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金毛狗,树状蕨类植物。它们对湿度和土壤水分的要求很高,通常分布在靠近河水溪流阴湿的土坡上面。它是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植物类型。
金毛狗成片生长,但由于生存环境不断被人为改变,金毛狗生存环境的岛屿化,使它成为了典型的濒危植物。
水边的红尾水鸲,刚刚饱餐了一顿。水面上的白鹭,还在等待猎物的出现。
虎纹蛙也露出了脑袋。因为在虎纹蛙粗壮的前后肢上有着横向斑纹,看上去略像虎纹,所以得名虎纹蛙。虎纹蛙的食物种类很多,其中以昆虫居多。但小型蛙类和小鼠也列在虎纹蛙的食谱中,它的确是蛙类中的“猛虎”。
但虎纹蛙却是鳄蜥的美食。
鳄蜥刚刚结束冬眠,一副慵懒的样子。鳄蜥是一种嗜睡的动物,即使在出蛰以后它也可以这样趴在枝条上一动不动待上10个小时。这是鳄蜥的假眠现象。
鳄蜥是古老的爬行动物,由于头部和颈部与蜥蜴相似,而背部和尾巴又很像扬子鳄,才有了鳄蜥的名字。
它是我国的特有物种,仅分布于广西东部山区的少数沟壑内。因其稀少,已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
姑婆山绝壁众多,落差极大,形成了沟沟皆瀑的灵动景观。姑婆山的瀑布如同千姿百态的精灵,用它们律动的身姿,告诉着我们属于姑婆山的心情。
【采访】
记者:水好凉啊。
邓崇浪:姑婆江的水,一年四季都在4℃左右。
记者:水里有鱼吗?
邓崇浪:有,冷水鱼。
【解说】
在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溪流、湖沼草丛中还生活着一种凶猛的家伙。溪水中的鱼、虾、蟹或者蛙都是它的生鲜。
它就是平胸龟,别名鹰嘴龟。与我们常见的乌龟不同,平胸龟三角形的脑袋是不能缩回龟甲里去的。因为它已经套上了角质硬壳的头盔,再加上它的利喙和爪,它还怕谁呢?
平胸龟是我国淡水龟中最特殊的一种。
这种著名的观赏石,名叫黄蜡石。
【采访】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赏石协会 会长 陈健彪:咱们贺州的黄蜡石是由于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形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以二氧化硅为主。你看,黄蜡石的玉化程度怎么样?
【解说】
贺州出产的黄蜡石因地质环境复杂,形成的黄蜡石形状奇特,纹理流畅,意蕴万千。
【同期】
小心,小心。
小心头。
小心点。
【采访】
记者:这片山好像跟周边的山不太一样,很少有土,全是大石头。
玉石林研究者 张剑:这片石头它就不一般,它是汉白玉。
记者:汉白玉?这不分明是大黑石头吗?
张剑:其实里面是白色的。
记者:还真是白的。它不是我们常见的玉石。它只是汉白玉的前提叫粗晶体。
记者:那它怎么形成的呢?
张剑:这片石头形成于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漫长的地壳运动和长期的岩溶渗蚀,加之碳酸盐岩侵入岩体的热力作用下发生变质,并有热液矿脉的灌入,便形成了这一系列洁白如玉的粗晶大理岩,我们就叫它玉石林。
【解说】
玉石林石芽裸露,奇峰突兀。石笋石柱从地底直接喷涌而出,犹如瞬间凝固在这森林中的奇异植物。静静伫立在森林深处的玉石林,娓娓讲述着自己的前世今生。
很早以前,人们就在姑婆山海拔800~1100米左右的山地上种植云雾茶了。
【采访】
姑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助理工程师 罗云旺:这就是野生茶树。
记者:以前看到的都是一丛一丛的,这个真像一棵树。这棵树长了多少年了?
罗云旺:它有100多年了。它一年就长这么长。
记者:长这么慢,是不是品质会很好?
罗云旺:很好。因为它长得慢的话,它吸收的养分就特别多。
记者:雅男,采回去泡茶喝。
记者:采点回去。
【解说】
猕猴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灵长类动物。中国是猕猴资源的富产国。姑婆山山高林密,植物种类丰富,自然也成了猕猴定居繁衍的地方。
寻找食物是猕猴一天活动中的主要任务。新鲜的果实和纤维丰富的树叶都是猕猴的首选美食。
猕猴的一天中有2~4个小时互相梳理体毛。梳理体毛不光是为了清洁身体。这更是彼此间增进友谊,减少冲突,稳定猴群内部关系的重要方式。
趁同伴们沟通感情的时候,馋嘴的小猴子躲到一旁,独自享用着餐后甜点。
猕猴在广西大约存有3~5万只,但就全国总量而言,已经不足70年前的40%。因此,猕猴也纳入了国家重点保护的范围。
【采访】广西师范大学 副教授 谢强:姑婆山植被类型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垂直梯度分布体系。在高海拔的区域,主要由高山矮竹林、高山草地和高山苔藓林组成;而在中海拔区域,主要由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以及常绿阔叶林跟一些竹林构建的一些群落状态;而在低海拔区域,主要是季风性常绿阔叶林。
【采访】
谢强:这里大概是海拔1000米左右,这里的竹林跟阔叶林正好是交叉过渡地带。上面还是常绿阔叶林,下面竹子替代了整个灌木。如果我们继续往上的话,上面的树木会越来越矮,而且越来越少。
【解说】
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竹子开始从阔叶林的点缀转为主角。它首先取代了林下灌丛,而后就要跟高大乔木一争高下了。
【采访】
记者:谢老师,咱们现在这个位置海拔有多高?
谢强:大概1700米左右吧。这就是我们姑婆山海拔比较高的区域。你看,这里全是矮小的竹子,几乎没有高大的乔木。这就是我们姑婆山高海拔地区植被的一个特点,高山矮竹林。
【解说】
在姑婆山的山脊上,见不到猕猴的踪迹了,也很难见到乔木的身影。成片的竹林走到了前台。这是一个植被梯度分布中的华丽转身,苔藓和矮林成了它的配角。
【采访】
谢强:看见了吗?前面这一片,岩石上面一片是高山苔藓矮林。
记者:就是黑黑的那个?
谢强:对。树干上面一点黑的,因为苔藓长在上面。
【解说】
在姑婆山的原始林中,无论是土壤、岩石还是树干上,都布满了苔藓。若不仔细观察,还以为所有苔藓都是一副模样。
【采访】
记者:这苔藓白乎乎的。
谢强:为什么它白呢?它就是很多细胞,有大部分的细胞是无色透明的。少部分细胞是绿色的,所以就显得偏白。
记者:它为什么小的时候会是绿的?
谢强:小的时候,大的无色的细胞还没长成,所以小细胞比例就会相对要多一些。这个白发藓就是这样得名的。
记者:那儿还有不同样子的。
谢强:这边还有苔藓,我们叫羽藓。这个羽藓它一般不需要土壤,只长在树皮上或是石头表面上。
【解说】
在我们的印象中,与树相比苔藓只是个随遇而安的家伙。哪里有水分,它就在哪里落脚。事实并非如此,苔藓还是空气质量的指示性植物。
和苔藓一样,对生存环境有着严格要求的植物,还有兰花。
【采访】
谢强:这里有兰花,底下有个坨坨。像什么?
记者:有点像大蒜。
谢强:对。这个像大蒜。单独的一个大蒜,长一个花葶。这个叫独蒜兰。
【解说】
独蒜兰,一般生长在海拔900米以上的原始林阴湿的岩壁上。半阴、凉爽、通风是它对生长环境的基本要求。这种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兰花,三四月份是它的花期。
只几天的时间,我们在温润的姑婆山就见到了近10种野生的兰花。
【采访】
谢强:兰花的种子很细很细,是种子植物里面最细的。1克里可能有成千上万,一散发出来的时候,在空气里面飞舞。但是这些种子并不是每一个种子都能够成活。它只有是落在像这样比较适合它生长的环境里面繁衍后代。
【解说】
兰花美艳的外表令人着迷,而兰花所具有的药用功效却鲜有人知。
能够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的金线兰;可以活血止血,消肿止痛的羊耳蒜,都印证着兰花秀外慧中的品质。
【采访】广西师范大学 副教授 谢强:姑婆山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改变了局部小气候。由地理和小气候共同作用下,为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解说】
穿越在原始林中又让我们领略了姑婆山的另一种姿态。
相传,东汉年间瘴气盛行引发瘟疫,一位女子上山采回灵芝,救了乡亲们的性命。当地的客家人将女子采回灵芝的山命名为姑婆山。
人们虔诚地祈祷,仙姑能够继续保佑姑婆山一方平安,福祉千年。(完)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2年12月31日 18:35
视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