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沈子莉:对,下面感觉很柔和。
张浩:如果装大果有大果的规格,孔大一些,小果就小一些,分得比较细。
这样一个塑料盒,成本还不到1角钱,客户收到货后,不仅能把每一颗蓝莓都看得清清楚楚,它还很防摔。现在张浩再也不用依靠冷藏车运输,他用这种防摔盒,产地直销,省去了中间商的差价,当天摘下来的果子,还能第二天就快递到消费者的手中。
把蓝莓换一个装法,就让张浩打开了销路,2015年他又建立起自己的会员系统,把蓝莓卖到100多元钱一斤,当年就实现了销售额400多万。
然而,最近两年行情回落,过去八九十元钱一斤的蓝莓,如今也就只能卖到40多元。张浩更是被内外夹击,在外,有很多知名互联网企业进驻农业,瓜分蓝莓市场;而贵州省内,仅麻江县的种植面积就高达5万多亩,比张浩规模大的企业比比皆是。
张浩一共就只有400亩蓝莓,过去行情好的时候一年也就收入400万,没想到行情低迷之时,他又找到一个突破口,让销售额翻了2倍,一年卖出了800万元。
原来,他的财富就藏在当地苗寨,家家户户都有的一样东西身上。
采访时,张浩把记者带到了当地人,刘大哥家的厨房。一走进去,张浩就直接瞄准了这样一件东西,说是有了它,蓝莓的身价能翻4、5倍,那这究竟是什么呢?
张浩:这是蒸酒的锅,他们当地家家都会做。这是蓝莓树的木头,剪枝剪下来的。
当地人爱喝酒,也擅长做酒,加上贵州本身就是酿酒的风水宝地,张浩就利用当地优势,把蓝莓也做成蓝莓果酒。
在张浩的酒窖里,30多个这样的储酒罐就能价值600多万。
张浩:这一桶十几万,这样300ml的100多元一瓶,如果卖鲜果也就20多元钱,做成酒可以卖100多,利润很高。
张浩说由于采摘季时贵州经常下雨,像这种淋过雨,果霜被冲掉的蓝莓,品质本身没有问题,但就是卖不上价。现在,把它们都冻起来,做成蓝莓酒,不仅不用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利润比卖鲜果高了4、5倍。他本来就是做饮料代理出身,利用从前的人脉,又把蓝莓做成果干、果酱,甚至蓝莓开花时,也养蜂采蜜,一年又能多收入400多万。
在行业里每突破一点点,就离成功又迈进一步。采访时张浩正忙着给蓝莓剪枝,他说如今蓝莓地产量比过去提高了一倍。原来,由于贵州多山地,土地利用率不高,过去一亩地也就产五六百斤蓝莓。但从2015年起,张浩对种苗进行选育,优胜劣汰之后,不仅通过剪枝、施肥等科学管理,把蓝莓产量提高了一倍,达到每亩1000多斤,他还测量出了一个80厘米的黄金圈,说在这个范围施肥,效果最好。
张浩:大概70-8-厘米的地方,正好是须根生长到的部位,施肥就是要在这一圈以外。过去不懂,在树根下面挖个坑就埋了,施肥效果没有撒开的好。
现在,张浩又进行产业升级,每逢6月到8月这3个月的采摘季,还能多赚至少100多万。
原来,他基地所在的位置,离贵州省著名景区西江千户苗寨,和郎德苗寨不远,暑假期间,这里每天都要接待上万名游客,张浩就和旅行社、房车俱乐部等组织合作,让游客也来他的基地采摘、体验,靠吸引这些具有购买力的人群,他足不出户就把产品卖了出去,2017年实现销售额800多万。
就在结束采访的时候,张浩告诉记者,即使今年下雨,蓝莓减产,但通过多元化经营,将风险分散,他上半年已经实现收入600多万。接下来,他还将深度开发蓝莓产品,定制特色小众旅游路线,为蓝莓产业注入新的元素。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8年09月24日 22:22
视频简介:连日暴雨,让他的蓝莓损失惨重。行情走低,他的生意被内外夹击。一层不起眼的果霜,为何能让他峰回路转,卖价翻番?还引起消费争论。看贵州省麻江县的张浩,如何用小创意打开大市场,一年收入800万,比别人多赚一倍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