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开讲啦》黄河治理专家 刘国彬开讲:黄土情、黄河梦(11月30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 开讲啦 来源:央视网2019年11月29日 17:24 A-A+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发展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大事。一代又一代人长期坚持不懈为之努力。如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本期《开讲啦》就邀请到了致力于黄河保护近40年的科学家,中科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国彬,为大家开讲黄河的故事。

节目一开始,来自黄土高原的刘国彬,就给小撒送了一份“大”礼——看上极其普通的土疙瘩,却是一块有着至少万年历史的黄土。正是这块黄土,承载着刘国彬40年来所有的情感。

黄土情 黄河梦

黄土高原的土,由西伯利亚吹来,经200万年的沉,最终形成今天的模样。它土质松软、易于耕作,同时也易于流失。黄河里大量的泥沙就来自黄土高原。刘国彬来自陕西榆林,他生在黄土高原;原本有个医生梦的他,没想到自己会和黄土打上一辈子交道,成为黄河的“医生”

由于历朝历代的人口增长、滥砍滥伐,造成黄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2000年以前,黄河的年均输沙量16亿吨。经过几十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到2017年,黄河的年均输沙量已不到2亿吨这是让刘国彬感到自豪的。更让人欣慰的是刘国彬的老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朱显谟,也是我国著名的水土保持领域科学家。当年,朱老曾说“黄河不清,我死不瞑目”。2017年10月,朱老驾鹤西去,享年102岁2017年,黄河基本达到“清”的标准,他的心愿也已经达成。这是学生刘国彬及几代人的付出换来的成绩。

然而,黄河虽然清了,刘国彬却并不满足。除了河水变清以外,他更希望母亲河成为一条幸福河。黄河流域的老百姓应该真正有满足感、幸福感。“这是一条很长的路,要建成幸福河,我们还在路上”。

由纳鞋底儿,你能想到什么?    

黄土高原的土壤容易被冲走,所以黄河水少沙多。而水沙关系不协调,正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刘国彬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攻克科研难题。在节目开场,他带来两个生动的实验,向大家展示了,水土为何会流失?因为没有植被的保护。一块种植了植物的土壤,除了上面有植被,最重要的是它下面有根。根系成为土壤不流失的关键。如何来研究土壤里的根系?如何模拟它,以了解根系的作用呢?刘国彬绞尽脑汁,结果,在一次和同事散步的时候,他看到村民在纳鞋底。之后,他满脑子都是针、线、泥土,一刹那间,他获得了灵感。最终,他用一根人造的钢丝针,把棉线来回穿进泥土,做成了“模拟根系”的实验。从而为认识植被与土壤流失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有了这个成果,人们就可以在不同土壤与环境条件下,选择更为合适的植被种类,使得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发挥更充分,最终能够实现泥沙减少,黄河变清。

关于黄河的诗歌,你会几首?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这是《中国诗词大会》现场吗?不,还是你熟悉的《开讲啦》。这些诗歌,你都熟悉吗?如果要问,你去过黄河吗?也许真有不少人根本没到过黄河。但大家对黄河一定不会陌生。电视里、网络上,我们都能看到美丽的黄河。即使是资讯不发达的年代,大家也会从熟知的诗词中发现黄河的美。考考大家,关于黄河的诗歌,你会几首呢?

本期节目,就来了一位喜欢诗歌的青年代表。她生活在长江边,对黄河充满向往。她大胆邀请刘老师即兴对诗。这突如其来的要求把刘老师给吓着了,“我脑子里面就是泥巴,就是根,就是铁丝。我现在还在想我的铁丝呢!“ 刘老师会接招吗?生在黄河边,工作在黄河边几十年的刘老师,能说出几首黄河的诗呢?请大家在今晚的《开讲啦》节目里寻找答案吧。

作为母亲河,黄河承载了太多中国人的情感。而黄河的治理,绝非一朝一夕,它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刘国彬并非一开始就喜欢自己的工作,但到今天,尽管头发早已发白,他“我不会放弃”。刘国彬是如何走上黄河治理的道路?大家真了解黄河吗?曾经多灾多难的母亲河,要怎样才能变为幸福河?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开讲啦》。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