秘大瑶山

来源:央视网2016年03月02日 23:28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主持人导语】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这一期的《中华医药》。提到瑶族,我们这些生活 在城市中的人,可能首先会联想到青山绿水、民族服饰还有动人的山歌。可是您听说过山歌可以用来寻医问药吗?您知道千钧一发的时刻猫身上的一样宝贝可以用来治病救人吗?而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恰恰都来源于瑶族。这群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如今早已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民族,瑶族人很少患有风湿病、糖尿病、高血压,而瑶族妇女也基本和妇科病无缘,那么大家要问了,这些靠山而居、医疗条件又相对有限的瑶族人民,是怎么进行健康养生的呢?今天就请您跟随我们一起走进大瑶山、走近瑶族,共同探寻他们健康长寿的秘密。在广西中东部大瑶山一带,有一个叫做金秀的瑶族自治县,在它15万的人口中,年龄超过100岁的老人就有14名,90岁以上的有378名,80岁以上的则有2144名。根据联合国每10万人中拥有7.5位百岁寿星的评选标准,这里蝉联着“长寿之乡”的美名。

【老人同期】
七十岁八十岁还不算老,有的九十岁一百岁还能劳动。据说在金秀的田间地头,见到劳作的老人,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瑶族是一个承载着千年历史沧桑的古老民族,他们生活的地方高山多雨多雾,容易受疾病的侵袭,尽管在这样的困境中生活,他们却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长寿民族,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迫切地想要找到几位这样的老人,从他们身上挖掘长寿之道,可是在途中却意外听到了这样一句话:瑶族人的养生是从孩子开始的。

黄阿婆的家住在山角处,最近一段时间,她每天早上都要为家里刚刚出生的孙子熬制一种特殊的东西,当地人称它为开口水,这也是瑶家特有的养生之宝。看着小家伙喝得这有滋有味的模样,这开口水究竟是什么呢?黄阿婆告诉我们,在瑶族,新生儿服用开口水,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养生习俗。千百年来,瑶族居住的地带山高林密,气候湿热,经常受到瘴气毒虫等侵袭,所以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他们学会了运用草木防病治病。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的覃迅云教授,曾多次到这大瑶山中探寻瑶药,也因此对于开口水有着一定的了解,他向我们解释了瑶家这一道养生饮品的功效。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 教授 覃迅云】喝完开口水后排胎毒,胎毒排出来之后还能防各种疾病。比如说婴儿比较容易得的疾病是什么呢?是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这两个都是很容易得的。你比如说这黄疸如果解决不了,他就会得这个长期的这毒素堆积在里边,就会得肝脏的病变。去胎毒了某种意义上讲就把你疸这个湿热,还有这种毒素就已经排尽了,所以他就避免了生理性黄疸的发生。

专业配伍的开口水,是由刺莲、蝉蜕、山银花等几味瑶药调制而成,但在寻常百姓家中,一般都会选用一些小的药方,黄阿婆用的就是前两天她刚从山里采回来的栀子,在《广西中草药》中有记载: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水煎,可治疗湿热黄疸,而黄阿婆的做法就是将性味偏寒的栀子取少许剂量,简单煎煮,这样调出的开口水既用足了栀子清火退黄的功效,又不会因性寒而伤体,非常适合新生儿服用。

那么,这开口水适用于所有新生儿服用吗?北京中医药大学刘铜华教授提出,新生儿服用开口水需因人、因时、因地讲究章法地进行调整。比如黄阿婆家的孙子生在腊月,南方的冬天虽不像北方那般干燥严寒,但却潮湿阴冷,所以在用药时必须顺应季节有所调整。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刘铜华】在季节上应该有所不同,春季主要是花开季节,各种微生物开始滋生繁殖,这时候可以用点儿清热解毒的药预防它,冬季主要是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所以不仅是瑶医,我们中医也是按季节来养生的,所以我们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都是围绕着季节调理体能。冬季的时候应该因人而异,如果在冬季他是大热之体,寒药是可以用的,一般来说冬季既要估计他的阳气,还要估计不要太燥热,因为冬季主要外寒比较盛,人容易受凉,所以应该讲温润,就是用温补的方式进行治疗,他主要是一个平衡。

瑶族生活的地区大都夏季湿热、冬季阴冷,他们根据这样的自然条件,掌握着调理与进补的平衡规则,为自己的后代从落地那一刻起就打好健康的基础。喝完开口水的小家伙又睡着了,在为孙子把好了这养生的第一关后,黄阿婆背着背筐上山了。在瑶族,上山采药是每个人都掌握的技能,在这大瑶山里,什么药长在山脚之下、什么药需要登高寻找,大家都能了然于心。

大瑶山海拔1979米,年平均气温17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药材宝库。黄阿婆这次上山的主要目的是为儿媳妇采摘产后泡药浴的草药。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养生谚语:坐好月子,管一辈子,瑶族的妇女大都会生育有几胎,但奇怪的是,她们却很少患妇科疾病,据说秘密就在这药浴的汤水之中。

上山前黄阿婆特意请来了邻居老阿婆来帮忙。您仔细看一下这位老阿婆,她看皮肤白皙、容光焕发,脸上甚至连皱纹和斑点都很少,您能想像出她已经八十多岁了吗?那是什么原因,让她看上去如此精神焕发呢?

寨子里的人说,老阿婆从七八岁起就几乎天天上山采药,所以到现在为止,她依然步伐矫健,爬山时很多年轻人都会被她甩在身后。不过,这多年的运动习惯,并不是她体态年轻的唯一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秘方,就是瑶家特有的药浴。

【采药现场同期】这个好香啊⋯⋯

老阿婆家早已四世同堂,儿媳妇和孙媳妇产后泡的药浴都是她亲手熬制的。所以对于如何采药、用药这事,寨子里属她经验最丰富。

她们今天要找的这几味瑶药正好都长在山腰处,瑶族有句俗语:不懂药的人望去,满山都是草;懂药的人看来遍地都是宝。两位阿婆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但是与大瑶山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让她们对各种草木的性质了如指掌,什么药深挖、什么药轻取;哪些当取枝、根、皮入药,哪些药用药的精华在叶和花朵,满山道地的药材让瑶家人一辈子学之不尽。

【老阿婆现场采访】这个是双钩藤,可以泡澡,它的根则拿来泡水喝,可以解凉祛毒,可以散风可以散毒。在瑶药中,藤类药物主要作用是疏通经络,调解微循环,所以两位阿婆除了双钩藤,又采集了一些野猕猴桃藤。再加上祛风的香枫叶、温体的箭杆风、补气的五指牛奶,产妇的身体机能很快就能得到恢复。两位阿婆手底下的速度非常快,赶在中午前已经采齐了所需的草药,一次完整的药浴,从准备工作开始就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药尽可能地剁得细碎,这样才能让药效在高温中尽情释放,煮好的药液趁着温度高,要先进行熏蒸,等水自然冷却之后再进去泡浴,而且期间不能加生水,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的落下产后风的病根儿。这样一池特别的汤水,不仅能为儿媳调理身体,更是婆媳间一份温暖的情谊。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 教授 覃迅云】坐好月子管一辈子,这就是瑶族的理念,所以在坐月子的过程中,一般在大山里面都是顺产,她都是顺产。那么第一天就要泡药浴的,第一天泡了药浴,就是预防产后风、破伤风、止血、止痛的,排恶露的,把恶露排尽了。

这样的泡浴,需要持续三天。期间,产妇的体质和脏器功能都会逐渐恢复,乳络会得到疏通,这样一来她们不仅能为婴儿提供充足的乳汁,也免去了乳腺增生等疾病的困扰。随着体力的恢复,泡浴后的瑶族产妇三天便出工劳作,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瑶族从古至今,居住的地带往往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样的环境下,不仅仅是产妇,每个普通的瑶民都会选择用泡药浴来养生。《礼记》中曾有记载“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可见,药浴的历史源远流长。众所周知,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而泡药浴就相当于让这个大约两平方米的器官张大嘴帮助人体吸收草药,养生的功效自然不言而喻。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刘铜华】关于泡浴这件事,瑶医和中医都有,瑶医比较注重以天然药物为养生,它就是很早就形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在中医中也有这样的说法,泡浴在冬季,对人体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首先从中医来讲,它是一个活血化淤、疏通百脉这样的效果,瑶医也讲的是这个问题,但是从它真正的作用来说,第一个它的热效应,因为泡浴后全身的毛细血管开放,开放以后对体内循环是有好处的,第二加入一些芳香草药有利于促进体内循环,促进体内代谢,这是有益的,所以泡浴无论是局部的足浴还是全身泡浴都是有益的。

刘教授的讲解让我们想起了那位上山采药的八旬老阿婆,爬山时的矫健,容貌的年轻焕发,这一切应该都和她常年泡药浴密不可分。

【主持人】在瑶族泡浴,药材是采用当地盛产的草药,所用药物因地制宜,功能多种多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滋补气血等等。那么我们电视机前的观众要问了,我们这些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并没有那么便利的条件接触到瑶药,那么,是否可以选取一些疗效相似的中药代替瑶药进行泡浴?我这里有一个适合冬季养生泡浴的方子,您看左边这些药名:九龙藤、鸟不站、过江龙、上山虎、箭杆风,从这些陌生的名字您就能分辨出,这都是一些瑶药,我们也特意找出了几味与它们药效相似的中药进行替代。

您看这几味药:功劳叶、络石藤、石南藤、防风、艾叶,它们搭配在一起,可以祛风除寒、活血通络,最适合冬季养生泡浴使用。由于瑶药的药性较猛,当我们换成中药之后,我们需要适当的增加一点儿药量,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功效。

您在药店买到这些药后首先把药放在凉水中浸泡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然后大火烧开后,调至中火或小火煎煮一个小时,一小时后将熬成的第一锅药水到出来,放到浴缸之中,剩下的草药继续放水进行第二锅的煎煮,这一次大约三四十分钟就可以了。您在泡浴的过程中请记住不要往里边添加生水,而是应该等待它自然冷却,否则身体会受到寒气的入侵。

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泡浴呢?并不是这样,如果您的身体有心衰倾向、或者大病初愈、身体有开放式创伤或者处于生理期,都属于不适合泡浴的人群。

【唱山歌】山歌问诊——这是瑶族代代传承下来的一个特有的求医问药的方式。在瑶族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懂得一些医治疾病的方法。所以谁家要是有人身体不舒服,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可以到这大山之中把病情编成歌词唱上一段,山那边自然就会有懂得医术的瑶医回答。瑶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瑶医药都是靠口耳相传等方式,传录至今。她们讲究盈亏平衡的理论,用独具一格的方法防病治病,至今大山里还流传着关于老瑶医治病救人的故事。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 教授 覃迅云】熟睡的时候人家在敲门,敲得非常厉害,敲得非常促。

开门的是当地的老瑶医覃德坤,造访者是住在隔壁寨子的一位年轻父亲,他怀里抱的六岁的女儿已经奄奄一息。那个年代吃肉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所以孩子在吃鸡肉时,一着急将整个肉块儿囫囵个儿的吞下,结果意外出现了。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 教授 覃迅云】孩子被鸡骨头卡死了,就卡在喉咙里边了,卡在喉咙里边孩子又不知道,又往下使劲咽,咽不下去就往外吐,这一咽一吐的过程中水肿了,这里边水肿就封喉了。

这该怎么办?尽管覃医生熟知且善用草药治病救人,但是眼下情况紧急,如果不尽快将鸡骨头取出,孩子就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 教授 覃迅云】把这个猫抓过来之后倒立,抓住两个后腿,在桌子下面放两条鱼。在那个年代,深山中的猫多以捕捉老鼠为生,眼前突然出现的这几条鱼,让这只猫突然躁动起来,可是这看得见却吃不着的情形,让它白抓挠心,它凝视着咫尺相隔的美味,口水不能自已地奔流而出。而覃医生等的就是这一幕,他立即用准备好的小勺接住猫口水,然后一边招呼家人去拿菜包,一边径直向孩子走去。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 教授 覃迅云】往小孩嘴里倒,慢慢地倒。猫的口水怎么可以进人的嘴?小女孩的父亲惊愕地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幕。猫口水刚刚服下,老瑶医又迅速做起了菜包。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 教授 覃迅云】菜包怎么做?说弄米饭里面,再用菜叶用水撩完之后,软了之后把那个米饭包住。用三分钟的时间迅速做好一个菜包后,他拿着它再次来到了小女孩的身边。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 教授 覃迅云】给这个小孩让她使劲用浑身的力量把这个菜包不用嚼给它咽下去,给它吞下去。几分钟后,已经奄奄一息的孩子突然放声大哭,那个卡在她喉咙里整整一晚上的鸡骨头,终于和菜包一起被她成功咽下。

孩子得救了,当时躲在屋里怯怯生生地看完整个过程的一个男孩,始终不明白这一切为何如此神奇,直到有一天他成为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的一名教授后,通过数十年的钻研,才悟出了其中的原理。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 教授 覃迅云】你看这个猫口水,它叫狮狼虎豹叫猫科动物,猫科动物的嘴里边那个口水里边唾液里边含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叫氯化氰酸,这个氯化氰酸是我们人体的20到30倍,虽然我们人体也有一些,这个很少,很少。所以他来干什么的呢?你看它能把骨头化掉,那个孩子用完药之后,用完那猫口水之后它能把骨质疏化了,软化了,化掉了,你看那个猪吃老虎哪有吐骨头的,那个狼吃鸡它也不会吐骨头,是吧。他为什么?因为它们有氯化氰酸能把这个东西化掉。

这个故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仍然会在瑶民之间津津乐道地流传,千百年来,瑶族人迁徙频繁,游耕生产,经常受到疾病的侵袭,因此除了和草药间世代传承的感情,他们还会用针灸、麻灸、火疗等方法治病和养生。蟒针就是他们推行的一种独特的疗法。

《皇帝内经》早有圆针、锋针、大针、长针、铍针等九种针具记载,其中蟒针就是九针中最大针和长针的结合,它最长达到1.2米,最粗直径1毫米,普通针刺疗法只能对一两个穴位进行刺激,而莽针则可以根据经络的循行走向,刺激十多个穴位,起效比较快。

2015年6月30日,在北京飞往桂林的CN7215次航班上,一位急性心梗患者突然发病,生命垂危。此时,飞机上正好有一位医生,但是由于没有急救设备,他只能根据现有的条件进行抢救,可是见效甚微。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一名瑶族医生走到了患者身边,他拿出一种少见的医疗用针对准患者太冲、极泉等几个穴位深刺下去。大约十五分钟左右,已经不省人事的病人终于苏醒了,一时间机舱内掌声四起。

这次突发事件让我们见识到了蟒针——这个几近失传的医学疗法的神奇功效,同时也再次印证了中医不是慢郎中的简单道理。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刘铜华】听说《中华医药》摄制组来到金秀拍摄,覃迅云教授特意赶来,亲自上山采摘了几道草药,打算向我们介绍一种在当地非常盛行的熏鼻养生法。瑶医认为病从鼻入,鼻子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因此瑶族人格外注重对鼻子的保养。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 教授 覃迅云】瑶医认为病从鼻入。鼻子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和通道,所以鼻子一旦出了问题,现在我发现很多癌症跟鼻子有关系。鼻子叫七窍当中的总窍,所以鼻子要有病之后,我们很多疾病都应运而来了。你比如说生下来的时候所有的器官屏蔽,鼻子就要和外界沟通了,呼入清新的空气,生成中心元气,形成这个小宇宙。睡觉的时候所有的器官屏蔽,鼻子还能工作,所以因为鼻子的功能太特别了,所以它的得病的几率就非常非常高,风险就非常非常大。

《本草纲目》曾记载用巴豆油纸拈,燃烟熏鼻,治疗中风痰厥、气撅、中毒等病症;以莱菔子、生姜,麝香少许插入鼻中,治疗年久失音。而瑶家这道特有的熏鼻良方,则是用功劳叶、苍耳子、金耳环等几味草药煎煮而成,然后用硬牛皮纸折成圆锥形,大口封住药罐,小口放入鼻中,进行熏蒸即可。

【现场同期】来,我试一下⋯⋯瑶家人的这个熏鼻良方,闻起来有一点儿酸,但是草药芳香的气味沁人心脾,熏蒸过后,鼻子和双眼会有一丝清新舒爽的感觉,重复几次后,整个人都会感到神清气爽。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刘铜华】熏鼻疗法实际上在中医中运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瑶医也在用,鼻腔本身也是一个给药途径,鼻黏膜是通过两种形式进去的⋯⋯鼻吸收有几大好处,第一个它直接进入血液,不经过肝脏、不经过肠道的分解代谢,所以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无论在什么时候,瑶族人都会记得,养生这件事,要从孩子开始。无论在空气不好的日子,还是梅雨季节,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侵袭。因此,除了用熏鼻的方式净化呼吸系统外,瑶民们还有一种独创的空气清新剂,它制作简单,所选草药,可以根据季节的需要进行调整。

今天我们制作的这一款用的是鱼腥草、艾叶、紫苏、薄荷几味草药,把它们放在锅里面,然后用烙铁压在上面高温加热,期间要浇水、浇醋、再浇酒,如果在城市里没有烙铁的话,采用高温加热也可以。等到蒸汽上来后,就可以拿着药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进行喷洒,这样屋里的浊气瞬间会被挤到门外,然后赶紧关好门窗,这样屋内的空气就会变得十分清晰而且芬芳扑鼻。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刘铜华】薰香疗法有很多种,我们大家最常用的就是烧,比如烧艾叶,这个方法古人已经用了几千年了,它对空气中漂浮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有人测过,它大概能杀灭70%到80%,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主持人】看过了空气清新剂的制作不知道您学会了没有,如果您没有精力去制作,没关系,我们这里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的肺洗个澡。您看这里是桑白皮、枇杷叶可以润肺而去热痰,淡竹叶则引热下行由膀胱通过小便而排出。这些药材我们都可以在中药店里买得到,咱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这三味药用开水来冲泡,代茶饮,您看我们这冲泡了一杯,通过搅拌让药与水更佳融合,最是适合在这种空气不好的冬日里饮下,好好的给我们的肺洗个澡。其实,瑶族养生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接着往下看。

在我国民间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语: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指的是如果家里来了老人,要多考虑他们的年龄和身体情况,主人家不应该强留他们在家中住宿、吃饭。而这一点在瑶族,却不能成立,仅仅在小小的金秀县内,就有14位百岁老人,而且个个身体康健,而且大多数的生活都能完全自理。那么,这里的人为什么会长寿比例这么高呢?

在村民的介绍下,我们来到了今年已经106岁的陶女占老人家里。然而老人的曾孙告诉我们,实在不赶巧,老人一大早独自坐车去赶集了,可能过一会儿才能回来。106岁的老人独自出门去赶集?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约午饭的时间,老人终于回来了。可是一进门,顾不上休息,她就奔着自家的猪圈去了。通常的白天,老人多半都是自己在家,所以喂猪、浇花、做饭,这些事情老人都会亲力亲为。忙乎完猪圈的事儿,老人开始给自己做饭了。我们在旁边认真观察着老人的一举一动,从烧火到备菜,所有的程序都由老人独自完成。今天中午她给自己准备的是两个青菜。

看了半天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老人家在做这两个菜的时候,基本没有放油,菜可以说都是煮熟的。这样的吃菜方式和她长寿有关吗?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 教授 覃迅云】因为炒菜有那个油烟,这种焦油又是致病的一种物质,所以大家都知道,所以她指的是到水里边做水煮。先把水放进锅里面先烧火,烧完火之后水开了之后再把菜放进去,完全是煮熟的,那叫煮菜,那不叫炒菜,这是瑶族一大特色,瑶族都是煮菜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刘铜华】为什么它少油呢?少油有利于健康的。因为油有两个性质,第一个油本身进入体内,人就会发胖,另外油是促进我们脂溶性东西吸收的,油还是一个载体,比如吃了一些用东西,会有利于脂溶行东西吸收,更容易令我们的血脂高,所以油对体内的影响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所以老年人吃这种水煮的菜、少油的东西是有利的第一个他们不发胖,另外一个他们吃的也不多这点很重要控制饮食。

儿孙们说,老人的饮食基本以青菜为主,而且很少放油,除了做饭要亲力亲为外,她平时根本闲不住,前两年还坚持上山采药,如今,为了安全着想,家里人现在已经不再让她上山了,所以老人在家时要忙着侍候花草、照顾猪圈,想买东西了,还要自己坐车去赶集。老人每天忙忙碌碌,但还有着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和年轻人在一起,这样的岁月里,她可能早已忘记了自己已过期颐之年。

离开陶女占老人的家,我们又拜访了另外几位长寿老人,他们大都已经五世同堂,有的能够上山采药、有的还可以下地劳作,而对这些长寿老人的生活进行观察我们发现,他们都信奉减法原则,少食、节制,在生活中懂得顺应自然,他们辛勤劳作,使得身体在劳动中得已舒展、排毒,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眼前的这些长寿老人,个个心态平和,笑口常开,我们相信一路走来即使遇到困境,他们也必然能在平衡中找到快乐,这也许就是他们长寿的秘密吧。
 

【主持人】大自然并没有赋予瑶族人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他们迁徙频繁,游耕生产,时常受到疾病的侵袭,但是勤劳勇敢的瑶族人民,在恶劣的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他们识别草木、利用本地的药物资源防病治病;他们化繁为简,在艰苦中学会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了自己民族的健康文化,并且世代传承。谢谢收看本期的《中华医药》,咱们下期再见。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6年03月02日 23:28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广西大瑶山有个叫金秀的瑶族自治县,百岁老人众多。在这里的瑶族人从婴孩时就开始服用开口水养生,产妇泡药浴来恢复身体和预防妇科疾病。这里还流传着老瑶医用猫口水与菜包救人的故事。瑶族还有许多养生之法:蟒针疗法治病救人,熏鼻养生法预防疾病,空气清新剂净化空气,少油煮菜保持健康,瑶家米酒健康养生。(《中华医药》 20160302 健康故事:探秘大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