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开讲啦》“潜龙二号”总设计师刘健开讲:我们为什么要探索海洋(3月31日)

CCTV节目官网-CCTV-1 开讲啦 来源:央视网2018年03月30日 15:49 A-A+

众所周知,我们的地球71%的面积都是海洋,而且海洋蕴藏的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全世界都在探索海洋的时候,我们国家也没有落后。就在今年3月5日,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结束了在西南印度洋的第二航段作业,“潜龙二号”在海底工作30小时,获得了大量的精细地形地貌数据和多种传感器探测数据。本周《开讲啦》继续“预见2020”系列,邀请到的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自主水下机器人“潜龙二号”的总设计师——刘健,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在海洋强国的战略下,我们是如何探索海洋,寻找未知能源的。

 
       “潜龙二号”为什么长得这么萌?
       与很多潜水器不同,“潜龙二号”看起来就像一条鱼:长3.5米,高1.5米,体重1.5吨,立扁形身体通体鲜黄,还有4只“鳍”——科学家亲切地称之为“黄胖鱼”。刘健解释说,自己最初并不是按照立扁形鱼去设计的,但为了满足热液区探测的任务需求,“可以说是翻山越岭,爬山下山”。为此,他们将“潜龙二号”设计成现在的立扁形,大大增强了潜器垂直面的灵活性和机动能力,而且使之具有很高的抗风浪能力,即使在浪大的海面上,也可以如不倒翁一样保持不翻身。

       五年半的研制周期,被骂了四年半,总师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身为“潜龙二号”总师,刘健在节目中为我们分享了“潜龙二号”研制历程,这条看似不大却非常聪明的“黄胖鱼”在研制初期让刘健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潜龙二号“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湖上试验,湖试最初计划两个月内完成,完成后将会在南海继续试验。但在湖试过程中,推进系统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干扰、漏水、偷停等问题频频发生,此时的刘健面临着一个艰难抉择:到底是按期直接做海上试验还是拖期彻底解决问题规避风险?但拖期意味着海南的海况每况愈下,海试更难。经过慎重考虑,刘健果断决定立即停止试验、修复故障,以免海上试验出现重复故障。最终团队以一个半月的时间顺利完成湖试。
       南海试验是对“潜龙二号”真正的考验,第一次下水就把“黄胖鱼”的“鳍”打掉了,之后遇到的难题就更加揪心。潜水器回收一直是国际难题,如果回收失败等于前功尽弃。五级海况让每位工作人员心里都捏了一把汗,船长命令除值班外的所有船员集中到甲板回收“潜龙二号”,由于海浪过大挂钩迟迟对接不上,70多岁的验收专家为了止荡也起身参与,全员众志成城,成功回收潜器,“潜龙二号”终于艰难完成海试。

       “六龙一宫”集群作业,实现海洋强国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探索海洋对我们生活有什么作用?未来深海探测将走向何处?浩瀚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根据国际海底管理局的相关规章,哪个国家最先探测到海底资源,并提供相应数据和资料,就能获得优先开采权。”潜龙“系列的最大作用就是探测海底资源,解决能源问题,造福子孙后代;而鱼类资源分布、海洋物种研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深海探测更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部分。
       刘健还在节目中透露,除了现在大家熟知的“蛟龙”载人潜水器、“海龙”遥控潜水器、“潜龙”自制潜水器,将来我们还有“深龙”去到海底打钻、取样、研究,“鲲龙”对海底资源进行开采,以及“云龙”实现水下联网、数据分享,还有“龙宫”水下空间站。“六龙一宫”探海神器的出现,会为我国的海洋强国梦增加有力支撑。并且,这一天的到来并不会太远。
       更多的精彩内容,敬请收看周六晚十点半档CCTV-1《开讲啦》。







860010-1119065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