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两相隔,思念无尽时。”
每到清明时节,人们都会悼念逝者,追思故人。然而清明虽有时,但人们对于亲人、故友的思念,却不会因为时间而停止。
千百年来,诗人们以情意为笔,以思念为墨,在那无数个抚今追昔的日夜,写就了一篇篇动人心魄的祭文——“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诗人将对逝者所有的怜惜、不舍与思念,一一捻揉成文字,字字追忆,声声叹息。
那是一篇篇祭文,更是一封封家书,是寄往黄泉永不会得到回音的哀思。在那字字泣血的祭文之中,人们追念的不仅是家人、挚友,还是那些彼此之间难以忘怀的情感。
世间之情种种,有“盼断黄泉路,重逢可有期”的无私亲情;有“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的刻骨爱情;更有一世相交,终生不负的真挚友情……
那么,究竟有哪些感人肺腑的情感曾让人们潸然泪下,又有哪些千古流传的祭文经典让人们代代传诵呢?
4月5日至8日,厦门大学李菁副教授首次做客《百家讲坛》栏目,为您精彩讲述四集系列节目《清明思故人》。
《清明思故人》(1)祭文绝调 4月5日播出
贞元十九年的夏季,在那段花香醉人、绿柳成荫的日子里,韩愈竟意外地接到了侄子英年早逝的讯息。
屋外微风和暖,而屋内手拿讣告的他,却如坠冰窟,一连数日,都难以走出内心的悲痛与震惊。直到七日后,心如刀绞的韩愈,才慢慢地接受了侄儿去世的事实,他提笔写下了这篇字字泣血、流传千古的《祭十二郎文》。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没有写华丽的词藻,没有大段的铺排张扬,一字一句回忆过往,如叙家常。这是一篇祭文,更是一封家书,一份寄往黄泉永不会得到回音的追念。
韩愈笔下的十二郎停留在了那个风华正茂的岁月,而潸然泪下的执笔之人,却是满头华发,仿佛在一瞬间老去。从此后,每年清明韩愈便多了一位思念的亲人,清明有时而思念无尽。
那么,韩愈与十二郎之间到底有着怎样与寻常叔侄不同的深厚情感?又是怎样的过往,让他在侄儿去世后自责不已?
厦门大学李菁副教授首次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清明思故人》第一集《祭文绝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