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河北省藁城市的屯头村,全村有6000多人在做灯笼。每年,越是到年根儿底下,村里的景象越是红火。可曾经有一年的腊月,也在这样的节日气氛里,因为一个人,村民们却准备了一场丧事。
王满仓:买布买炮什么的,村里老了人都兴这个,风俗习惯。
苏京聚:不行就在那边儿火化了,把骨灰盒带回来。
谁知一过完年,这场丧事的当事人竟然活着出现了。
张风军:点名了!点名了!我给你们安排安排谁去哪儿。
张风军:今天雾大,一定要稳稳当当的,慢点不要紧,一定要安全第一。
他就是那场丧事的当事人:张风军。此时他正在忙他的生意。那件事情过后,张风军就成了村民眼中的“神奇人物”。他让屯头村的灯笼直接挂到了天安门,走进了奥运会,全村一年就能卖出2亿元的灯笼,而他自己就有一千多万!
[致富经]打着灯笼找财富 |
张风军:天安门、新华门的灯笼,还有中华世纪坛挂的灯笼都是咱们的。直径四米,这么大。
张风军:我想做的事没有做不成的。
王满仓:我看这有用的,我就必须要抓住你。
李保祥:只要他能到的地方,客户基本上都能抓住。
可是,从“灯笼村”出来的张风军,自己竟然一只灯笼都做不出来,他每年的一千多万元,究竟是怎么赚到的呢?
1981年,张风军从部队转业,回到了家乡河北省藁城市屯头村。回到家,父亲用竹条和红纱作的宫灯,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视线。过年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买上几对红纱宫灯挂在门口,为明年的生活讨个好彩头。看到门口络绎不绝的买灯的人,把灯笼推向大市场的想法在张风军的脑子里冒了出来。
张风军:我觉得这个产品一定能在市场上有销路。那时候天安门上就挂,重大节日也有的挂,我们这里是会做,没有把它走向市场。那我从部队回来了以后,就愿意把这个东西推向市场。
[致富经]打着灯笼找财富 |
把灯笼推向市场,张风军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客户在哪里?怎样才能联系到他们?当时电话用的很少,发电报字数又不够,于是他决定用最原始的方法:用纸和笔写信。
可那时候对市场一点都不了解的张风军,把信写给了谁呢?
张风军:其实我也不知道写给谁,只写给什么市,什么县,什么单位,百货大楼、百货公司、百货站的负责同志收。
张风军一个人在结婚用的小平房里,连着写了八天,一共寄出去整整八百封信!
张风军:不停地写,写的手都累了酸了,晚上也加班写。我就是想看看写这信能不能起到作用。
本以为八百封信从此石沉大海,可一个月后,各个地方的订单竟然像雪片一样飞来,加起来一共有六千多只灯笼,相当于那时候全村一整个月的产量!这可把张风军惊到了,他赶忙请来所有的亲戚朋友,来帮忙赶制灯笼。
苏小婷:赶,有时候一晚上不睡觉,加班赶订单。
杨素芬:吃完饭白天黑夜做这个。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02月27日 23:57
视频简介:本节目主要内容:他坐着火车卖灯笼,几乎走遍了全国每一座城市,却差点因此命丧黄泉。活着回来后,他竟还带回了一个人,几年之内,让销量翻了十倍。接着,他又看中一个更大的商机,而且口出狂言。他就是河北省的张风军,一个连灯笼都不会做的人,却将灯笼挂到了天安门和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