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长七”总设计师范瑞祥:挑战极限追求极致是每个航天人的使命

CCTV节目官网-CCTV-1 开讲啦 央视网2016年07月22日 14:02 A-A+

演讲稿:

这次长征七号火箭首飞的成功对我们国家未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建设意义非常重大。我们知道我们国家未来要建设空间实验室,再进一步发展要建立有人长期驻留的空间站,那么人在上面的话必须要有地面定期给他发射货用飞船来补给,解决航天员在上面吃喝,包括上面做科学实验、仪器设备等等各种。那么补给的话,要求这个火箭的运载能力必须大于十三吨。可是我们国家呢,我们到现在为止,以前的运载火箭低轨的运载能力最大就是八吨多,要达到十三吨以上的运载能力需要新研制一些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火箭就是在这样的要求下,在八年前我们开始研制的新一代的运载火箭,所以这个任务是非常光荣和艰巨的。

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可以说是挑战极限,做到把工作做到极致。大家看到了,我们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捆绑了四个助推器,这个助推器直径是2.25米。其中助推器的上面有一个液态氧的储箱,大家知道这个液态氧的储箱壁厚最薄的地方1.8个毫米。铝合金制造的1.8毫米,那就比一般的厚一点的纸也就厚不了多少。就是火箭整个研制就斤斤计较到这个程度,既要满足火箭在加注发射过程中的这种载荷,同时要它的重量做到最轻。大家知道它里面装了多少推进剂吗?液态氧50吨啊,就是五万公斤的液态氧就装在这么一个薄薄的1.8毫米厚的一个储箱里。这就是说我们火箭整个研制一直在挑战极限,一直在追求极致,这就是火箭研制人员的使命。

这个长征七号火箭,实际上我们起步是从2006年开始的,全面研制工作起步是从2008年开始的,也经历了8到10年的这个过程。火箭起飞以后,飞行表演到最后入轨就10分钟,600秒,但是底下就是数以千计的研制人员花费10年的时间。这10年的功夫造就了这10分钟600秒的成功。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个火箭我们给上级机关承诺,2014年12月15日我们从天津港出发。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天津公司总装车间的这个一百多号人员,大概那三四个月每天晚上干到两三点钟以后。他们提出的口号“12点之前不叫加班”,晚上12点之前不叫加班。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实际上也就是休息几个小时,第二天早上八点上班以后继续干。我们一天没有拖,12月15日那天我们准时把产品送到了天津港,这也是相当相当不容易的。

去年年底,我们火箭最后一个大型试验。这个试验我们给的时间,正常这个试验要做完得要九个月到一年时间。但是我们任务卡在这了,我们研制的进度卡到这,我们试验单位三个月的时间,每天两班倒,每天一班干十二个小时,二十四小时连轴转,做到了今年的1月10日,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干成了过去需要九个月到一年的工作量,拿到了这个数据。我们这个试验有一个负责同志姓张,叫张永亮。这三个多月过去以后啊,他们的领导说,(张永亮)走路都有点恍惚啦,非常地不容易。还有就是我们在研制过程中,每一个设计人员,不光是我们领导,实际上每个岗位的人员他们自己都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在去年,去年的四月份,我们在天津做我们火箭一级结构的联合的静载试验,第一次试验没有过去,没有达到合格载荷,这个产品就出问题了。后来我们做了改进以后,第二次做试验。第二次做试验的时候,我们的主管设计人员他心里是知道这个风险,有可能也做不到合格载荷。假如说做不到合格载荷,这个结构就破坏了,那就需要重新改进、生产,重新再试验。这个周期最短也得需要一年以上,所以大家的压力是非常非常地大。第二次试验能不能过?

我们都在天津,那天晚上做到了十二点以后。当最后加载人员一级一级说,最后说加到合格载荷,现场一片欢声。我们两位,一位设计的人员,一位试验的人员,两个大小伙子,两位同志就在我眼前,两个人紧张地拥抱在一起,长时间地拥抱在一起,非常地不容易。我也在现场,在没有到合格载荷之前,我的心啊,也是提到了嗓子眼里。确实是那样,大家心里是知道的,一旦要不成功要破坏了,这个后边意味着整个型号的研制进度会推迟多少。我们在做静载试验的时候,这个试验的设计负责人是一个小女孩,很年轻,姓张,叫张薇。在到合格载荷之前大家都非常紧张,到了合格载荷以后大家都非常高兴。这个小女孩当时一下就哭了,眼泪汪汪地马上就哭了,就是那种自己身上沉甸甸的那种责任,千斤重担实际上远远不止,是千吨的重担,就是这种感受。

发射成功以后,我们走出了发射场,到咱们文昌海边转一转。正好有个小店,我们研制团队的同志在那个小店我们吃了顿饭。那个老板姓梅,梅花的梅。这个梅老板一听说我们是长征七号火箭研制团队的人员,他非常非常地高兴。他给我们说,他说这个火箭很神奇啊。我说怎么神奇了。他说原来说的25号晚上八点发射,他说你们真是做到按时发射。我说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他说这个火箭有多重啊,我说六百吨。他说很惊奇啊,把六百吨的一个东西一下就托起来,准确地入轨,他说太了不得了。他说那天发射的时候,他的那个小店边上坐满了人,周围有好多人进到他那个小店里要从海边看火箭起飞的整个过程。他边上有两棵椰子树,可能挡了那个视线,最后老板说我下决心,我把两棵椰子树砍掉,让大家能够看见火箭起飞的那个时刻。当火箭八点钟准时点火起飞以后,他说在周围那么多的老百姓都在看这个火箭发射,大家都是情不自禁,都是自发地热烈地鼓掌,好多人都在喊“中国万岁”。我一听梅老板这句话,我也是非常受感动。我说我们研制团队,我们并不孤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有人民在关心我们,在支持我们。所以回想起来一看,这过去八年大家的付出,尽管很辛苦,但是看到火箭飞行成功了,大家都觉得非常值得。

当然了这一次,大家也非常关注我们火箭在研制过程中技术进步,比如我们这次火箭研制全流程采用了数字化技术,从设计、生产制造、试验,整个生产过程中没有一张图纸,都是从计算机中间的三维模型进行生产制造,进行试验验证,使我们国家中大型火箭的研制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和国际的水平应该是接轨了。将来就是作为我们新一代中型火箭的基本型,以这个基本型为构型,通过模块的组合可以形成一个新一代中型火箭的系列,满足我们国家未来一二十年甚至更远,可以发射更大更重的卫星。

我们通过长征七号火箭的研制,我们又带领出了一支年轻的队伍。在发射场的时候,我看一下我们这个试验队我们研制团队的花名册,我们整个研制团队一线的人员绝大部分年龄在30到35岁之间。他们非常幸运,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有这个非常荣幸的机会从头到尾经历了这个火箭研制的一个全流程。我要说我们,我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参加到航天队伍的,当时我们也非常幸运参加了我们载人航天长征二号F火箭的研制。我们新一批新一代的航天队伍,他们是我们培养出来的,这是我们最为宝贵的一笔财富。我相信这批人员,我们这批团队可以将来再带领新的同志把我们国家的航天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更新的一个水平。谢谢大家。






收视TOP榜

860010-1119065200
1 1 1