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节目官网-CCTV-7 科技苑

[科技苑]“闲人”村里没闲人了(20130107)

来源:CCTV2013年01月08日 11:47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努力加载中,请稍后...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稿件

  【解说】这种颜色上的细微差别,完全要靠人眼来识别,机器没办法做到。

  另外,摘下来的花蕾中还不能混有叶子,这点,机器也很难做到。

  【采访】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  徐建宇 副理事长:不能带叶,叶属于杂质。你要单卖叶,那有卖叶的标准。卖花有卖花的标准。

  【解说】正因为对花蕾的要求如此细致,所以摘花必须要靠人工。这样一来,一天就摘不了多少。

  【采访】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  徐建宇 副理事长:生手一天可以采10-15斤,熟手,左右开弓,直接往袋里摘,一般能采到20-30斤。

  【解说】摘花的要求多,本身就快不起来,另外,金银花的花量还非常大,一开起来,挡都挡不住。

  【采访】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  徐建宇 副理事长:金银花在开头一茬花的时候,产地有一个术语,俗话叫:头喷。喷的概念就是花一下就开了。那个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来采摘,花就都开了,都浪费了。

  【解说】因此,如果大面积栽培,人少了根本忙不过来。这事要是搁别的村,肯定是个难题,可放在务滋村,正好解决了眼下人多活少的现状。

  【采访】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  徐建宇 副理事长:这个务滋村就是人特别多,这个务滋村有三千多人,有充足的人力来采摘金银花。因为金银花最关键的是采摘。

  【解说】虽说摘花的事,费时费工,而且一直得从五月忙到十月,但能忙出效益,再累大伙都愿意。看到大家又重新回到地里,朱海元心里一下子踏实了好多。

  可是进入开花期几个月之后,出岔子了。朱海元发现在朱贵如的地里,本该是忙着摘花的时候却不见人,很是奇怪。找来一问,才知道他家根本没有那么多花,这可不应该啊。

  因为按照专家的说法,金银花可是很高产的植物。

  【采访】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  徐建宇 副理事长:金银花的分蘖率很高,就是它萌芽率也很高,它特别容易有生长量的植物。

  【解说】朱贵如听说自己的花不如别人的多,坐不住了。开花少,那产量就小。按他家的情形估算一下,几亩地也就是几百公斤的量。

  【采访】北京市房山区务滋村 村支书 朱海元:咱们村西有几份,栽的好的,现在人家点钱了。可是那边地里什么都没有了,又是恢复原来一年挣二三百块钱一亩地。

  【解说】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朱海元更急,作为全村人的顶梁柱,谁的收入没上去,这心里都不得劲。可他又想不明白原因,这棵棵都长得枝繁叶茂,怎么就没多少花呢?当把情况跟专家一说,人家是一语道破天机。

  【采访】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  徐建宇 副理事长:聚花一号是一个非常丰产的品种,但是你再好的品种,你不进行有效的修剪,它产量也达不到。

  【解说】经过专家的提示,朱海元才明白问题出在哪儿。朱贵如是头一次种花,他觉得有花不得有枝子吗?枝子越多越长,花不就多了吗?于是一剪子都没舍得下。

  【采访】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  徐建宇 副理事长:如果你现在不剪它,会影响整株的产量,它属于徒长枝,另外,它跟地面接触以后,它会萌发新根,那就是说它会把营养全都消耗了。

  【解说】朱贵如原以为剪了会影响产量,可刚好相反,不剪才会降低产量呢。

  【采访】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  徐建宇 副理事长:剪枝的树一般亩产就像我刚才说的,到150-220公斤,如果你不剪枝,一亩地有可能只产30-50公斤。

  【解说】好家伙,这剪和不剪,产量整整差了3、4倍。这么低的产出,哪能挣上钱呀!其实剪枝这事,就是一层窗户纸,专家一点朱海元就明白了。于是他把大家招呼来,又强调了一遍剪枝的重要性。

  【采访】北京市房山区务滋村 村支书 朱海元:他要剪枝,他必须得剪得狠一点,越剪得狠,它后头就越憋出杈来。憋出杈来就是花,越剪得狠它的花就越多。

  【解说】不剪枝造成的低产事实摆在了眼跟前,专家把道理也讲了,朱贵如终于明白剪枝对产量有多大作用了。经过一番调整,情形很快就有了好转。

  【采访】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  徐建宇 副理事长:亩产够一百公斤,保证老百姓一公斤在50-60块钱,就是说老百姓有五、六千块钱的纯收入。

  【主持人】朱海元引进金银花之后,不但让村里的秩序暂时恢复了,还让大家收入见涨,一亩地原先只落个几百元,现在转眼就番了几倍。可是,朱海元担心这个忙活劲过后,村民们又会没事干了。因为十月份以后金银花没了,水果也收完了,那要闲下来,一呆就是三个月。朱海元想人忙有钱赚,人闲事儿才多。得想法子让这三个月也忙起来。

  【解说】朱海元为了把年底的农闲时间也利用上,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作物。这个季节因为天气寒冷,能露地生长的品种并不多。而且,在务滋村这里,还要考虑一个土质的问题。

  【采访】北京市房山区务滋村 村民 张建功:像以前那不好的地,就是砂地,你种什么也不长,所以也就不种了,栽点树就得了,可是栽那杨树可以说没什么效益可以说是。

  【解说】这个不利因素能不能转变成自己的优势呢?提到砂土地,专家一下子就想到了山药。

  【采访】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  徐建宇 副理事长:沙瓤土地我们认为它种山药,能够长的比较直,长的比较粗,生长效果比较好。

  【解说】听了这个建议,朱海元觉得行,因为通过金银花他发现,种药材不愁卖。于是直奔河南焦作。那里的铁棍山药可是赫赫有名,一考察他发现这生长习性也很符合预期。山药春天播种,夏天生长,而采收期比较长,刚好在秋冬季农闲的时候。

  【采访】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  徐建宇 副理事长:10月中下旬一直采挖到上冻,随时可以采挖,你自己把时间匀出来,自己采挖就可以了。甚至说如果你今年不想挖,你可以留到明年春天再挖,都可以。

  【解说】如果这么一安排,那全年大家就都有活干了。而且,山药是个好东西,健脾益气,是滋阴养肺的上品,市场也不错。这么着,他就把铁棍山药带回了务滋村。

  可是等他拿着母种,准备要种的时候,却发现个严重问题,没有地方了。

  山药有个特性,不能连作,因此每隔一、两年就得换地方,这就需要大量的空地。而前期引种的金银花,面积搞得挺大,加上后来育苗,占了不少地,现在地有点不够用了。

  朱海元想,铁棍山药是个好品种,可是光引进来没用,得种下去才能出效益。那在用地上还得合理布局。他找到村委会的张建功几个人商量的时候,看到了他家的果园,忽然眼前一亮。务滋村有五千多亩农用地,其中有一多半都是果园。

  【采访】北京市房山区务滋村 村支书 朱海元:咱们村,因为全是以果树为主,3800亩地。

  【解说】务滋村的果园多,那可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如果能在林下的空地种上山药,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可专家在仔细看过之后说,只有一半的果园可以种山药,这是为什么呢?

  【采访】北京市房山区务滋村 村支书 朱海元:这地和地还不一样,还有果树有大有小,有几百年的,有几十年的,还有最近四五年的。

  【解说】老果园和新果园,种植密度是不一样的。而铁棍山药要想长的又长又直,种的时候得用机器挖一米多深的沟,只有空间大的地方,机器才能开得进去。这样一来,只有老果园才能种。

  【采访】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  徐建宇 副理事长:这种果园,我们就选择在每亩33株到45株之间的老果园,行间距比较大,基本上在6到8米。

  【解说】空档大了还有一个好处,山药和果树之间的生长空间,也充分的错开了。山药是长在地下的,能扎下去一米左右,而果树的根系,则分布在地下两到三米的空间,基本不存在争夺养分的问题。

  新果园就不行了,一亩地有200-300棵果树,本来就够密实的,要是再挤进去几千株山药,一是争营养,二也没法干活。

  【采访】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  徐建宇 副理事长:要是每亩300株,或者是200株,这种株数比较密的,这是没法种的。因为它有一个后期采挖,机械化的操作,好多东西都没法做。

  【解说】老果园可以种山药的消息一传出来,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张建功的老果园,折腾了几年,产量早都定了型,以前的空地儿就是种点豆子、蔬菜什么的,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听说自家园子能种山药,十分高兴。

  可在他家北面的张秋田,心里有点着急了。

  【主持人】张秋田为啥着急呢?当初村里开始种金银花的时候,他因为怕有风险,一直没动。后来看见人家挣钱了,后悔没赶上。这次村里又引种山药,他想着这回可不能再落下了。可是他家那几亩果树,栽得挺密实,按专家的说法,这机器根本进不了果园。

  【解说】张秋田想,不就是用不了机器吗?咱自己刨土不就完了,辛苦是辛苦点,可还省钱啊。

  【采访】务滋村 张秋田 种植户:就是旋土的那个机器,那个它不就是造价高吗。两块多钱一米,两千多块钱,合多少钱,合三千多了。

  【解说】这么着,他也去领了母种,在果树间,自己挖沟给种上了。可没成想,忙活了一年,等收的时候,人家都说他那不是铁棍山药,还是没挣上钱。

  【采访】务滋村 张秋田 种植户:那阵就是小鸡爪子似的,长的不大,就这么长。那谁要它呀。那能收上来钱吗?收不上来什么钱。

  【解说】他的山药跟别人收上来的山药,完全就没法比。

  【采访】务滋村 种植户:提落上来了,这个没错,这根绝对的长。

  【解说】质量比不过人家,效益那就更别提了。就拿张建功来说吧,虽说每天在园子里忙活的一身土一手泥的,可干的是特起劲。

  【采访】北京市房山区务滋村 村民 张建功:还行,这一亩地要种好了,有一万多块钱吧,光种这山药,一亩地一万多一点吧。要是做成成品出售,最起码十五、六块钱左右,一斤。

  【解说】同样是山药,为什么一个就收不上什么钱,另一个却能挣一万多?

  【采访】北京市房山区务滋村 村支书 朱海元:人家那个都是80公分,还有70公分,50公分,最低50公分的。他那个刨完了以后,就跟手一样,长的没扎下去。

  【解说】也就是说,山药要想卖上高价,必须得有规格。

  【采访】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  徐建宇 副理事长:咱们是有等级的,40公分是最低的。就是长度必须够40公分,条比较直的。从四块钱、五块钱一斤,到七十公分,那就是七、八块钱一斤,差了一半的价格。

  【解说】张秋田还是不明白,自己种的山药虽然模样不中看,可总归是山药,为什么就不值钱了呢?

  【采访】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  徐建宇 副理事长:畸形不影响药效,但是畸形以后,因为山药按照加工上来说,咱们除了食用的之外,还有饮片,就是得把山药外皮刮去,它长的直的话,刮皮刀从上到下一刀就下去了,你要是长畸形的,刮几百刀很麻烦,就是这个原因。

  【解说】事已至此,张秋田只能是认了。可是问题出在哪了呢?

  【采访】务滋村 张秋田 种植户:它这是顶上了,这肯定是这也顶上东西,这也顶上东西了。就挤出来了不是。

  【解说】山药在生长的过程中,遇到石子或者是硬土块的话,就会往旁边生长,出现畸形。可务滋村都是砂质土,怎么会他家的就顶上了呢?大家伙帮他一分析,觉得问题出在种的时候,沟刨的不够深。

  【采访】北京市房山区务滋村 村民 张建功:挖沟机挖能挖80厘米到一米深,拿铁锹现在顶多20-30厘米深。

  【采访】务滋村 张秋田 种植户:种的时候是,掘吧掘就种上了。

  【解说】张秋田的果园里当初因为进不了机器,全都是自己用铁锹开的沟。这倒腾土的活,干起来十分辛苦。所以就没挖那么的深沟。

  【采访】北京市中药材种植业协会  徐建宇 副理事长:他没有挖深的话,就像红薯一样,有一个膨大系数,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它没法膨大。另外你即使膨大了,它扎不下去,它就会在浅土层膨大,所谓畸形的原因就是这个。

  【解说】看来种地必须要讲科学,不听专家的话、又不按规矩办事难免要吃亏。经过了这一次,张秋田想再试一把,第二年他把自家菜地刨了,又种上了山药。

  【采访】务滋村 张秋田 种植户:你瞧这个,多长,80绝对够了。

  这不今年开沟了吗。用了机器了。估计还不赖我瞅着。这个要真这样,还是这个挣钱多。

  【解说】经过这一番试种,大家伙掌握了其中的技术要领,慢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对地里的东西,是越来越有信心了。

  【采访】山药采收队:挖了一百根吧。

  【采访】山药采收队:这活儿可是挺辛苦的。这整个就是倒腾土工呢这个。

  【解说】虽然收山药是个辛苦活,一天只能挖二十来米,可挖出来的山药品相不错,大家的干劲丝毫没受影响。

  几年下来,朱海元和村委会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采访】务滋村残疾人基地 负责人  白中华:我原先,三年以前达不到,全年收入也就是几千块钱,六、七千块钱,这二年,我们家也参加劳动去,这么着反正一万多块钱吧。

  【解说】朱海元最初只是想让村民有活干,别闲着,能保证生活和生产秩序。没想到一下子找到了两个生财的品种,从当初交不起电费,到如今人均收入过万元,把这个老果乡带上了一条新路子。

  【采访】北京市房山区务滋村 村支书 朱海元咱们集体考虑什么呢,让他把他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把地也给利用起来了,咱们提供一个什么呢,一个技术,一个品种,一个平台,让他有活干了,他自然而然他钱就多了。

  【主持人】朱海元当初虽然是在一个困境下当上的村支书,但是他的思路一直很清晰,每一次引进新品种,都是根据村里的土壤,气候以及劳动力状况,来进行科学布局,合理安排。所以当年的闲人村,现在不光人人有活干,还有钱挣。一个三千多人的大村子,在忙碌中实现了和谐奔小康的目的。


  • 视频简介
  •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3年01月08日 11:47

视频简介:






收视TOP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